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中國為鎮壓民主運動出動坦克、裝甲車、砲兵等武裝部隊。(資料照片/美聯社)
大屠殺發生之後,中國領導階層的直覺性處理方式搖擺不定,游移在生氣否認和損害控制之間。6月4日過後的幾天裡,北京外交官收到很簡單的指示:向外界保證中國沒有脫離正軌,以及紛擾很快就會解決。
此外,他們還拿來一張廣為流傳的照片給外交官看,照片場景是橫越天安門廣場的長安街,六線道的馬路上排列了數臺坦克車,前方獨自站了一位沒有攜帶武器的抗議人士,並告訴外交官:「你們回到自己的崗位後,準備迎來大量的爭議訊息。」
外交部提供影片給迷茫的海外外交官,由他們展示給駐在地的菁英,了解事情始末的「真相」。由於北京準備要反擊國際間的批評聲浪,因此暫時停止大使的更替輪換。
對中國大使而言,這段時間是很恐懼的。如同1950年代「反右運動」發生後,協助捍衛大躍進運動的大使一樣,現在最安全的做法就是緊守住官方論點。
「非常明顯,他們都感到很害怕!因為不知道該做什麼、說什麼,所以基本上就是什麼都不說,」某位曾在美國國務院中國辦公室任職的官員回憶:「這對他們來說,真的很難熬。」
這時進到海外中國大使館的新進人員,更增添恐懼和不確定的感覺,因為中國外交部為了確保使館保持紀律,派出去的人選都對共產黨很忠誠,除了監督他人活動外,還要強化新的立場表態。
33歲的劉曉明便是其中一位幹部,後來他還成為駐英國的中國大使。當時劉曉明被派往華盛頓,平時密切觀察同事,空閒時間則去打高爾夫球(後來還因為不小心被高爾夫球桿打到臉,弄傷下巴住院)。
一開始的震驚感逐漸平息後,中國政府很快就對自己制定的事件始末版本更加有信心。6月7日,中國外交部告知美國外交官,中國的情況「很複雜」之後,對於官方說法的信心程度增長了不少。同月,中國外交部召見美國駐華大使李潔明,斥責美國媒體聲稱中國軍隊向北京的外交建築開火。
「這都是捏造出來的,」某位副部長如此告訴李潔明,並堅稱會向這棟樓開火乃是為了追擊狙擊手,還表示:「你們侮辱了中國的政府和軍隊。」
李潔明則表示,雖然自己過去只是步兵團裡的二等兵,但「我知道沒有人會為了抓捕屋頂上的一個傢伙,就拿機關槍從一頭掃射到另一頭,接著又爬上九層樓」。
直至今日,中國政治宣傳仍遵循相似途徑:首先評估事實,第二步是制定共產黨如何描述事件始末的官方說法,第三步則是以最大的聲量重複宣傳這套說法。
但是,重複講述疑點重重的談話要點,以及斥責他國外交官,都不足夠讓中國脫離困境。最高層官員很清楚,需要的是更強而有力的反擊,如此才能幫中國掙得一些喘息的空間,以利繼續進行經濟改革。
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政治線記者。曾撰寫大量關於中美關係事態升溫的文章,更遠赴中國邊界,報導北韓與新疆遠西地區。曾服務於APCO Worldwide,派駐北京、新德里和華盛頓等地,協助跨國企業分析政治局勢,並在駐華盛頓時出任該公司全球執行長的幕僚長。
著作發表遍及多個媒體,如:《外交》(Foreign Affairs)、《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衛報》(The Guardian)、詹姆斯敦基金會《中國簡報》(Jamestown China Brief)、《外交家》(The Diplomat)和《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等。擁有牛津大學、北京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學位。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