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AI轉型為環保業Uber後 可寧衛又跨足ESG、綠電與循環經濟

邱家琳 2021年06月30日 13:31:00
楊永發在2018年擔任可寧衛總經理後,致力打造中衛環保科技平台。(可寧衛提供)

楊永發在2018年擔任可寧衛總經理後,致力打造中衛環保科技平台。(可寧衛提供)

近年來,台灣產業蓬勃發展,事業廢棄物的排出量相當多,每年約有1800萬公噸,佔所有廢棄物近7成,種類與性質也很複雜,讓處理需求有所增加。然而,事業廢棄物的流向卻難以追蹤,不時傳出違法棄置農地或魚塭的狀況,造成環境汙染,甚至威脅人身健康。

 

為解決非法傾倒的亂象,行政院在今年6月宣布,所有廢棄物清理機具從2022年起全面裝設GPS,強化事業廢棄物的流向管制。但早在政府要求之前,台灣最大的廢棄物處理集團可寧衛就已經做到公開透明,在2018年推出中衛環保科技平台,運用GPS、人工智慧與雲端服務,有效追蹤事業廢棄物從清運、處理到再利用的過程。

 

「可寧衛以前就像台灣的廁所,大家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想到它。」可寧衛總經理楊永發直言,不少企業過去忽略廢棄物處理,認為成本能控制住、有做到就好,導致違法與合法的廢棄物處理機構被放在一起檢視,讓可寧衛在經營上相對辛苦,但中衛環保科技平台上線後,可寧衛就能與非法業者有所區隔。

 

可寧衛的化學實驗室負責分析廢棄物的性質,提供報價依據。(可寧衛提供)

 

 

在過去,事業廢棄物的處理流程也很繁瑣費時,客戶得先連絡業務單位,再將廢棄物送到實驗室進行分析採樣,最後才能收到報價,但中衛環保科技平台能直接在線上提供客戶報價、B2B的服務,客戶不必再經過層層關卡與多方聯繫。這也是楊永發打造平台的初衷,希望將商業模式變得公開透明,讓大家了解可寧衛的經營方向與理念。

 

對於全新的商業模式,楊永發形容,這有點類似Uber Eat的概念,Uber Eat讓人們上平台尋找需要的餐點,中衛則是協助客戶尋找焚化、掩埋或再利用的廢棄物處理機構,提供資訊公開透明、最專業的解決方案。

 

 

兩大服務協助企業加速綠色轉型

 

中衛環保科技平台上線至今,推出廢棄物管理即服務(WaaS)與企業永續管理解決方案(ESMS)等兩大服務,目前約有1500多家的事業機構註冊帳號,合作的清運業者與處理場則有150家。如今,台積電、日月光與友達等電子大廠都是中衛環保科技平台的客戶,可寧衛也成為微軟2020 Sustainability Report永續經營夥伴之一,深獲國內外企業的肯定。

 

中衛環保科技平台透過數位科技,協助企業達成減碳、減廢棄物的目標。(可寧衛提供)

 

 

為了讓廢棄物處理更有效率,WaaS擁有「事廢履歷」與「戰情室」等系統,透過數位科技的力量,協助企業建置綠色供應鏈,並節省人力成本。事廢履歷系統類似蔬果的產銷履歷,例如某科技公司產生事業廢棄物後,清運到處理場、經再利用製成的產品送到其他工廠等過程,都能被紀錄下來,再藉由人工智慧做成一份履歷。

 

WaaS也大量運用科學工具,落實智慧清運服務。清運車輛全面加裝1台GPS、4顆攝影鏡頭,處理場入口、廢棄物貯存區、出貨地點都設有攝影機監控,客戶還能在線上隨時監督,當天是哪家清運業者負責運送、幾點會前往處理,廢棄物最後抵達哪間處理場。

 

可寧衛延攬專業人才加入,積極發展智慧環保領域。(可寧衛提供)

 

 

因應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浪潮吹入台灣,國際大廠紛紛要求供應鏈走向零碳排、零廢棄,ESMS提供「ESG管理系統」與「碳管理系統」等雲端服務,先運用人工智慧蒐集資訊後,再結合大數據分析,協助企業達成環境永續指標,並自動撰寫ESG報告書。

 

有鑑於國外的碳計算器過於專業、使用上較為困難,中衛環保科技平台的研發團隊針對「碳管理系統」進行優化,讓操作變得更簡單,協助企業計算某個部門總共排放多少碳,或了解某樣產品從原物料、生產到清運廢棄物等各階段的碳排放量,進而分析如何減碳、減廢棄物或提高循環再利用的效率,讓企業加速綠色轉型。

 

 

投入再生粒料研究與綠電發展

 

在1999年創立的可寧衛,隨著數位科技的導入,逐漸從傳統的廢棄物處理產業,走向智慧環保、ESG與循環經濟等領域,近來更增設永續發展部,希望運用20年來累積的廢棄物DNA資料庫,並與外部單位合作,積極投入再生粒料的研究。同時,可寧衛也跨足再生能源,在兩座掩埋場設置396萬瓦的地面型太陽光電,並投資37.5億漁電共生案場。

 

關於永續發展部的任務,楊永發說明,掩埋與焚化技術在環保領域已發展超過20年,他不希望公司未來仍仰賴這兩種技術維持大部分的營收。永續發展部的目標是協助公司轉型,研究如何從廢棄物中提煉出貴金屬重複利用、將再生粒料運用在公共工程,而這些都需要經過實驗室模擬才能精準了解。

 

「台灣是代工王國,相較於其他國家,事業廢棄物的種類複雜很多,需要很多專業人才來處理,但也代表台灣循環經濟市場廣泛。」楊永發分析說,台灣目前有24座焚化爐,原為消化一般民生廢棄物,但事業廢棄物卻佔去焚化爐的處理量能,對爐體造成很大的損害,若未來能將高熱值的廢棄物分篩出來、再利用為固體再生燃料(SRF),也是一種循環經濟的模式。

 

可寧衛投入綠電發展,在自家掩埋場設置地面型太陽光電。(可寧衛提供)

 

 

SRF是由高熱值的廢棄物製成,透過燃燒產生蒸氣,進而推動渦輪來發電。廢棄物轉化為再生能源已是全球趨勢,台灣近來也積極推動廢棄物燃料化政策,若能將廢棄物轉製為SRF,並在專爐燃燒發電,發電效率可高達26%以上,還能減少30%事業廢棄物進入焚化爐處理,兼具能源、經濟與環保效益,吸引不少企業有意投入,可寧衛也是其中之一。

 

可寧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領域,並積極開發不同的類型。「我們也在改變自己,找尋不一樣的機會。」楊永發透露,建置地面型太陽光電與漁電共生案場相對簡單,有望配合政策繼續投入,目前還有觀望再生水廠,像前陣子台灣面臨缺水,若能將汙水淨化成乾淨的工業用水,會是未來很大的商機,也讓資源更妥善重複利用。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