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人物】窮日子也要很有錢地過… 「藝廊堂主」劉慶堂的3米半交友圈(上)

陳德愉 2020年06月13日 09:00:00
伊通公園藝廊自1987年成立以來,32年間展出超過300位藝術家,參觀人次超過60萬人;圖為藝廊負責人劉慶堂。(陳沛妤攝)

伊通公園藝廊自1987年成立以來,32年間展出超過300位藝術家,參觀人次超過60萬人;圖為藝廊負責人劉慶堂。(陳沛妤攝)

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第2「伊通公園藝廊」成立。在沒有人知道什麼是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的時代,4個熱愛藝術的年輕人:莊普、陳慧嶠、黃文浩、劉慶堂,憑著一股熱血成立了這座當代藝術的公園。32年來,「伊通公園」展出了超過300位藝術家,參觀人次超過60萬人;可以說,這間藝廊就是一座立體的台灣當代藝術史。

 

這樣一個轟烈的地方,2年前卻遭遇了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伊通公園的負責人劉慶堂告訴我,當時總監陳慧嶠離開,同時,自己的經濟狀況跌入谷底,「伊通30年,我想辦個活動吧——」劉慶堂聲音慢慢低下去;東奔西跑,他就是找不到資源。

 

藝廊狀況不好,劉慶堂自己整年災難不斷,「我從藝廊的3樓跌到2樓,手骨、鼻骨都跌斷了。」「和朋友相約,在過馬路時轉頭和朋友打招呼,竟然在快車道被車撞上。」

 

然後,「伊通公園」設備裝潢老舊,劉慶堂也沒錢整修;看起來,這個曾經在台灣當代藝術大紅大紫的地標,就要被歲月淹沒了。

 

「伊通公園」的一樓入口處。(陳沛妤攝)

 

許多朋友及時伸出援手,「莊普拿出40萬重新整修粉刷這裡。」,山窮水盡之時,「伊通公園」竟然賣出了一幅畫,「於是,又能夠撐下去。」劉慶堂說。

 

「我也重新調整我自己。」

 

「陳慧嶠走了,就是我來處理伊通的事情了。」

 

「伊通公園藝廊」2樓展場一隅。(陳沛妤攝)

 

 

熱血合夥搞藝廊 海派「堂主」就愛交友

 

過去,劉慶堂在伊通公園的工作是單純的經營者,策展推廣都是陳慧嶠的事,如今時移事往,人稱「堂主」的劉慶堂嚴肅地看著我,「我也該發出一點聲音來。」他說。

 

「伊通公園藝廊」位於台北市中山區伊通公園的正對面,藝廊樓下是一整排小吃店便當店,猶如小孩子肩挨肩的蹲著。「伊通公園」是沒有招牌的,這些孩子們胳膊裡的空隙就是秘密基地的入口。

 

我去拜訪的那一天,「伊通公園」剛結束展覽正在整理場地,一個女孩提著油漆在樓梯間抹牆壁,彷彿她的存在就是本店的招牌,我問她「堂主」在不在?她點點頭,往樓上一指。

 

2樓是展場與茶室,3樓是展場與吧台,都是人生活的地方。劉慶堂坐在3樓大陽台與藝術界的朋友們聊天,他倚著女兒牆,一隻胳臂外就是人來人往的伊通街,在朋友的笑語喧鬧中,我看見劉慶堂轉過頭,瞭望著這3公尺半圓徑內的小世界——公園大樹下面幾個老人大聲聊天、商務旅館半掩的窗簾後面人影晃動、對面一樓小七玻璃門開開關關叮咚叮咚個不停——過去32年,這就是劉慶堂的全部。他那複雜的神情,使我迷惘起來。

 

過去,劉慶堂在伊通公園的工作是單純的經營者,策展推廣都是陳慧嶠的事,如今時移事往。(陳沛妤攝)

 

「這裡烤肉也很好。」他指指自己前面的這個大陽台。

 

劉慶堂今年60歲了,個子不高,身型彪壯。提到藝術家,總有弱不禁風的想像,不過綽號「堂主」的他卻是霸氣十足,比起「開藝廊」,更像是「顧堂口」的。

 

臉紅紅地,笑呵呵地,我問他,「怎麼過中午了身上還有酒氣?」

 

劉慶堂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不太放心地追問,「還有嗎?」

 

他告訴我,昨天晚上幾個朋友來伊通公園,「有一個新朋友以前曾經混過流氓,後來考上台大,現在在廣告公司工作。」有趣的新朋友來,總是讓主人更加開懷,「我們把酒喝光了,還跑去對面小七買。」他笑呵呵地說。

 

 

舌戰藝術咖激靈感 年年吃土也無悔

 

劉慶堂個性海派,熱愛朋友,他告訴我,自己也曾經想當藝術家,「不過開『伊通公園』一年後就放棄了。」藝術家這工作「需要才氣和專注力,太辛苦了啦。」

 

一個既不想當藝術家,也不想用藝術賺錢的人,為什麼會開藝廊,而且一開32年?

 

劉慶堂答,完全是為了交朋友啊。「這裡每天都是博士、碩士,很有才華的人來聊天啊!(我在這裡聽他們講話)應該給他們『束脩』 更多古人以肉脯十條紮成一束,作為拜見老師最起碼的禮物。今用以稱老師的酬金。語出《論語.述而》。的。」劉慶堂呵呵地笑著說。

 

伊通的「狂事」記載不完,劉慶堂和藝術家們聊天辯論,從深夜到凌晨,「早上再去吃永和燒餅油條。」,台灣的當代藝術就是這樣聊出來的,「這樣的日子,我過了十年。」他說。

 

伊通的「狂事」記載不完,劉慶堂和藝術家們聊天辯論,從深夜到凌晨。(陳沛妤攝)

 

伊通辦尾牙,幾百位藝術家與會,每人帶一道菜,多到擺不下,一次尾牙要開4箱紅酒,「我用很有錢的方式過很窮的生活。」劉慶堂嘆息。

 

不過,藝術家的生活裡除了紅酒、藝術外,當然還有現實人生。劉慶堂的現實就是,為了經營這個場地,他負債累累,「伊通前十年是不收作品不買賣的,完全靠我的攝影工作室收入支撐。」劉慶堂說,後來工作室收了,他開始學著買賣藝術品,「但是我這一生做的最不好的事情,就是經營藝廊。」他承認。

 

「從3個月跑一次3點半,到1個月跑1次,到每周跑1次,到1周跑3次。」

 

劉慶堂跟人借錢,不好意思借長久,也不好意思借太多,許多小額短期借款累積起來,時不時有支票到期,所以他每天得記清楚今天要軋哪一張票,情況最差的幾年,「我一直在打電話借錢,電話旁邊放了一個鐘,3點、3點15分,我的心臟就跟著秒針發出巨大的聲響。」接續下集

 

【上報人物看更多】
劉慶堂合創「境派」玩空間 激活伊通老藝廊(下)
被政治耽誤的羅淑蕾 61歲變身畫家彩繪第二春(上)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