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人物】馬來西亞異議媒體路 前《獨立新聞在線》總編輯莊迪澎

陳怡杰 2018年01月29日 13:00:00
前馬來西亞異議網媒《獨立新聞在線》總編輯莊迪澎。(攝影:葉信菉)

前馬來西亞異議網媒《獨立新聞在線》總編輯莊迪澎。(攝影:葉信菉)

47歲莊迪澎是前馬來西亞異議網媒《獨立新聞在線》(2005~2012)總編輯,做為境內史上第2家華文網媒,與開站早其1個月的《當今大馬》中文網,同在大馬媒體界有無可磨滅指標意義。

 

8年前來台留學,月前他博士畢業,卻沒打算重返第一線,一行只向學界行。

 

2006年《獨立新聞在線》總編任內,莊迪澎(右一)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赴斯里蘭卡「世界新聞自由日」。(莊迪澎提供)

 

不再創媒體

 

「沒規畫回業界,我不可能去主流官媒,若說在大馬做新媒體,除了找錢不容易,有沒有生意模式可營運長期,那也是問題。」最近幾年,他待馬來西亞除了專心博士論文,就靠翻譯(中、英、馬來文)、《燧火評論》(2016年停刊)等處專欄謀生。

 

對媒體經營,他已經沒有特別熱血,「我從頭至今都以大學教書為志,創辦媒體職掌總編,那是盛情難卻。」

 

老家在柔佛,家裡6個小孩,只有他1人上大學,也只有1人走媒體路,「只有我考上國立大學才念,那時1 學期學費才新台幣5千5,私立大學貴數倍。」他慶幸大學到碩士,都順利擠進國立學校競爭(中、小學無需競爭)。

 

2005年莊迪澎。(莊迪澎提供)

 

在大馬的華人

 

「我祖籍在福建,家裡是第四代移民大馬」,他講述華人在當地族群雖屬第二大,但其實僅佔24%,馬來人則有約69%人口佔比,「我們進國立大學依族群配額(私立大學未限),55%保留馬來人(土著),餘下45%才給馬來人以外族群分食,華人、印度人、葡萄牙人等」,「馬來人是一個種族,不管華人在當地居住幾代,都不會歸進馬來人,若混血,就以父系為主歸算。」

 

他的政治啟蒙始於拿督孟達拉魯哇中學(Sekolah Dato Bentara Luar,SDBL)預備班時,「在老家商場旁攤位簽了生平首次連署,其實不懂什麼。」那是1985年,為了抗議馬哈迪政府二次修訂《1972年官方機密》法令,「國民醒覺運動」(Aliran Kesedaran Negara)全國簽名運動正展開。

 

13年後,他馬來西亞理科大學新聞系畢業,當了2年《星洲日報》記者後,才首次參加街頭抗爭,「『烈火莫熄』(Reformasi)改革運動。」

 

莊迪澎與妻、子2011年至台北自由廣場響應「馬來西亞第二次凈選盟大集會」。(莊迪澎提供)

 

《獨立新聞在線》之路

 

踏入《獨立新聞在線》,用中文做網媒,那背景得回到2001年。

 

「當年大馬執政聯盟裡『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公會)會長林良實與《星洲日報》、《光明日報》老闆張曉卿,聯手買下有《南洋商報》、《中國報》的『南洋報業』集團,完整媒體壟斷。」莊迪澎集合多名作家、學者推動「罷寫」,「做為主要媒體集團,佔了85%華文報紙市場,成為被批評的對象很合理,如同民眾批評執政黨,多過批評反對黨。」

 

當時他在南洋集團報章有投書收入,「我在《中國報》、《南洋商報》有每周專欄,夠我付車貸,每月加總超過馬幣500元,當時我的薪水不過馬幣2500。」

 

莊迪澎(左)與饒仁毅。(莊迪澎提供)

 

在大馬華人圈活躍的「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簡稱「董總」)顧問律師饒仁毅,認為尖銳言論評論者頓失平台,其他華人受教權、文化保留新聞也驟減,找了開站資金約馬幣100萬(時值新台幣1千萬),籌設成立平台容納聲量。「那時,馬來西亞一家華文網媒都還沒出現,創辦《獨立新聞在線》有指標意義」,饒仁毅找上莊迪澎做《獨立新聞在線》,以中文主寫,開站4年後才另增馬來文版。

 

「我在『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辦的『新紀元學院媒體研究系』系主任時認識饒律師」,「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與「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在大馬通稱「董教總」,是當地推動華文教育重要組織。

 

