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是蔡總統出馬指揮的時候了

吳崑玉 2021年05月28日 10:00:00
此刻,蔡英文總統應帶領陳建仁、賴清德兩位副總統,站上第一線指揮抗疫作戰。(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此刻,蔡英文總統應帶領陳建仁、賴清德兩位副總統,站上第一線指揮抗疫作戰。(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這幾天,各路來的消息都很不好,讓人一點都樂觀不起來。

 

雙北醫療體系緊繃到120%狀況已多有報導,大多都是真實的血淚故事。

 

前兩天夜裡,救護車警笛來來去去響整夜。次日才知道,當晚某時段,台北市同時間有17台救護車在馬路上狂奔,沒有一間醫院還有空床收治病患。老人家打119,推給1922,1922又推給119,實際上是量能全滿,無床可調。

 

為何不送桃園、新竹呢?對不起,依照本國神聖的某條法規還是業界規矩,救護車不得跨區接送病患。這個八仙塵爆時就發生過的跨縣市問題,最後衛福部有沒有出面協調?不得而知。同樣的,依照現行法令,醫護人員要跨區支援,需先得到當地衛生局同意。衛福部是否搞定?草民不知。

 

還有急診醫護貼文,病患只能抱氧氣筒躺走道上;朋友陪老人家走到醫院門口,卻只能在門外坐一整夜乾等救治。對身歷其境的人吹送「疫情趨緩」的暖風,忙於究責或歸功於政治人物,簡直是傷口上灑鹽,純粹討罵而已。

 

講白點,疫情雖未惡化,卻也沒有趨緩,仍在蔓延,萬華趨緩,文山翻紅。未來數週,每天都可能看到兩位數的死亡數,恐怕比每天浮動的校正回歸數,更具信任度與衝擊力,這還不包括沒篩出來的黑數。台北市專責病床現有6百多,下週再清3百多出來,總計大約1千。大概已是北市所能承受的極限。

 

大家最好認清,現在台灣的狀況,不是「防疫」,而是「抗疫」,已經進入肉搏戰狀況。那隻該死的病毒已經進來了,像流寇捻匪一樣飄忽流竄,怨恨也沒有用,只能面對。醫療體系如同曾國藩「結硬寨,打死仗」,硬頂著不讓病毒攻破。但一如所有戰況膠著的「會戰」,關鍵變數叫作「時間」,不是「時中」。

 

「時間」的背後是人力物力的輪換調度,簡稱「後勤」。如何讓我們的醫療系統撐到疫苗普打,發揮群體免疫效益?需要冷靜計算,而非熱情樂觀。

 

不少人因莫德納疫苗抵台而歡欣鼓舞,但實際上狀況仍然嚴峻。據國際標準,一個地區疫苗要普打到全區人口60%~70%,才能具有群體免疫力。在完成生效之前,整個社會多仍處於半封城狀態,醫療體系仍需應付大批重症傷患。

 

據醫療系統估計,現在全台灣一天大約只能打3萬劑疫苗。但台灣若要達到群體免疫力,2300萬人口的70%,第一波就要打到約1600萬劑,照現有施打量能,一波就要打上533天,還有第二劑待打,量能顯然嚴重不足。彭博社估計台灣要達到群體免疫恐需6年,並非空穴來風。

 

即使不能速速打遍全台灣,恐怕也得速速打完雙北。以雙北約665萬人口計算,第一批70%約合466萬劑。以最樂觀估算,如要在30天內打完,每天施打量需達15.5萬劑,約需1500組人力同步施打,第二劑再一個月,光靠醫院與診所施打,恐怕根本來不及,可能需要軍方或慈濟等社會支援。不管怎麼做,以最樂觀的估算,整個社會最快回到正常的時間,恐怕也得到八月以後。而疫苗打完第一圈70%需要多久時間?幾乎等於醫療體系要硬撐多久時間?

 

請問中央地方各位首長,我們準備好了嗎?真的只需要飛機運來疫苗便能救命,不需要其他工作準備與後勤支援嗎?喊著馬上就要看到疫苗千萬劑,就算到位,來得及打嗎?各位不妨看看上報李濠仲的那篇記述,紐約2千萬人,官方期待疫苗可以一天打3萬劑,但實際上每天只打到2萬2千多。五個月來,覆蓋率才達到50%,同時間確診數130萬,現在每天還有一、兩千。就算我們跟上紐約施打速度,一天2萬劑,雙北市打完一圈,也是233天以後,代表醫療系統與全社會還得撐住大約1年。

 

