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拼2050淨零碳排!環團辦線上論壇 呼籲政府加速產業轉型

邱家琳 2022年04月20日 14:23:00
「台灣淨零,尋路共行:台灣如何邁向淨零排放」線上論壇。(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台灣淨零,尋路共行:台灣如何邁向淨零排放」線上論壇。(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行政院在今年3月正式公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報告,但實務上仍面臨許多問題與困境,因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共同籌辦「台灣淨零,尋路共行:台灣如何邁向淨零排放」線上論壇,包含NGO、專家學者、綠能業者、立委、政府代表等,尋求社會對話,有500多人線上參與。

 

此次論壇於強調以民間非政府組織監督政府與企業的視角出發,分別就減少碳排(產業淨零轉型)及增加綠能(再生能源發展)兩大受矚議題切入,由NGO提出對政策現況的觀察、挑戰與倡議,邀請專家學者提出具體建言。

 

論壇開場首先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魏揚,提出與台大風險中心、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合作的《2050模擬台灣報告》,報告中主張在2050年之前應積極提高2030年中期減碳目標及策略,包含再生能源最大化、設定無煤時程以加速火力退場、採行更多元的產業轉型政策工具如碳定價機制、為綠運輸規劃發展目標、提升能源效率、抑制用電成長、強化公正轉型​​等。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魏揚。(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產業轉型」部分,對於碳排放居高不下的​​石化、鋼鐵、水泥、電子科技等產業鏈,指出根本關鍵仍在減少原物料需求,應從消費市場轉型來刺激產業升級創新。「再生能源空間藍圖」部分,以光電發展困境為例,回顧綠能政策推動歷程中屢屢發生的土地衝突,例如地目與現況不符、生態及農業威脅等,說明在台灣土地的稀缺與複雜性之下,更迫切需要土地整體規劃政策。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指出,半導體產業的一枝獨秀的發展變成「一個人的武林」,這對於整體國家的安全、平衡是不適宜的,要有均衡產業結構,作法上應該是要比較自由化的方法,一個產業規模太大就要抑制。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表示,沒有循環經濟,哪有淨零排放?過去線性經濟在製造在過程中使用非常多能源,造成非常多的碳排。未來要思考如何透過循環經濟在製程上減少排放,提升資源效率,以生活端帶動生產端的循環變革。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回應,減碳已經是企業要面對的真實問題,過去價格是影響市場運作最重要的訊號,而未來排碳也會成為影響企業投資的關鍵訊號。台灣包括鋼鐵業、石化業等難減產業如何減碳,半導體產業如何做到更好的物質循環,都會是政府未來規劃佈局的重點。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2050淨零排放是國際大事,總統在去年提出這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所以台灣必須要跟國際同步。在再生能源部分,民間社會模擬2050再生能源需達到80%-90%的佔比,但目前政府提出的目標是60%-70%,大幅發展再生能源的目標已經非常清楚,需要努力克服限制條件,這樣的願景才有可能達成。

 

龔明鑫也提到,另外一大挑戰,是要保持電力的穩定性,儲能和電網的穩定是未來十年很重要的工作,如果沒有做好,推動再生能源會有更多挑戰,這是短時間內很明確要做的事情。

 

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論壇主辦方呼籲,「減少碳排」關鍵是製造部門加速結構調整,因工業佔碳排放57%,其產業轉型是達到2050淨零的成敗關鍵;而「增加綠能」方面則呼籲土地規劃思維的重要性,能源、農業、土地三者管理機關應儘速協商,產出再生能源用地政策白皮書,並與全國及各縣市國土計畫接軌。法制與路徑應同步完備,加上公民參與並持續滾動修正,才能夠有效順利達到2050淨零排放。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