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緬甸視角:翁山蘇姬無能 羅興亞聖戰悲劇

錢勒尼(Brahma Chellaney) 2017年10月03日 07:00:00

 

錢勒尼

• 印度前國安會顧問

• 現職為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教授

• 主要研究領域為亞洲政經局勢

•著有9本專書,包括《亞洲神力:中國、日本與印度的崛起》、《水資源、和平與戰爭:面對全球水危機》等。

 

緬甸若開邦(Rakhine State)羅興亞族遭受軍事鎮壓被剝奪人權的現狀至關重要,但國際社會在描述這起危機時,假若避而不談羅興亞族武裝團體在緬甸從事極端暴力行為的歷史,也很關鍵。

 

羅興亞聖戰

 

緬甸軍隊近日捲入殘酷對待長期遭政府邊緣化的少數民族羅興亞人的爭議中,迫使數十萬羅興亞人逃往孟加拉、印度與其他國家。國際社會對此進行譴責,但據此,可能忽略了羅興亞族在緬甸長年從事「聖戰(jihad)」的事實,這也是羅興亞人與緬甸難以擺脫暴力恐怖循環的主因。

 

大多數羅興亞族居住的若開邦吸引了遠近的「聖戰士(jihadists)」前去投靠,當地武裝份子與「伊斯蘭國(IS)」、「基地組織(al-Qaeda)」與其他恐怖組織都有聯繫,更甚者,他們持續接受來自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軍事組織的資助,當地主要叛軍「亞拉岡救世軍(Arakan Rohingya Salvation Army)」(又稱「堅定信仰運動(Harakah al-Yaqin)」)甚至由沙烏地阿拉伯的羅興亞族「政治流亡者(émigrés)」領導。

 

這些外部力量扶持的武裝攻擊,造就了羅興亞族目前的災難,事實上,羅興亞武裝民兵與IS等的外部力量讓境內有4萬餘羅興亞人非法居留的印度政府,宣布這些人口的流入已造成了嚴重的安全威脅,甚至是孟加拉也承認,羅興亞武裝團體對外的聖戰連結。

 

但事實是,存在數十年的緬甸境內聖戰是英國殖民的餘續。畢竟,英國百餘年前要求羅興亞族從「東孟加拉(East Bengal)」遷入,在1937年脫離印度的緬甸(舊名Burma,當時為印度的一省)從事橡膠與茶的種植工作,也是不可否認的歷史。

 

獨立不成,攻擊政府

 

印度在1947年脫離英國獨立前,鼓吹建立後殖民地時代第一個伊斯蘭共和國巴基斯坦的運動方興未艾,羅興亞民兵積極參與其中。

 

擅長「分而治之(divide and rule)」策略的英國人決定在印度兩翼建立2個分治的巴基斯坦,羅興亞人試圖開始驅逐佛教徒離開若開邦北部的梅宇半島(Mayu peninsula),當地穆斯林人口居多,羅興亞人更希望梅宇半島脫離緬甸,與東巴基斯坦(East Pakistan,1971年成為孟加拉)合併。

 

但他們失敗了,這讓許多羅興亞人拿起武器,宣布進行聖戰。當地聖戰士開始對緬甸政府軍展開襲擊,掠奪若開邦北部的領土,建立了國中之國。1948年,緬甸獨立建國不久後,宣佈若開邦北部戒嚴,政府軍在20世紀50年代初重新奪回了失去的領土。

 

儘管如此,羅興亞族的伊斯蘭民兵勢力還在,聖戰士的襲擊頻仍發生。2012年,羅興亞人和若開族(Rakhines)爆發血腥衝突。若開族擔心在故土淪為少數,這場宗派暴力中,雙方互相燒毀村莊,14萬人(大部分是羅興亞人)流離失所,這讓羅興亞民兵再次發動襲擊,對緬甸安全部隊展開游擊戰。

 

類似攻擊除了針對安全部隊,有時非羅興亞族的平民也成為攻擊對象,過去12個月中,衝突強度不斷升高。事實上,讓大量羅興亞人逃離若開邦的暴力軍事掃蕩原因,是羅興亞民兵8月25日拂曉對30個警局和一座軍事基地發動的攻擊。

 

無法對內搭橋

 

緬甸若要打破困擾數十年的恐怖和暴力循環,需要解決根深蒂固的宗教教派緊張(sectarian tensions)。教派緊張是將羅興亞人推向聖戰的原因,緬甸是全球民族最多樣性的國家之一,地理位置成為南亞和東南亞,中國和印度間的天然橋樑。

 

但在境內,緬甸並沒有在眾多族群和文化間建立橋樑。

 

獨立以來,緬甸政府權力一向由佔多數的緬族(Burman)把持壟斷,導致後殖民地時代中「本土主義(nativism)」在眾多少數族群中引爆衝突和內戰,少數族群也抱怨緬甸政府採取的「地理種族隔離(geographic apartheid)」制度。

 

羅興亞人所面臨的邊緣化最為嚴重。

 

就算從其他少數族群的視角來看,羅興亞人至今仍未獲得緬甸官方承認的135個民族地位之列。1982年,緬甸政府因為擔心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愈趨增多,實施了一部剝奪羅興亞人公民權的法律,這更使羅興亞人淪為「無國之族(stateless)」。

 

緬甸政府持續遵守此一方針,認為過去的分離運動證明羅興亞人從不認為自己屬於緬甸。

 

事實上,將羅興亞人視為無國籍「孟加拉人(Bengalis)」的歸類,已反映了羅興亞族在他們夢想之國巴基斯坦的地位。在巴基斯坦,數十萬羅興亞人在孟加拉獨立衝突的軍事種族滅絕行動中,淪為難民。

 

暴力無法止於暴力

 

儘管如此,緬甸沒能建構包容多元的國家身份導致昔日民族對立,並持續助長恐怖主義,同時損害了這個資源豐富國家的潛力。緬甸現在需要一個平等的聯邦制度,調和眾多少數族裔(約總人口的1/3,但棲息地佔總領土面積的一半)。

 

在這方面,緬甸軍方立刻停止在若開邦的踐踏人權行為至關重要。如果緬甸士兵濫用武力甚至將槍口對準平民,緩和緊張局勢將是奢求;事實上,這樣的方針更可能助長了暴力聖戰,而非平息。

 

在國際社會施壓緬甸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盼其採取更積極行動保護羅興亞人的同時,解決長期存在並導致羅興亞群族當前困境的伊斯蘭極端主義,也很關鍵。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Myanmar’s Jihadi Curs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甸視角:羅興亞人讓翁山蘇姬走下神壇

● 緬甸視角:羅興亞人的翁山蘇姬悲歌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