為了人類的未來 你願意吃實驗室培養出來的「潔淨肉」嗎?

珍妮‧克利曼 2021年06月16日 07:00:00
正在烤爐上烘烤的植物肉排,為植物性蛋白製成,非本文所謂的「潔淨肉」(2019 © UBC Media Relations , Beyond Burger 04 @ Flickr, CC BY-SA 2.0.)

正在烤爐上烘烤的植物肉排,為植物性蛋白製成,非本文所謂的「潔淨肉」(2019 © UBC Media Relations , Beyond Burger 04 @ Flickr, CC BY-SA 2.0.)

在映入眼簾的十分鐘前,我就先聞到了那股惡臭。

 

在五號州際公路(Interstate 5)上開了三小時的車,放眼望去只見乾枯的草和龜裂的土壤,景色不斷重複又單調,但是,糞便和尿液混合的阿摩尼亞及硫化物味迎面撲來,刺鼻的臭味讓人無法忽視。等到真的看見了,儘管車窗緊閉,但連眼睛都能感受到那股濃烈的惡臭。

 

在加州的烈日下,十萬頭牛擠在塵土飛揚的哈里斯牧場(Harris Ranch),承繼了好幾個世代的糞肥被牛隻不斷踩踏,混合成飛揚的塵土。漫天的塵霾透著黃澄澄的日光,可以看到黑色的、褐色的、有斑點的牛隻彼此緊貼、伸著舌頭,腿上佈滿了髒汙。

 

牠們不是來這裡遊蕩的,牠們唯一的目標就是盡快把自己餵胖,等到夠胖,就會變成哈里斯牧場每年生產的兩億磅重牛肉之一。因為牛隻彼此緊靠站在綿延不盡的不銹鋼飼料槽前,令牠們看起來不像動物,而像是生產線上的產品。

 

這是美國西岸最大的畜牧場,透過車窗看過去,根本就是煉獄。美國還有其他十三座更大的畜牧場,但和德州(Texas)、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堪薩斯州(Kansas)相比,或是和中國、沙烏地阿拉伯的超大畜牧場相比,這裡根本不算什麼。

 

這扇進入工業化農業的世界之窗之所以令人驚嘆,是因為太過赤裸裸了,這個畜牧場緊貼著連接洛杉磯和舊金山的高速公路,一切一覽無遺。哈里斯牧場在美國的記者、環境保護者、動物權益維護者(有些人甚至參與了二○一二年的縱火案,破壞了畜牧場十四台曳引機)眼中惡名昭彰,這裡被謔稱為牛群的奧茲威辛集中營。

 

我駛離五號州際公路,前往哈里斯牧場旗下的高檔休憩空間與牛肉聖殿—哈里斯牧場飯店(Harris Ranch Restaurant and Inn)。我入住一間滿是皮革沙發的房間,皮製的房間導覽說明房客可以訂購生牛肉外帶,飯店的肉品部門會直接將訂購的商品送至房間。

 

房間外有一座庭院,裡面有綠色的泳池和按摩池,四周環繞空盪盪的躺椅。空氣裡滿是濃烈的牛糞味,因此,沒有人坐在戶外,也沒有人站在陽台上。

 

(延伸閱讀:【商社男專欄】植物肉只能是漢堡嗎?植物肉在亞洲市場需要考慮的課題

 

這裡的三家餐廳所供應的一日三餐中每一道菜都有牛肉,早餐就能吃到咖啡烘焙肋眼、鹹牛肉馬鈴薯餅、早安牧場漢堡或煙燻牛肉培根。當然也提供無肉料理,但是餐廳鼓勵用餐者「幫沙拉加滿你最愛的牛排」。

 

我不是素食者,我和大家一樣是肉食動物,我可能比大家更愛吃肉,對我來說,肉是餐點的要素,牛排是食物之王,生日的時候我會點牛排,訂婚當天晚上我老公料理的也是牛排。我喜歡牛排嘗起來的味道,也喜歡牛排在嘴巴裡、在肚子裡的感覺。

 

儘管我知道肉品業令人作噁、殘忍,完全不合理也站不住腳,我還是把肉吞下肚。和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一樣,我吃肉,因此,我不在乎肉品是怎麼生產的,我昧著良心大口吃肉。

 

「純素主義」(Veganism,又譯為維根主義)與「素食主義」(Vegetarianism)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與歡迎,但是食肉族群吃的肉卻比以往來得更多。以雞肉來說,一九九七年至二○一七年,世界最富國每人所吃的家禽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由於人口最稠密的國家變得富有,人民也變得更愛吃肉,與二十年前相比,中國於二○一七年每人所食用的牛肉幾乎增加了一倍;自一九九七年至二○一七年,印度的家禽食用量增加了兩倍多。光是美國,一年就吃掉兩百六十億磅的牛肉,如果用漢堡來計算的話,可以一路從地球疊到月球,來回兩趟還綽綽有餘。

