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NSO《浪漫的集合−愛與海之詩》 吳曜宇擔綱代打,攜手2015柴科夫斯基大賽鋼琴金牌得主狄米崔.馬斯里夫 演繹浪漫詩篇

上報消費圈 2022年09月29日 13:30:00
10月1日(六)登場的NSO《浪漫的集合−愛與海之詩》,由NSO協同指揮吳曜宇在排練前35小時臨危授命代打上場(左)。(NSO提供)

10月1日(六)登場的NSO《浪漫的集合−愛與海之詩》,由NSO協同指揮吳曜宇在排練前35小時臨危授命代打上場(左)。(NSO提供)

即將於10月1日(六)登場的NSO《浪漫的集合−愛與海之詩》,原本擔任指揮的馬利歐.凡薩戈(Mario Venzago),抵台後於隔離期間,因健康因素,取消上台演出,改由NSO協同指揮吳曜宇在排練前35小時臨危授命代打上場,攜手俄羅斯鋼琴家狄米崔.馬斯里夫(Dmitry Masleev)呈現拉赫瑪尼諾夫:C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同場還有與次女高音范婷玉合作的蕭頌:《愛與海之詩》、孟德爾頌:D小調第五號交響曲《宗教改革》,以及一分鐘交響曲作曲計畫的陳思安:《濛濛》世界首演。

 

(延伸閱讀:10月1日NSO《浪漫的集合−愛與海之詩》 演繹浪漫詩篇
   

鋼琴家狄米崔.馬斯里夫(Dmitry Masleev)是2015年國際柴科夫斯基大賽鋼琴金牌得主,2016年曾於獲獎後隨即來台與NSO協奏演出,此次是他第二度來台,狄米崔.馬斯里夫(Dmitry Masleev)說:「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有著極好的旋律、和聲、音樂想法和情感,我即將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我非常期待與這些音樂家們一同站在舞台上。」

 

狄米崔.馬斯里夫(Dmitry Masleev)出生及成長於烏蘭烏德(Ulan-Ude),畢業於莫斯科音樂院(Moscow Conservatory),2020年狄米崔.馬斯里夫與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共同演出協奏曲後,即被法國音樂廣播電台稱呼為「超級獨奏家」。本場演出的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是狄米崔.馬斯里夫於2015年獲國際柴科夫斯基大賽鋼琴金牌的指定曲之一,是拉赫瑪尼諾夫在1900至1901年所寫,拉赫瑪尼諾夫在經歷1897年第一號交響曲首演失敗後,有三年的時間陷入憂鬱症之苦,遲遲無法作曲。所幸經歷一番治療後,拉赫瑪尼諾夫終於再次提筆創作,造就這首曠世巨作。

 

協同指揮吳曜宇,由已故指揮家徐頌仁啟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接受音樂教育,並於2017年負笈維也納國立表演藝術大學專攻指揮。在贏得第53屆法國貝桑頌國際青年指揮大賽首獎之後,引起國際樂壇關注,自此展開職業指揮生涯。2022/23樂季為第二年參與「藝脈傳承」計畫,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協同指揮。

 

上半場NSO還將與次女高音范婷玉演出蕭頌的《愛與海之詩》,這是蕭頌在1882至1892年寫給管絃樂團以及聲樂的聯篇歌曲,作品共分成兩個部分,〈水中花〉(La Fleur des eaux”)以及〈愛之死〉(La Mort de lamour”);詩人運用自然風光來比擬逝去的愛情,作曲家依循詩詞,試圖將管絃樂團寫成如同大海般壯麗的音樂聲響,但同時卻運用聲樂抒發內心對於愛情的無奈,呈現出這首淒美歌曲。而一分鐘交響曲作曲計畫作的《濛濛》,是作曲家陳思安描繪朦朧霧氣中落著細雨的樣貌,在雨絲滋潤大地後,煥然一新的景緻。

 

下半場樂團將演出孟德爾頌第五號交響曲《宗教改革》,是孟德爾頌慶祝路德派宗教改革300週年所寫作的曲子,也因此在作品的第四樂章,孟德爾頌使用路德教派著名聖詠曲〈上帝是我們堅固的堡壘〉(Ein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作為主要動機,同時也以此交響曲表明自己對新教的堅定信仰。當時社會對於猶太人不滿的情緒已日漸高漲,身為猶太人同時又相當富有的孟德爾頌一家選擇轉換信仰至新教,試圖以此行動來化解社會衝突,在這樣的架構下,孟德爾頌花費相當大的心力在這首作品上,也因此造就一首音樂史上重要的作品。

 

在經歷漫長的疫情後,隨著國境逐漸解封,NSO 再次攜手國際知名音樂家,在10月1日國家音樂廳與台灣樂迷分享精彩節目。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