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什麼要把《素心劍》改名《連城訣》?

邱健恩鄺啟東 2023年07月08日 09:00:00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素心劍》是金庸創作的第十一部小說,卻是金庸第六部修改的小說。經改寫後的《素心劍》換了個書名,叫做《連城訣》,從1972年6月6日開始在《明報晚報》連載,一直到1972年9月6日最終回為止,共計九十三續。明晚版《連城訣》共分十二回,每回有回目。1977年出版的《金庸作品集 ‧ 連城訣》,沿用《明報晚報》大部分回目,只有第九回不同,明晚版的回目是「彩蝶雙飛」,作品集版則改為「梁山伯 ‧ 祝英台」。

 

一直以來,金庸為什麼要把《素心劍》改名為《連城訣》,論者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金庸改小說名稱,是為了遷就他後來創作的那副對聯。陳鎮輝說:

 

《素心劍》給改成《連城訣》。潘國森在《解析金庸小說》一書中,說:「我忽然懷疑,金庸將《素心劍》易名為《連城訣》正是為了遷就這兩句詩(按:指「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副對聯)。」潘氏的解釋實在很有道理。

 

「改書名作對聯」的說法,早在陳鎮輝之前,潘國森已經提出。潘國森的理據是,許多人都認為金庸的古詩詞能力不如當時另一位著名武俠小說家梁羽生,因此金庸想要在詩詞創作上有一番表現。不過,「彰顯創作詩詞能力」、「創作對聯」,以及「更改書名」,三者之間根本沒有必然性。潘國森將三件原無關連的事情,硬要用因果關係來解釋,實在欠缺有力的證明。

 

 

 

潘國森的想法其實完全脫離現實,不符合金庸改寫小說的「時間軸」。金庸以書名第一個字作對聯,理論上必須等到所有書名都坐實後才能創作。明河社《金庸作品集.鹿鼎記》於1981年出版,而明晚版《鹿鼎記》則是從1978年開始連載,可見金庸即使以書名首字來創作對聯,不能早於1978年。

 

不過,有鑑於明晚版《碧血金蛇劍》到出版作品集時又改回原來的名字《碧血劍》,可見單行本一天不推出,金庸無法保證自己一定不會更改小說書名。《金庸作品集.鹿鼎記》「後記」中這樣說:

 

我寫的武俠小說長篇共十二部,中篇二部,短篇一部。曾用書名首字的十四個字作了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最後一個不重要的短篇《越女劍》沒有包括在內。(花皮版《鹿鼎記》,頁 2120)

 

這段文字寫於1981年6月22日,對聯就是在這之前創作出來的。然而,《素心劍》改名不是在1981年,而是在1972年。《明報晚報》1972年6月開始連載《連城訣》,如果潘國森的「奇想」為真,則金庸早在九年前,也就是1972年改寫《素心劍》時,已經想到要創作對聯了。這個時候,金庸才改寫了六部小說,又怎能保證往後的九部小說改寫後不會更名呢?

 

除了潘國森,還有羅賢淑。羅賢淑的《金庸武俠小說研究》是台灣第一篇以金庸小說為研究對象的博士論文,寫於1998年。羅賢淑根據《素心劍》故事的發展脈絡,推測金庸為小說改名的原因:

 

《連城訣》原名《素心劍》,書中所述之「連城訣」原名「素心劍譜」,改名之因,據筆者推測,是在於「素心」之名並未伏出(筆者案:「伏出」疑為「突出」)其中牽涉有價值連城之寶藏的含意,故而改以語含其意的「連城」為名。

 

 

 

與潘國森相比,羅賢淑根據小說內容來推測改名原因,看似更合理,卻未能舉證。2015年,當時台灣師範大學的博士生陳俊宏,比較金庸各版小說,撰寫《金庸小說三大版本比較研究》,是台灣第一篇全面且有系統地探討金庸各版小說的博士論文。陳俊宏根據《素心劍》的連載內容,細心分析金庸在小說中留下的線索,從而推斷金庸在創作《素心劍》時「計畫趕不上變化」:

 

金庸一開始只是要把「素心劍法」寫成一套神奇的武功,如同《射鵰英雄傳》的《九陰真經》與《笑傲江湖》的「辟邪劍法」一般,成為綰合人物與情節的物件,但在連載十三期後,金庸改變初衷,賦予「素心劍」高度的經濟價值,讓它不僅只是一套單純的劍法,其劍訣中更暗藏一個大寶藏的秘密。

 

《素心劍》故事中,「素心劍」是一套厲害劍法,共有三十三招,招式名稱都來自一句唐詩。三十三招便涉及三十三首唐詩。「素心劍」除了劍法外,還有劍訣。劍訣是一組數字,由三十三個數字組成。懂得素心劍法,又掌握了劍訣,就能找到寶藏。破解方法是:每個數字所指的,是劍招所屬詩歌的第幾個字。

 

