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循環經濟新思維 跨域合作成就淨零碳排

邱家琳 2021年12月09日 10:45:00
農委會、工研院等各方專家共同出席農業畜牧循環經濟新趨勢論壇,由左至右依序為行政院農委會農產試驗所所長黃振芳、美國穀物協會駐台代表盧智卿、福壽集團董事長洪堯崑、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京冠科技董事長楊青山。(台灣智慧農業週提供)

農委會、工研院等各方專家共同出席農業畜牧循環經濟新趨勢論壇,由左至右依序為行政院農委會農產試驗所所長黃振芳、美國穀物協會駐台代表盧智卿、福壽集團董事長洪堯崑、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京冠科技董事長楊青山。(台灣智慧農業週提供)

2021台灣智慧農業週落幕,行政院農委會農產試驗所所長黃振芳、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美國穀物協會駐台代表盧智卿、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京冠科技董事長楊青山產官代表聯袂出席「農業畜牧循環經濟新趨勢論壇」,以加速循環合作共解氣候危機CC4CC (Circular collaboration for climate crisis) 為框架,探討淨零碳排下,台灣在農畜產業循環經濟的減碳貢獻及合作趨勢。

 

行政院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所長黃振芳指出,早在2010年已制訂相關政策,進行國內畜牧業的減碳調適,整體策略就是要提升生產效率、減少排碳併進。今年聯合國COP峰會甫落幕,全球約有90個國家共同簽署甲烷減排協定,而農畜牧業為甲烷排放源之一,農畜產業轉型成為重要的課題。

 

京冠生技董事長楊青山認為,面對氣候危機以及科技創新發展,能促進產業積極轉型。台灣過往產業走的是代工模式,但近年在創新領域已經逐漸成為領導者,若能促成產業間跨領域的循環合作與聯盟,攜手推動碳中和工作,台灣畜牧產業有機會脫穎而出,甚至從 Taiwan can help 變成 Taiwan can lead。

 

美國穀物協會駐台代表盧智卿說明,農業科技的創新已不再只是降低生產過程的碳排放,甚至透過跨域應用,可以協助其他部門有效控制碳排。以玉米生質酒精作為替代燃料為例,目前國際上已超過60個國家採用生質酒精來替代傳統石化燃料,44個國家明定以生質酒精汽油做為交通部門的主要減碳手段,美國也因導入生質酒精汽油,截至2019年已減少5.44 億噸的碳排放量。

 

盧智卿也提到,根據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能源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Mueller的推估,若台灣也導入生質酒精取代石化燃料,光運輸部門就可降低220-240萬噸的碳排量,相當於立刻達成 2025 年運輸部門的減碳目標。

 

美國穀物協會駐台代表盧智卿強調生質燃料有助於跨部門減碳。(台灣智慧農業週提供)

 

 

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認為,當前產業間的合作乃至於國際貿易談判侷限在線性經濟的思維,企業因為想賣出更多商品而生產更多的產品,使得推動減排的過程往往產生出更多的碳排,成為減碳行動上的矛盾。

 

黃育徵也強調,反觀農業本身就是循環經濟,因為農產品從出生到死亡都可歸於自然、再利用,不會產生任何廢棄物。蔡英文總統提出5+N創新產業計畫,其中「台灣新農業」就是一種新觀念,一個以生物質為基礎,從4F(食物、飼料、肥料、燃料)、2BM(生質材料、仿生學)發展低碳化、在地化的生物經濟模式。

 

畜產試驗所黃振芳所長補充表示,近年政府已開始在消費者端推動食物里程與碳足跡的觀念,提供消費者低碳產品的選擇依據,盼由社會開始推動永續教育,由產業、政府、社會共同將理念實現,快速推動減碳社會工程。淨零轉型路上,沒有人是局外人,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