老美是怎麼打疫苗的呢?網上出現美國好市多可打疫苗時,美國朋友傳了一組照片過來,說明並非台灣網傳的那麼簡單。老美在施打疫苗初期,為了加快施打數量與速度,動用了飛馬(FEMA)、軍隊、國民兵,利用擁有大片停車場的大型運動場館,或好市多等大賣場,佈設施打帳蓬與動線,包括室內施打與汽車得來速施打。快速施打一波後,利用好市多本身同時具有冷鍊保存與藥局施打能力的特性,才在好市多設置疫苗施打點。

 

美軍施打疫苗的帳蓬內佈設。(作者美國友人提供)

 

請問各位長官,我們有做好這些後勤工作準備嗎?還是憑一紙公文與一本計劃,我們便能生出足夠的群體免疫力?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最好認清,這場抗疫作戰恐怕不會像天災地變或去年防疫,口罩戴兩個月過關。在未來兩年兩劑疫苗全台打完前,今天趨緩,明天仍可能在其他地方爆發,難有寧日。

 

因此,草民斗膽,建議蔡總統帶領陳建仁、賴清德兩位副總統,站上第一線指揮抗疫作戰。當社區感染爆發後,包括停班停課或經濟紓困,例如調部隊及徵用土地場館協助施打疫苗,涉及社會、政治、法律等層面,已非單純的公衛單位所能掌控,時間變數更需調動大量資源來縮短。諸多狀況,遠超過陳時中一個人的控制能力,需要更高層出面決策拍板,才能通力合作,完成任務。

 

其次,誠心建議,蔡總統應準備好發佈「緊急命令」,這不是用來限制人民行動,而是用於排除政府內部的法令障礙與政治障礙,以便快速調度抗疫作戰臨時所需。例如:排除醫事法、藥事法、醫護人員執業、建築法規的部分限制,以便處理疫苗快速上市、醫護人員施打疫苗場所限制、醫護人員跨區支援限制、臨時醫院受限於建築法規的設置障礙等問題。戰後恢復原樣,有問題再來慢慢修法。

 

擬好緊急命令,本身就是一種決心展現,逼迫各級政府更有效協調行動。在緊急命令下一級,還有行政院院會,再下有指揮中心與各縣市協調晨報,再往下陳時中還可以跟柯文哲與侯友宜開個LINE群組聊天,實在沒必要每天開記者會嗆來嗆去。如果大家不能認知救災作戰「成於一,敗於二、三」的道理,或各政府單位時至今日還在保己護產,「勇者任其自進,怯者任其裹足,犧牲者犧牲而已,機巧者自為得意」,就只好請總統端出緊急命令,直接下令接管。

 

美國得來速疫苗施打車道。(作者美國友人提供)

 

許多老友也建議,蔡總統應進行幾波懇切的「爐邊談話」,以安定人心。不過在現今政治激烈矛盾的情緒下,若無具體指令與政策作為前導,談話內容沒能清楚指引人們下一步具體行動方向,只是意在宣揚政績或散布樂觀散播愛,爐邊談話可能反會變成一場踢翻火爐火燒山的災難。危機時高層發言,是需要結合行動指令與必要訊息,今晚講,明早動,建立一套「策略地圖」的。

 

最後補充幾句不中聽的話。我國官方的毛病,就是拿著雞毛當令箭,眼中只有法令與公文,根本沒有後勤支援的觀念。18年前和平封院,中央與地方沒人想過裡面的人如何吃飯睡覺?下完令連個睡墊都沒發,一堆人睡在牆角墊紙箱,後來靠民間捐睡袋睡覺。2014年太陽花學運,大批警察睡在立法院,一樣叫他們躺在硬板板水泥地上好幾週,賴林郁方協調軍方支援充氣式睡墊才解決。把這些高級官員派來前線蹲幾天醫院和篩檢站,才不會成天在那搬弄法令不准這不准那,「不行,通通拿去做雞精」。拜託這些活在文字魔咒裡的長官們,下來躺幾天馬路,把計劃化成實物,模擬演練幾遍,日後才能有效運作。

 

美國當地疫苗室內施打場所佈置。(作者美國友人提供)

 

到現在為止,抗疫作戰的前景仍不容樂觀。國安高層最好想想,擠了十幾天病床,五、六百個重症就把台北市各大醫院塞滿了,而且完全沒有後備力量可以頂上。請問,一旦發生戰爭,一個上午可能就是五、六千個重傷,貴官如何處置?不趁此時整備台灣醫療與各種後勤作業量能,光會喊「抗中保台」,是能有個什麼屁用?

 

台灣網上超活躍的各黨網軍,普遍具有超高的政治敏感度,卻多不具有後勤作業的計算細密度。許多事,把數據輸入EXCEL便能預知前方路徑,遠比宗教式的相信政府相信黨,更能貼近實務趨勢,讓人回到殘酷的現實世界。

 

美國當地疫苗施打場館鳥瞰。(作者美國友人提供)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