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獨裁視角:中國共產黨不應慶祝百年華誕 而應憂心忡忡

裴敏欣(Minxin Pei) 2021年06月17日 07:00:00

 

裴敏欣

● 華裔美國政治學家,專長中國政治經濟、中美關係

●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

● 著有《出賣中國:權貴資本主義的起源與共產黨的潰敗》(China’s Crony Capitalism)

 

接近百歲的人通常會想到死。但政黨卻慶祝它們的百年華誕,比如7月1日的中國共產黨(CPC),因為它們都癡迷於永生。這樣的樂觀主義對獨裁政權而言似乎非常奇怪,因為它們的長壽記錄並不能激發信心。事實是,現代沒有哪個這樣的政黨存在了一個世紀,因此,中國領導人不應慶祝,而應當憂心忡忡。

 

共產主義或獨裁政黨壽命相對較短的一個明顯原因是,不同於民主政體,由政黨所主導的現代獨裁體制僅僅在20世紀才誕生。第1個這樣的獨裁政權蘇聯於1922年建成。准列寧主義黨派中國國民黨(KMT)於1927年在名義上控制了中國。納粹直到1933年才在德國掌握權力。幾乎所有世界共產主義政權均為二戰後建立。

 

但有一個比歷史巧合更具本質性的解釋。獨裁政黨賴以生存的政治環境相比其民主對手有著更強的霍布斯式意味——也就是,「短暫、骯髒和野蠻。」

 

獨裁政黨覆滅的一條確定道路就是發動一場戰爭並且輸掉,這是納粹和義大利莫索裡尼法西斯共同的命運。但絕大多數獨裁國家交出權力遠沒有那麼富有戲劇性(也沒有造成嚴重損傷的後遺症)。

 

在非共產主義體制下,歷史悠久、且富於前瞻性的執政黨,如臺灣的國民黨和墨西哥的革命制度黨(PRI)嗅到了命運的凶兆,並在失去所有合法性之前啟動了民主化改革進程。儘管這些政黨最終被趕下臺,但它們仍然保留了政治上的合法性,並隨後通過贏得競爭性選舉而重新執政(比如2008年的臺灣和2012年的墨西哥)。

 

相比之下,企圖通過有限民主改革來安撫民眾的共產主義政權最終都陷入了崩潰。在前蘇聯集團,上世紀80年代的自由改革舉措迅速引發了革命,並把共產黨和蘇聯本身都掃進了歷史的垃圾桶。

 

中國共產黨不想在即將到來的百年慶典上糾結這段歷史。中國主席習近平及其同事顯然希望展示出一種自信和樂觀主義。但政治上的虛張聲勢根本無法替代生存策略,而一旦中共因為太危險而排除了改革,就只剩下十分有限的幾個選項可供選用。

 

早在習2012年上臺以前,某些中國領導人寄希望於新加坡模式。人民行動黨(PAP)自1959年來從未間斷地統治著這個城邦,似乎已經擁有了一切:近乎完全的權力壟斷、稱職的治理、優越的經濟表現和可靠的民眾支持。但中國共產黨瞭解得越多——它派遣了數萬名官員赴新加坡研究其體制——也就越不希望成為人民行動黨的巨型版本。中國共產黨當然希望像人民行動黨那樣掌握政權,但它們不希望採取同樣的方法和制度以協助維護人民行動黨的最高地位。

 

在所有維持人民行動黨特殊統治地位的制度性因素中,中國共產黨最不喜歡新加坡具有合法地位的反對黨,以及相對潔淨的選舉和法治。中國領導人明白,這些對人民行動党成功至關重要的制度一旦引入中國,將會致命削弱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壟斷地位。

 

這也許能夠解釋為什麼新加坡模式在習近平時代失去了光彩,而朝鮮模式——也就是極權政治鎮壓、對最高領導人的崇拜和自主(經濟上的自力更生)——卻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誠然,中國尚未成為一個巨型的朝鮮,但過去8年來的一些趨勢已經標誌中國正朝那個方向邁進。

 

政治上,恐怖統治已經回歸,不僅對於普通民眾,對中國共產黨精英也是如此,因為習已經打著永恆反腐運動的旗號恢復了清洗。審查制度處於後毛澤東時代的高峰,而習近平政權幾乎完全消滅了民間社會的生存空間,其中也包括非政府組織在內。當局甚至通過監管打壓、刑事訴訟和沒收財產等手段來對中國任性的私人企業主進行遏制。

 

同時,習不懈地培養個人崇拜。這些日子,人民日報頭版充斥著對習近平活動和個人指令的報導。不久前,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而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簡史把1/4的內容都用在了習近平的8年執政上,而將僅有習近平一半的篇幅留給了鄧小平這位挽救了中國共產黨的領袖。

 

經濟上,中國還沒有完全實現自主。但中國共產黨新一屆 5年計畫提出了以國內增長為核心的技術自給自足和經濟安全的願景。儘管該黨找到一個合理的藉口——即美國的經濟和技術脫鉤戰略導致其別無選擇——但鮮有西方民主國家願意與將朝鮮視為其未來政治模式的國家繼續保持經濟聯繫。

 

當中國領導人為中共百年華誕舉杯慶賀時,他們應當問問自己,中共是不是走上了正確的道路。若非如此,中國共產黨即將到來的里程碑很有可能是最後一個。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Party Is Not Forever》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