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怎麼刷牙?這個職業的人堅持每天刷

李開周 2023年01月30日 07:00:00
香港女星朱茵在電影《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中的扮相(圖片取自百度百科)

香港女星朱茵在電影《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中的扮相(圖片取自百度百科)

現代人都有刷牙習慣,早上起來、晚餐過後必定刷牙。宋朝人有沒有這個習慣?從目前的史料上看,至少有一部分宋朝人堅持每天刷牙,例如寺廟裡的和尚。

 

和尚為什麼要刷牙?因為戒律要求他們刷牙。唐朝時編寫的戒律寶典《百丈清規》中規定,僧人早上起來一定要洗臉,洗完臉一定要刷牙。怎麼刷?「右手蘸齒藥揩左邊,左手蘸齒藥揩右邊。」所謂「齒藥」就是牙膏。要是不用牙膏刷牙會怎麼樣?那就和喝酒、吃肉、殺生、說謊話一樣,是觸犯戒律的。不過唐朝並沒有哪一部戒律或者法律明確規定俗家人也要刷牙,後來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也沒有強迫俗家人刷牙的規定。

 

為什麼只強迫僧人刷牙?因為僧人是佛教徒,而佛教源於古印度。古印度人很早就有刷牙的習慣,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時就把這個習慣變成了戒律。後來佛教傳入中國,戒律自然成了中土僧人的生活規範。

 

換句話說,中國人之所以學會刷牙,正是受了佛教的影響。

 

 

古印度人刷牙的方式特別原始。他們沒有牙刷,飯後為了清新口氣,從樹上折一根細枝,扯去花葉,剝去表皮,劈成兩半,拿其中一半在牙齒上刮,刮完扔掉,再把另一半樹枝放進嘴裡,輕輕嚼一會兒再吐出來。

 

並不是所有樹枝都能拿來刷牙,有些樹是有毒的,例如漆樹;有些樹被人們神化,例如菩提樹。用漆樹枝條刷牙容易中毒,用菩提樹枝條刷牙等於褻瀆神佛,所以佛陀在傳教時規定:僧侶們不能用毒樹和神樹刷牙,最適合刷牙的樹是柳樹,因為柳樹無毒,不褻瀆神佛,口感又好,苦澀中帶著一絲清甜,所以佛陀管柳樹叫「齒木」,意思是最理想的刷牙材料。

 

佛教傳到中國以後,中國僧侶最初也是用樹枝來刷牙,到了唐朝,中國僧人發明了一種遠遠勝過樹枝的刷牙用品:牙香。

 

 

「牙香」是用香料和藥材合成的名貴牙膏。據宋人洪芻記載,唐朝有個大道場叫化度寺,化度寺的和尚採購了沉香、檀香、麝香和冰片,把這些香料和藥材磨成粉末,再用熬好的蜂蜜拌勻,密封到瓷.子裡面。每天吃完齋飯以後,執事僧打開.子給大家各舀一點出來,放進嘴裡含一會兒,嚥下去,清新口氣,還能瀉火。

 

加工牙香的成本太高,寺院必須特別有錢才能保證每個和尚都能用牙香。還好唐朝帝王大多崇佛,經常給寺院撥田地、房產,或者直接撥付大筆香火錢,使大型寺院都有存款,都有佃戶,都是大地主兼大房東。而古印度的和尚就不一樣了,他們不建寺院,不能經商(要守「不捉金錢戒」,受過戒的人不能存錢、不能碰錢,否則來世無手),吃飯全靠化緣,個個窮得和乞丐似的,所以他們只能繼續用樹枝刷牙。

 

到了北宋初年,又有聰明的僧人發明了「牙香籌」。牙香籌是牙刷和牙膏的結合品,也用香料和藥材製成,用模具壓成牙刷的樣子,用小袋子裝起來掛在腰帶上。每天早上起來和齋飯過後,從袋子裡掏出牙香籌放進嘴裡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擦幾遍,然後再漱口。膏狀的牙香是一次性的,而一支牙香籌卻可以刷很多次,每刷一次就用清水涮一涮,再用小袋子裝起來,留著下回再刷。

 

 

大約到了北宋中葉,刷牙的習慣已經普及到全社會了。宋朝人發明出真正的牙刷,用竹木做柄,一頭植上馬尾,蘸上青鹽和藥材製成的牙粉,喝口清水,左刷刷、右刷刷。宋朝人並不稱牙刷為牙刷,而叫「刷牙」,又叫「刷牙子」。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裡回憶道:「獅子巷口有凌家刷牙鋪,金子巷口有傅官人刷牙鋪。」又說「諸色雜貨中有刷牙子」。說明南宋杭州已經有人專門開店賣牙刷了。

 

宋朝平民刷牙不像唐朝化度寺的和尚那樣講究,他們用不起昂貴的牙香,所以用青鹽(有固齒作用的用鹽)和藥材製成的「牙粉」很受歡迎。牙粉是乾粉狀物品,蘸到牙刷上容易掉,於是宋朝人又發明出一種廉價牙膏。找一捆新折的柳樹枝,剁碎扔到鍋裡,添滿水使勁熬,熬到最後水沒了,只剩下一鍋黏稠的膠狀物,用薑汁混合一下,牙膏就成了。我覺得這個發明是向佛陀致敬,前文說過,佛陀提倡用柳枝刷牙。

 

宋朝以後,中國人製作牙刷和牙膏的技術沒有出現任何改進,而且還有倒退的趨勢:元朝新移民始終沒有學會刷牙,而明朝人和清朝人大多使用塊狀的青鹽,像林黛玉那樣在飯後擦一擦,擦過以後還把沒用完的青鹽放到窗臺上,下回接著再擦,很不衛生。

 

到了清末民初,中國人差不多已經完全忘了老祖宗曾經發明過牙刷和牙膏,改從歐洲進口,並認為之前的古人根本不會刷牙(「新生活運動」說要擺脫「幾千年來不刷牙的陋習」,向西方人學習文明生活)。二十世紀三 ○年代,共產黨在邊區抵制洋貨,鼓勵大家開廠自製牙膏,卻沒有人會這門技術,只能用土鹽製造最簡陋的牙粉。

 

*本文摘自《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李開周

 

1980年生,河南開封人,青年學者,《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家,曾在《新京報》、《中國經營報》、《世界新聞報》、《羊城晚報》、《中國烹飪》和《萬科周刊》等媒體開設專欄。

 

著有《祖宗的生活》、《千年樓市:穿越時空去古代置業》、《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風華》、《歷史課本聞不到的銅臭味》等。

 

致力於宋朝飲食研究,翻閱宋代筆記和史書,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攫取資訊。《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以全景式版塊還原宋朝飲食生活的真實樣貌,可以瞭解宋朝人吃什麼主食、有什麼菜式、喝什麼酒、怎樣開飯館,既是一本飲食文化的斷代史,又是一本市井生活的地方誌。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連鎖餐廳、新開店、甜點)、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