例如,劍法第一招來自杜甫的〈春歸〉,劍訣第一個數字是「四」,杜甫〈春歸〉詩第四個字是「苔徑臨江竹」的「江」字;劍法第二招來自杜甫的〈重經昭陵〉,劍訣第二個數字是「五十一」,〈重經昭陵〉一詩第五十一字是「陵」字。按照這種方法,首先得知道「素心劍法」劍招的先後次序,再來必須取得劍訣。根據劍訣指示,在所屬詩歌中找出相應文字,再把所有文字按先後次序排列成句子,從而得知寶藏所在:「江陵城南偏西崇效寺後殿佛像向之虔誠膜拜通靈祝告菩薩降靈賜福往生極樂。」

 

陳俊宏認為,金庸一開始創作《素心劍》時,腦袋中如果已經有「素心劍訣」的想法,那麼小說中提及劍招時,劍招所屬詩歌必然包含「寶藏三十三字」中的其中一字,否則就代表「素心劍訣」是金庸後來才出現的想法。經比對詩歌與三十三字後,陳俊宏發現,在《素心劍》頭十三期的連載中,金庸一共提及過九招「素心劍法」。但這九招中,有五招劍法所屬詩歌,根本沒有「寶藏三十三字」的任何一字。

 

例如《素心劍》第三期,言達平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劍法拳招摔飛狄雲。這劍招出自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白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看這二十個字,沒有一字見於「寶藏三十三字」。此外,張九齡〈感遇〉、杜甫〈後出塞〉、李白〈子夜吳歌〉與王維〈使至塞上〉,這四首分別在頭十三期連載時提到的劍招詩歌,詩句中也完全無一字見於「寶藏三十三字」。陳俊宏以第十三期作為分水嶺,那是因為這一期連載中,金庸透過丁典,轉述鐵骨墨萼梅念笙的話:「這套劍譜是給他們奪去了,可是沒有劍訣,那又有什麼用?」也就是說,直到這個時候,金庸腦袋裡終於有了「素心劍訣」的概念。

 

 

羅賢淑從小說內容指出,書名因為反映不了「價值連城」的寶藏,因而改名。陳俊宏在這推測上,以「素心劍法」劍招反映不了「寶藏三十三字」的秘密,指出金庸在創作《素心劍》初期,並沒有想過寶藏的事情。一旦想到寶藏,就把故事重點從絕世劍法轉移到爭奪寶藏的陰謀上去。

 

只是,「素心」二字與「價值連城」的意思簡直背道而馳,以致金庸後來改寫小說時,內容沒有什麼修改,卻反而改了書名,讓小說的名稱與內容「名實相副」。陳俊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透過分析小說原文,驗證金庸創作原意的改變,為羅賢淑對改書名的看法補充了有力佐證。

 

其實,金庸早在1972年6月6日,已經清楚告訴讀者為什麼要更換書名。《明報晚報》連載《連城訣》的首日,金庸寫了「前記」交代改名原因。「前記」共有兩段,第一段提到「故事的發展和原來的計劃改寫很大」,就是陳俊宏說的「計畫趕不上變化」;第二段更明確提出「連城」就是取「價值連城」的意思,羅賢淑的臆測也猜對了。

 

這段文字當年只在報上曇花一現,金庸後來出版單行本時,也沒有在「後記」中說清楚。羅賢淑與陳俊宏既是遠在台灣,更是「吾生也晚」,在缺乏原始文獻資料的情況下,提出獨到且精闢的見解,論證入微有據,實在難得。

 

明晚版《連城訣》首日連載,泰國《世界日報》1972年6月13日。正文前有篇約四百字的「前記」,交代更名原因。(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本文摘自《流金歲月:金庸小說的原始光譜》,遠流出版公司 出版。

 

 

【作者簡介】
 

邱健恩


畢業於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後獲香港浸會大學哲學碩士,蘇州大學文學博士。任教於香港專上院校,歷任講師、高級講師、助理教授,以文獻學、語言學、流行文學為研究方向,近年專事研究金庸小說的文本和文創現象。



曾於 2009 年舉辦「金庸小說版本展」,展出逾300件舊版金庸小說文獻,是華人地區首創。2010 年,發表〈自力在輪迴——尋找金庸小說經典化的原始光譜〉,根據多年收藏的舊版小說,釐清金庸小說從連載到單行本的文獻系統與相關問題。2013-2023 年間,曾多次獲香港文化博物館委任為特約研究員,並為籌建「金庸館」借出逾 1800 件藏品。

著有:《漫筆金心──金庸小說漫畫大系》、《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鄺啟東


畢業於香港柏立基教育學院,現為退休教師。


自詡是一名金迷,緣起於四十年前閱讀第一部金庸小說《連城訣》,自此遍讀其他,反覆重溫。二十年前,開始收藏不同版本的金庸作品,延展到舊版的書本版、報章及雜誌,以冊數(份數)計,至今已收藏逾二千三百冊(份)。由於收藏數量日多,對金庸舊版的版本系統逐漸梳理出脈絡,樂於和廣大金迷分享。
 

關鍵字: 金庸 武俠小說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