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論壇》德國視角:經濟強盛是對抗極端主義的利器

布朗寧(Michael Bröning) 2017年09月26日 07:00:00

 

布朗寧

●德國艾伯特基金會國際政治部主管

 

德國國會大選於24日落幕,相對其他西方社會,德國似乎更能抵擋民粹的趨勢。儘管右翼民粹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與極左翼政黨「左翼黨」(Die Linke)在民調各占10%支持率,普遍認為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依然勝券在握,不過這可不代表德國人滿足於此。

 

梅克爾未來將主導的政府將是由她所屬的「基督教民主黨」(CDU),與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PD)或其他政黨合作,不管最後哪個方案勝出,看來都暗示著德國不像部分西方國家,容易屈服於民粹的誘惑。而這通常歸功於兩個結構性原因(structural causes)。

 

德國人多採取中間路線

 

第一點是德國在右翼、左翼等極權主義上的特殊歷史紀錄。第三帝國嚴重的沙文主義(Third Reich hyper-chauvinism)還有德國東部「現實存在的社會主義」(actually existing socialism)確實教育著絕大多數德國人,告訴他們必須小心翼翼採取中間路線,這也使得極端政黨難以獲得多數選民支持。在德國,政黨傾向越是極端,人民的支持也就越有限,這樣的情形跟其他國家相比更是如此。

 

從大眾對AfD領導者最近煽動性發言的反應,就更可以確定這個論點。擔任德國中部圖林根邦(Thuringia)黨部主任的霍克(Björn Höcke),呼籲要「180度扭轉」後二戰時代起德國補償納粹罪行的方式;AfD副主席高蘭(Alexander Gauland)曾稱,聯邦政府一位土耳其血統的移民難民暨融合專員應被「放逐到安納托利亞(Anatolia)」,引來選民撻伐。

 

同樣地,「左翼黨」呼籲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改與俄羅斯友好,此舉讓該政黨在德國多數西部區域更不受到青睞。

 

經濟強盛、失業率低壓低民粹

 

德國能抵抗民粹主義的第二個最常見原因便是經濟強盛。德國失業率目前來到紀錄新低,國內生產總值(GDP)從2013年後成長將近10%,再加上福利制度健全,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抗議不平等的行動反倒引起其他選民反感,也鮮少在國內獲得支持。

 

不過,這不表示民粹主義毫無影響力。事實上,德國選舉中民粹政黨支持率相對較低的現象,掩蓋了潛藏在德國社會下的民怨聲浪,而這樣的社會不滿與憤怒情緒,恰好與刺激歐洲以及各處反菁英政黨崛起的原因十分相似。

 

超過七成選民不信任政府

 

根據最近的民意調查,有71%的選民極度不信任政府,不相信主流媒體報導的人也占了70%。現有政黨的情況更是不樂觀:80%德國人「幾乎或是完全不」信任政黨,而有將近60%的人再也不相信政黨可以處理亟需解決的問題。

 

更嚴重的是,全球信託報告(Global Trust Report)2016年的「最值得信賴的專業人士」清單當中,德國政客慘跌至最後一名,遠遠落後保險代理人和廣告專員。與此同時,2016年攻擊競選候選人的案件數也翻了三倍,從口頭攻擊、財產破壞到人身攻擊都有,不勝枚舉。

 

就算到了現在,公眾對民主的支持仍不能視為理所單然。近期某次調查指出,德國年輕人只有62%同意「由一群人治理群眾」這套法則(rule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是政府的最佳狀態,而這62%的人幾乎算不上強而有力的多數民眾。

 

「伊斯蘭教徒不屬於德國」

 

除了大眾普遍存疑,一般公民的想法和政府政策之間也存有清晰可見、且日趨擴大的隔閡,也就是所謂的「柏林共識」(Berlin consensus)。這情形在移民議題上顯得特別突出明顯:多數德國人希望關閉國家邊境,阻止難民進入,這樣的想法卻與近乎所有的政治菁英(political establishment)所持觀點大為相反,而且有70%的德國人相信「伊斯蘭教徒不屬於德國」。

 

或許更令人驚訝的是,在經濟議題上也存有類似的歧異。德國政府反對希臘退出歐元區,但其實僅約31%的德國選民高度支持政府作法;至於多數政客所不屑、嘲諷的保護主義,則有三分之二的德國人支持,希望藉以鞏固德國人的工作機會。

 

有鑑於大眾普遍支持這些想法,要說德國對民粹主義免疫就顯得稍嫌過早。的確,歷史禁忌和經濟繁榮兩點,在目前看來是阻止了民怨滲入權力核心,不過大眾的不滿持續在檯面下醞釀發酵,從社群媒體和「政治缺席」(political absenteeism)便可窺知一二,而這樣的局面看來暫時不會消失。

 

因此,與其期待民粹政黨表現差勁,德國政治階層應立即採取行動。首先,政黨該正視德國「潛藏的」民粹主義代表著嚴重的結構性挑戰。無論左翼、右翼選民是否真的在經濟、文化和政治上受到侵犯,政黨都應該加倍努力了解他們的不滿。

 

大選過後的政治進展極具關鍵性。對擬定政策條款而言,維持現行的聯合政府或許依舊合適,但也可能讓推廣政治劇烈變動的人握有更多機會。看起來或許矛盾,不過如果要在德國對抗極端主義,或許應該少走中間路線。事實上,柏林再多4年的「穩定」可能最終導致德國的反納粹「另類道路」(Sonderweg)崩然瓦解。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Germany’s Anti-Populist Exceptionalism​ 》,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影片】梅克爾四度連任 另類選擇黨成考驗​

梅克爾挫敗贏得第四任期 執政面臨危機​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