 

肉類和乳製品的確是優質蛋白質、鈣、鐵來源,但是我們明明知道可以用植物和維生素B12來取代從肉品中攝取所需營養。每年有七百億隻動物成為我們的盤中飧,不是因為牠們對健康有益,而是因為好吃。

 

吃肉是少數幾件讓人類、動物、植物、土壤、水、空氣、大氣層、環境及身體裡裡外外的健康都更雪上加霜的事,這既明確又不可動搖,各位食肉動物們,我很抱歉,但以下我會一一說明。

 

(2017 © Rockin'Rita , Cows! @ Flickr, CC BY-SA 2.0.)

 

首先是氣候變遷,全球畜牧業製造的溫室氣體,遠比各種交通工具所製造的總和還來得多。世界三大肉品公司於二○一六年製造的溫室氣體,比整個法國製造的還多。這些溫室氣體來自於飼料的生產、把雨林和草原化為牧場及田地、牛隻經消化系統所產生的甲烷(是的,牛也會放屁)。

 

這裡所說的是最糟的一種排放,甲烷比二氧化碳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更為重大。生產每一百克牛肉會製造一百零五公斤的溫室氣體,這不包含將動物運送到屠宰場的碳排放,也不包含將飼料運送到畜牧場,甚至連動物本身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尚未計入。如果像環境學家一樣,將這些碳排放加總,那麼工業化農業可能要為全球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負責。

 

其次是抗藥性的超級病菌,在英國,NHS正努力讓民眾少吃一點抗生素,因為細菌越常接觸抗生素,就越有機會突變成超級病菌,變得不怕抗生素。

 

扁桃腺發炎讓你痛苦得像得了中世紀的黑死病嗎?我們知道只要服用一些乙醯胺酚(Paracetamol)就會沒事,而中國使用的抗生素數量高達全球百分之五十二;美國百分之七十的抗生素用於健康的動物身上,這樣的用量佔比實在高得離譜。

 

抗生素常用於讓動物快速增重,並且預防疾病的發生,動物和牠們自己的糞便及世世代代累積的糞便擠在一起生活,牠們的前輩也一樣在狹小的空間度過了短暫的一生。如果沒有預防性投藥,牠們很可能在送入我們口中之前就病死了。歐洲的措施或許有所不同,但在肉品的年產量上,中國和美國的總產量是歐洲的兩倍。

 

無法有效預防感染的抗菌防護,像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糖尿病控制、化療、器官移植或剖腹生產這類再平常不過的醫療都會變得異常危險。

 

肺炎和結核病已經變得難以治療,而淋病的最後一道防線藥物(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也已經在英國、法國、澳洲、奧地利、日本、加拿大等至少十個國家失去效用。如果再不尋求改變,抗生素的抗藥性預測會在二○五○年前讓一千萬人喪命。

 

(延伸閱讀:【影片】炒炒蔬食熱炒 X Green Monday 攜手引領國際蔬食餐飲風潮

 

第三是食肉對攝取卡路里來說,完全不符合效益。我們不從植物上攝取能量,而是從食用植物的動物身上獲取能量,動物不僅提供了身上的肉,還包括骨頭、血、皮、毛,而牠們會四處走動,彼此交配、吃東西、啄東西或拍動翅膀,這些原該被動物自身所消耗的能量,並未被我們吸收利用。

 

一卡路里的牛肉須耗費三十四卡路里來生產;一卡路里的豬肉須耗費十一卡路里來生產。雞肉算是成本最低的肉類了,但是仍舊須要耗費八卡路里才能生產出一卡路里的雞肉。

 

第四是水資源。哈里斯牧場飯店的水槽寫著「目前極度缺水,請您和我們一起節約用水」,但是飯店的管理部深知沒什麼比飼養家畜更耗費水資源。飼料生產、家畜飲水、一般用水須耗費四萬三千公升的水,但是僅能生產一公斤的牛肉,這些水夠用來沖四十八小時的澡了。

 

以生產的蛋白質來計算的話,你就會發現生產肉品是多麼不符合成本:一百一十二公升的水僅能從牛肉生產出一公克的蛋白質;五十七公升的水僅能從豬肉生產出一公克的蛋白質;三十四公升的水則僅能從雞肉生產出一公克的蛋白質;而十九公升的水卻能從豆類生產出一公克的蛋白質。


