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2017年5月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同性伴侶可以辦理結婚登記,但根據《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簡稱涉民法)規定,若伴侶中有一方國家不允許同性婚姻,...
美國拜登政府除了將放寬移民政策,也將去除歧視的詞彙。《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移民法將刪除「外國人」(alien)一詞,改以「非公民」(noncitizen)取代...
立法院25日三讀通過《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將《民法》成年年齡從20歲下修至18歲,並設下2年緩衝期,將於2023年元旦起實施。 考量世界各國多將18歲定為成年...
針對《民法》將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立法院內政委員會9日針對青年權益下修保障進行備詢質詢。 ...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25日初審通過「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成年年齡自20歲下修為18歲,結婚年齡由男18歲女16歲,修正為男女均為18歲,由於設有緩衝期2年,預計於202...
蔡英文總統2017年8月召開並討論完成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已滿3年,如今更邁入蔡總統連任的任期,民間司改會今年9月召開記者會檢討蔡政府落實司改國是會議進度,直指政府只重視...
聯合國難民署的網頁,「誰是難民」一段: 「難民是因迫害、戰爭或暴力而被迫離開自己國家的人士,他們是有正當理由畏懼由於其種族、宗教、國籍、政治見解或於...
專家參審員扛責任有份,簽名沒份? 司法院2020年7月20日發布新聞稿,宣布職務法庭第四屆陪席法官和第一屆參審員已經選定。組成職務法庭,就是為了審理法官、...
經三次朝野協商,立法院臨時會經過約35小時、346次表決,立法院22日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司法院長許宗力表示,國民法官制度是司法改革的重大里程碑,對我國司法制度而...
立法院臨時會22日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讓民眾與法官共同審判特定刑事案件,決定被告有罪與否及被告刑期,預計於2023年上路;對此司法院也於22日早上舉辦記者會回應。 ...
立法院臨時會22日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讓民眾與法官共同審判特定刑事案件,決定被告有罪與否及被告刑期,預計於2023年上路。 經3次朝野協商後,立法院臨...
我兩週前(7月9日)在蘋果日報的投書《讓死刑一致決成為參審陪審共識》登出後,至少有2位司法界先進質疑我對於司法院草擬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有所誤解,因為我提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