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號,陳家煜老師在《上報》發表《中共比蘇共更脆弱》一文,該文載摘自作者7月14日的粉專貼文。陳老師是筆者一向尊敬的學者,但本篇中的幾個觀點筆者認為失之於簡單。 ...
科列斯尼可夫 ● 卡內基莫斯科中心資深研究員 35年前,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被任命...
「冷戰(the Cold War)」始於二次大戰後,與其說是一場「戰爭(a war)」,實則屬於「理念之爭(conflict of ideas)」。 當時隨著美國所領導的「自由資本主...
30年前、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這對全球最重要的象徵意義,是結束美國與蘇聯對峙的冷戰。 30年的過去,世界局勢仍然因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霸權之爭而緊...
美國對中共是步步進逼,從貿易、科技直至目前的人權戰,中共已經面臨風吹就倒的局面。習近平一連串的誤判,導致目前的窘境。他必須明白一點,其實他真正的敵人就是自己身邊...
冷戰期間,依靠核武相互威脅取得「平衡」的蘇聯(USSR)與美國,1979年、在時任聯邦德國(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總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與北約(NATO)大力要...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3月在全力壓制反對黨的情況下,以壓倒性姿態贏得大選,繼續連任執政。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1日則對敘利亞政府日...
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是促成1991年蘇聯帝國瓦解、結束冷戰,改變20世紀後半俄羅斯與全世界的重要關鍵人物。多年來外界一直想解開,戈巴契夫一手結束冷...
1991年8月19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政變硬生生地扭轉了前蘇聯(USSR)的命運,更甚者,這場政變不但將二戰後宰制大半歐亞大陸的強權推向崩解之途,也讓當時的冷戰(c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