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就有人預料,美國這次大選將會是一場烏七八糟的競逐,因爲代表共和黨出征的是聲名狼藉的川普。但沒想到,實際情況之糟,遠超出人們預料之外。 耶魯法學院出...
五十年前,我在紐約曼哈頓租住公寓,房東是著名的大地產商Hemsley Spear。Hemley 過世後,公司因逃稅問題受到法院控訴。Hemley夫人對管家説了一句名言:只有窮人才繳稅,我...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六月下旬與共和黨川普的首場辯論失利,引起了民主黨的普遍焦慮。年齡老邁,反應遲鈍,説話口齒不清。不但《紐約時報》的即時社論請他讓賢,幾位專欄名嘴也...
近年來,救國團與國民黨的隸屬問題,被「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定了性,引起法律糾紛。這個問題主要是牽涉到救國團負責人及成員的當前利益。 筆者不熟悉台灣目...
1973年美國毛派「關切亞洲(研究)學者委員會」(CCAS)初次抵達中國大陸訪問。他們寫過許多文章,也在討論會中讚揚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是一個人道的革命社會。 ...
憶李怡和囚籠裡的黎智英 李怡去世周年的忌日才過不久,香港政府對黎智英等民主派的審判就登場了。回想起來,不免令人神傷。 這次審判,法官是根...
本屆總統副總統和立委的選舉,目前已進入到互扔泥巴、互揭瘡疤的最後階段。有趣的是,在藍白合破局後,侯友宜趙少康搭檔代表藍營選正副總統,在記者會上趙少康一開口就將他...
金雞報曉 早年在紐約,我聽過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的胡鞍鋼,以抑揚頓挫的腔調講述中國的綜合國力,像一隻報曉的金雞。我也看過林毅夫寫的英文論文,談到大躍進...
中共當前最感困擾的是青年失業率已超過20%,今夏新一波的大學畢業生湧入職場,會令失業問題更無法緩解。習總書記鼓勵年輕人下鄉「吃苦」,在網路上被當做笑話看。「讓他女...
《余英時回憶錄》(允晨文化2018)花了相當的篇幅談論他在美國的兩位摯友高友工和張光直。他和張光直的友誼始自上世紀五十年代,當時他是以香港新亞書院訪問學人的身份抵達...
馬英九赴大陸的清明掃墓之旅,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是數次哽咽落淚,二是同中共官員會談時,講話都要拿出一本像餐牌大小的東西來朗讀。哽咽落淚是尋根遊子的真情流露,而朗讀...
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過境紐約,如人所料,美國華人的親中派和親台派分別上街示威和歡迎。親中派除了來自大陸的華人之外,也有來自台灣的擁護國民黨以及親共促統華人。親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