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岸風電0元競標、開發恐中斷?KPMG陳文正:回歸務實的選商機制

邱家琳 2022年07月08日 08:00:00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在即。(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經濟部在2021年8月公告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規則,從2026年至2035年間將釋出15GW的容量,每年將新增1.5GW的離岸風電。開發權分配採用資格審查加競價模式,國產化比例也列入評選條件,首期招商將於今年9月底截止。

 

截至今年4月為止,至少有14個風場,約有10GW容量參與競標,但在2026年至2027年僅釋放3GW,按單一風場與相同開發商容量限制,最後預計只有5到6家風電業者能獲得開發權。

 

在風電業者激烈競爭之下,屆時恐出「0元搶標」的情況,先以低價搶得案場開發權,再將成本轉嫁至CPPA。這個商業模式與全球淨零碳排趨勢有關,用電大戶等企業有購買大量綠電的需求,也就是說,0元不會是最終售電的價格,風電業者會透過CPPA將綠電賣給企業。換言之,第三階段風場預期會採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的售電形式,透過CPPA的價格來支持風場開發成本。

 

業者投資進駐台中港離岸風電產業專區。(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作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幕後推手的KPMG執行副總陳文正指出,以0元投標、想優先取得開發權的風電業者,基本上就不會選台電當買方,否則等於免費送電給台電,無法在開發成本及收益上取得最基本的平衡。儘管風電業者對CPPA市場有一定信心,但這在市場機制上會相當辛苦,因為CPPA牽涉的層面非常複雜,台灣目前還沒準備好。

 

除了CPPA本身的複雜性之外,國產化是開發商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根據經濟部訂定的第三階段國產化要求,除了項目與數量比第二階段來得更多,核心技術的難度亦增加,預計將大幅拉高離岸風電建置成本。

 

在離岸風電零元競標的氛圍下,社會對離岸風場建置成本嚴重低估,造成企業對CPPA價格有過低的預期,與此同時國產化要求造成開發成本大幅提升,兩個因素交互作用下,更加深了風電業者平衡風場財務模型的困難度。

 

KPMG執行副總陳文正接受上報專訪。(張哲偉攝)

 

就現行遴選機制來講,風電業者只能選擇低價競標搭配CPPA這條路,只是此操作將使得風場的財務模型更加複雜。有業界人士憂心指出,若風電業者未能謹慎評估專案成本與收益間的輕重平衡,可能導致財務模型失敗、開發中斷的風險,而沒有國產化經驗的風電業者可能低估成本、難以履行國產化承諾,甚至無法完成風場開發。

 

對此,陳文正說明,中斷開發會牽涉一連串違約,且大型離岸風場股權複雜,股權處分與債權處理相當棘手。重點還是要回歸務實的選商機制,主管機關在審核風電開發商資格的過程,需要嚴謹把關開發團隊的技術、財務能力與風場建置經驗,選出有財務能力足以掌握CPPA的高複雜性、有開發經驗能夠準確掌握國產化成本,以及有技術能力得以如期如質建設風場之風電業者。

 

風機技術日新月異。(資料照片/台電提供)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