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網路媒體時代來臨,段鍾沂談未來音樂產業,他認為,科技改變閱聽人行為,當消費者改變,產業也就改變了。(攝影:張凱婷)
人生走到此時此刻,段鍾沂更有興趣的是——「在網路媒體的新時代,音樂會是什麼樣子」?
「我是科技決定論者。」
「唱片的歷史,就是一個『硬體驅動軟體』的歷史。」他說。
「歷史上第一個音樂裝置是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他改變了『聽音樂』這件事情。」
「過去聽音樂要有演奏者、要有場地,那種條件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所以聽音樂要在皇宮或者是教堂,音樂家必須被國王或者教會所供養。可是,留聲機帶來了流行音樂。」
「第一張唱片是DECOOR作的,它是賣唱機的,為了賣機器而去錄唱片,錄的是『匈牙利舞曲』,也就是當時的流行音樂了。」
科技改變了閱聽人的行為,消費者改變,產業也就改變了。
「1979年,SONY推出WALKMAN,整個唱片市場成長了一、兩倍,聽音樂的人口大幅增加。那個時候滿街都是盜版,可是我們還是很高興,因為買正版的也增加了。就像是現在的數位音樂平台,一開始雖然都收不到錢,但是後來這些平台越來越大,需要上市,需要版權時,他們開始也付錢了。」段鍾沂說。
「滾石的定位,就是『內容提供者』,我們的使命就是製作好的作品提供給消費者。」
「滾石36年了,我經歷了黑膠唱片、卡帶、CD、MP3,到現在的數位音樂平台。不論DEVICE(裝置)如何改變,我們還是一直在做音樂。」
對於內容提供者來說,永遠且唯一的問題,只有「內容夠不夠好」。
「過去,消費者想要聽音樂,除了在不花錢的電視上聽之外,他需要『擁有』花錢買來的儲存裝置,也需要『擁有』花錢買來的唱片,可是,在現在及未來,他們用手機下載,隨時取得,不用『擁有』,這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態度和價值。」
「所以,當消費者不再『擁有』,而用『租』的概念聽音樂時,關鍵問題出現了——」
段鍾沂眼睛炯炯地看著前方:「我們『為什麼』要做好音樂呢?」
「消費者喜歡的音樂就是好音樂嗎?」
滾石的藝人,從知青羅大佑、男人典型李宗盛、熱血青年五月天,到了現在21世紀快要20年代,又有台味鄉民玖壹壹,永遠都是些充滿「態度」的創作者。這樣的唱片公司老闆,也應該是充滿態度的吧!
「做創作,絕對不能跟著人家走!」段鍾沂強調。
「流行音樂是有壽命的,從出現、顛峰、到消失,既然消費者不知道他要聽什麼音樂,內容提供者的宿命,就是把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出來。」
「創作者自己喜歡的音樂,做出來就會是好音樂!」
什麼是好音樂?「你喜歡的音樂就是好音樂」他下結論。
美食、品酒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相關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飲品、冰品、科技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相關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速食、餐廳、甜點等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相關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旅遊、文創、交通、體育、IP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相關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相關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