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員在本周提出法案,希望能將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而此案通過希望不小,因原法案是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在2023年提出的,該法案對台持友好態度。 ...
立陶宛前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12日抵達台灣,預計停留5天。藍斯柏吉斯行前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他經常被問到為什麼要支持喬治亞人民、烏克蘭與台灣;他的回答很簡單:「我們...
立陶宛27日舉行國會第2輪選舉,在野的中左翼政黨「社會民主黨」(LSDP)成為最大黨,黨魁布林克維修特(Vilija Blinkeviciute)可望出任總理,她表示將執政的社民黨政府會...
台灣於1998年與南非斷交,但仍在其首都之一普里托利亞設置代表處,然而近期疑因中國施壓,南非政府在本月7日要求我國代表處必須在10月底前遷離首都。外交部長林佳龍今天(2...
立陶宛總統選舉26日舉行第2輪投票,官方結果顯示,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以74.6%的得票率勝選連任。這場大選聚焦於鄰國俄羅斯的侵略野心,以及如何處理與中國和台...
由於立陶宛讓台灣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中國對立陶宛祭出非正式的貿易制裁,10日中國再度加大制裁,多項產品無預警下遭到禁止進口。 根據《路透》報導,...
針對美國聯邦參、眾兩院跨黨派議員共同提出支持我國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法案,外交部4日表示感謝,將持續關注這項法案的後續立法進展。 美國聯邦...
中國多方打壓脅迫立陶宛,許多人關注駐立台灣代表處是否會在壓力下被迫改名,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安德利奇涅(Laima Andrikienė)28日受訪時表示,立陶宛與中國關係惡...
繼立陶宛同意我方設置「台灣代表處」,並高調慶祝和公開後,中國外交部自2021年11月底將兩國外交關係調降,從原先大使層級降為臨時代辦(charge d&...
陸續有國際媒體報導,立陶宛為降低與中國的緊張關係,考慮請台灣將位於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的「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改...
2019年吉⾥巴斯與台灣斷交轉與中國建交後,國際對台灣的外交空間感到擔憂,但台灣已證明有能⼒藉由非邦交的外交關係擴⼤其外交關係,台灣與索⾺利蘭共和國或許就是非邦交外...
中國因為立陶宛讓台灣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持續動用外交與貿易等手段脅迫立陶宛。然而中國的脅迫外交影響到立陶宛以外的歐洲國家,《路透》披露,德國波海商會施壓立陶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