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允萍會當上警察,其實都是因為親眼目睹1988年的「520農運」,鎮暴的景象深深撼動還很年輕的他。(攝影:鄭宇騏)
不過,彼得當警察,其實是人生的一個意外。
彼得的父親是鐵路局的基層員工,他在台東出生,是土生土長的台東人。18歲從公東高工畢業後就到台北的工廠當製圖員,住在公司的小宿舍裡。工作了半年,他覺得自己所學不足,於是和老闆商量要去考二專,租住原來的宿舍,開始在南陽街補習。
「那一天,我照常一早就去補習班,走到路口就看到許多警察一排排帶著盾牌睡在地上,我覺得很訝異,可是還是走進教室,不多久,博愛特區就被封鎖了,我就被封鎖在裡面…」那一天就是「520」,台灣歷史上最激烈的社運抗爭。在封鎖區內無處可去,彼得只好隨著同學步行前去位於台北車站附近的學生宿舍,兩個人穿過南陽街、忠孝西路,爬上跨越忠孝西路的天橋,低頭往下一看,兩個年輕人霎時驚呆了。
「一方是鎮暴警察,另一方是抗議民眾,兩邊都毫無聲音,但是那肅殺的氣氛,把我們都嚇住了。」出於年輕人的好奇心,他們倆竟然停下腳步。
「突然,吹起哨子聲,前方鎮暴警察開始推進,警察拿著警棍,見一個打一個,民眾有丟汽油彈的,有放火的,什麼武器都跑出來,整個忠孝西路火海成一片。」
「警察只要落單,就被民眾拖出去打…」彼得告訴我。
「參與520農民抗爭」——即使只是在天橋上圍觀——震撼了這個來自台東鄉下的少年,深深改變他的一生。
「我感覺到這個社會正在分裂,而我在抗爭的最前線,和這些抗爭的人面對面,體會他們的憤怒。」
「我想我和群眾一樣害怕,心裡想著,究竟是什麼樣的動力支持他們上街頭抗爭?」
這顆可以稱為「社會正義感」的種子,就這樣埋進彼得的血液中。
專二那一年,機械業不景氣,某一天,彼得騎著摩托車在路上,遠遠地看到警專警大招生的廣告,他便直接騎到警察局門口,拿了兩份招生簡章。「警大考試那一天,颱風吹斷台東的路,所以我只考了警專的考試。」。在補習班準備專科考試時,曾經在英文方面下過苦工,所以畢業後便選擇擔任外事警察。
彼得回到故鄉台東擔任外事警察時,正遇到外勞大量的引進,以及台灣人前仆後繼地迎娶東南亞外籍新娘熱潮,於是他的工作對象就遇到大量的「移工」、「外配」、「新移民」。
「台東的非法外勞有八到九成都是我抓的。」彼得說。
人抓來了,彼得發現問題嚴重了!法院現職通譯語言只有國語、閩南語、客語、英語與日語。但是根據統計,法院開庭使用頻率最高的前三種語言是越南語、印尼語與英語。
法院都如此了,何況是第一線的警務單位,偵辦現場受過專業訓練的通譯人員極度缺乏,有時通譯就是仲介公司,有時外事警察偵辦兼翻譯,程序正義也蕩然無存了。
【外配守護者陳允萍】
●落選議員也是熱血移民官 外配「生命線」從不關機!(上)
●誤判性侵案告出人命 他「一生罪疚」拒讓憾事重演(下)
【上報人物看更多】
美食、品酒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相關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飲品、冰品、科技、親子、健康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相關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速食、餐廳、甜點等美食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相關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旅遊、文創、交通、體育、IP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相關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