近來因旱災導致的森林大火造成上百人死亡,這樣的情況對加州來說已是常態,然而水資源還是不斷用在哈里斯牧場的畜牧上。

 

除此之外,還有水汙染。與生菜沙拉、青菜有關的大腸桿菌及諾羅病毒爆發,最後幾乎都可以回溯到灌溉水遭到農場動物汙染。優養化(Eutrophication)是因為糞便與肥料滲漏進附近的水源,導致藻類蔓生,進而讓其他水生植物無法呼吸。歐洲的大西洋沿岸有百分之六十五優養化,而美洲大陸的沿岸有百分之七十八優養化。在吃肉的同時,我們也扼殺了魚類的生存。

 

第五是用來生產肉品與乳製品的土地非常有限,將近百分之八十的農地用來放牧或種植飼料,而非種植食用的農產品,有高達百分之八十的森林砍伐是由於農地擴張。亞馬遜的雨林本應用來吸收畜牧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卻因要餵養更多牛隻,及生產動物飼料用的黃豆而夷為平地。

 

根據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研究計算,如果我們不再食用肉品或乳製品,那麼全球農地的比例可以大幅減低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幾乎等同於美國、中國、歐盟、澳洲的所有土地加總,而且不會影響其他農作。這些土地可以挪作種樹、發展太陽能耕作、建造家園或拿來玩雷射激戰,不管做什麼,都比畜牧業好。

 

(延伸閱讀:日本政府推薦吃「植物肉」 素食概念正式寫入《2021年環境白皮書》

 

第六是肉品容易讓人罹患癌症、中風、心臟疾病、肥胖、糖尿病、庫賈氏病(狂牛症)、沙門氏菌、李斯特菌、大腸桿菌。

 

以上六項鐵錚錚的事實,在在顯示出為什麼食用肉品站不住腳,姑且不論動物福祉以及這些畜牧場的動物有多短命、處境有多惡劣,就算幸運過得稍微好一點的動物,仍舊逃不過為了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而死。現在你已經知道了事實的全貌,我們可能忽略我們眼前所吃的肉,因為它採用精美、經過消毒和去動物化處理的包裝,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吃肉是不合理的。

 

食肉是人類文化的一部份,不吃肉可能要改變人類對飲食的定義,人類也會因而失去自詡為萬物之靈的這個角色。但是,支撐人類價值的基石,也正是威脅人類生存的原因。

 

二○五○年,全球預估會達到九十七億人口,聯合國農糧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預估屆時肉品的需求將會增加百分之七十。在盡可能滿足多數人對肉品需求的同時,我們也不該讓唯一可居住的地球變得不適人居。

 

加州雖是哈里斯牧場飯店咖啡烘焙肋眼的發源地,卻也是徹底解決肉品問題的所在。只要沿著五號州際公路往北開三小時,就有矽谷新興創業家跳出來掛保證,要大家不用再顧慮、放心吃肉,因為他們不用飼養動物就能生產肉品。

 

不是庫恩公司(Quorn)的純素肉、不是素肉(Mock Meat)、不是取代肉品的植物性蛋白質、不是用豆類和椰子油做的「未來漢堡」(Beyond Burger),也不是會「流血」的「不可能漢堡」(Impossible Burger)。

 

是貨真價實的肉,誕生於動物體外的培植燒瓶,在容器裡培養,在實驗室裡收成。矽谷的新創公司保證能生產出不殺生、不牽涉到土地、沒有屎味、對環境無害的肉,稱為「潔淨肉」(Clean Meat)。我應邀前往加州,成為全世界前幾名有幸品嘗到這種培植肉的人。

 

*本文摘自《科技與惡的距離:AI性愛伴侶.人造肉.人造子宮.自主死亡,它如何改變人性和道德,影響現在和未來的我們》,墨刻出版。

 

 

【作者簡介】

 

珍妮‧克利曼Jenny Kleeman

 

英國記者、廣播工作者、紀錄片製作人。她曾為《 Guardian衛報》、《The Times泰晤士報》,《Sunday Times週日泰晤士報》和《Tortoise》撰稿,也曾在BBC One的《Panorama》、Channel 4的《Dispatches》和HBO的《VICE News Tonight》等節目做過報導,並為Channel 4的《Unreported World》節目製作過13集橫跨世界各地的紀錄片。

 

她寫的一篇關於性愛機器人的長篇報導,已被翻譯成包括荷蘭文、德文、義大利文及西班牙文等多國語言,本書為珍妮‧克利曼出版的的第一本著作。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連鎖餐廳、新開店、甜點)、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