馬來西亞民辦大學系主任期間,莊迪澎另創實驗性社區報《觀察家》。(莊迪澎提供)

 

大馬華文網媒新界

 

2005年7月《當今大馬》中文網、8月《獨立新聞在線》接棒開台,馬來西亞進入華文網媒新界,成為當時反對勢力關鍵發聲管道。「《獨立新聞在線》是小型報社,創刊才5名成員,但如此編制在馬來西亞媒體是常態,更小型也有,停刊多年的《街報》、《小辣椒》連專任編制都沒。」

 

開站4年後,他留職停薪來台念博士,社務交第2任總編輯陳慧思負責,「我只負責社論。」

 

「大馬媒體一直不好做,在我們之後創的第3家華文網媒《風雲時報》只撐2年就收攤」,90年代起,馬來西亞第4任首相馬哈迪已完成媒體集中化,長年執政黨「巫統」黨營企業「首要媒體集團」(Media Prima)是國內最大,「即使標榜為不同目標群眾服務,但內容類同。」

 

莊迪澎日前來台1週備戰博士口試,也在獨立書店「燦爛時光」評述大馬媒體現況。(攝影:葉信菉)

 

2011年自救運動

 

2011年《獨立新聞在線》資金堪虞展開自救,一度採付費閱讀,但未成功。「《當今大馬》維持付費為何成功?因為搶得先機」,「《當今大馬》有歷史背景,是全國第一家正規新聞網(1999),象徵意義大,目前境內也只剩《當今大馬》有收費制,其他網站收費制做不起來。」

 

過去,《獨立新聞在線》屬日報性質,每周至少1輯調查報導,比重比其他大馬網媒多,「現任首相納吉2009年上任首場組閣記者會,《獨立新聞在線》是國內外唯一遭禁入府的媒體」,「在大馬,這場問題太尖,下場臨時不准進場,這種『秋後算帳』媒體管制法是常發生的事。」至於其他阻撓僅零星,他事後細想,可能因為中文書寫,首相署​沒大力關注,「用英文、馬來文寫就不一樣。」

 

莊迪澎著作頗健。(莊迪澎提供)

 

關注《透視大馬

 

早《獨立新聞在線》1個月成立的《當今大馬》,目前仍有調查報導,但莊迪澎觀察其創刊19年顯露疲態,文章已漸偏主流,「有點沉悶之氣,暗鬱難伸。」他倒看好2017年底新出現的《透視大馬》,「中文版2個月前上線,後續經營可關注。」

 

因資金危機,2011年實在擋不住,《獨立新聞在線》推動收費制那年已遇缺不補,「那時也在台灣政大、世新募款,前後在各國募款約新台幣150萬又燒了1年,最後停刊。」

 

他感念饒仁毅律師讓自己有新創媒體經驗,「我們沒簽編輯室公約,每月平均倒賠新台幣20至30萬,但他仍只負責找錢未干涉,自始沒有營利打算,當社會企業做」,但隱忽忽的,似乎仍有壓力,最後不具名境外股東群不願再出資。末期《獨立新聞在線》2011年5月曾公佈開支,10名員工的薪酬約馬幣3萬5千元,廣告收入略為成長,「約1個月1萬馬幣」,隔年一代大馬華文網媒,終究畫上句點。

 

「媒體路是陰錯陽差。」(攝影:葉信菉)

 

學者路,媒體夢

 

目前莊迪澎只簡單架了《馬來西亞媒體識讀資源網》,純屬文庫,沒有發表站屬文章,只貼攸關大馬媒體界的好文,「擇文時間不定,開站7年文章還沒超過5百則。」開站動機是他在馬來西亞國民大學(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馬來西亞與國際研究所碩士論文時,文獻查閱有感,有關大馬媒體界論述的中文書寫真少;至於觀察大馬國內中文媒體的著述,更缺。

 

學者路才是他的媒體夢,「這15年因為參與新創媒體多繞一圈,我一直認為早慢了預定人生一段。」

 

大馬萬歲

 

2009年末,他因獎學金考量,捨英國、澳洲博士班未讀來台留學,取得傳播博士後,莊迪澎未想留台或赴歐美發展,「即使馬來西亞媒體不自由,從不曾嚮往馬國以外」,他評述自己是典型愛國主義者,就算對當局再多不滿—目光突地定神—「我會一直留在馬來西亞。」

 

撰文:陳怡杰 攝影:葉信菉 影像提供:莊迪澎

 

2012年莊迪澎至自由廣場聲援「馬來西亞第三次凈選盟大集會」。(莊迪澎提供)

 

【延伸閱讀】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