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自動化視角:人類的孤獨感 將造就下一世代新工作

亞格爾(Nicholas Agar) 2019年03月09日 12:00:00

亞格爾

 

• 紐西蘭哲學家

 

 

當人們為下一代的父母後,想破頭讓工作如何不被機器取代。

 

心急如焚的父母紛紛開始預測下一個主流科技,好讓自家孩子能比那些因自動化失業的人們多一點優勢。

 

既然會計師和放射治療師注定死路一條,那麼研發無人汽車或增加臉書新功能的技術人員總該高枕無憂吧?

 

機器和演算法

 

但與其這麼想,我們何不視日新月異的數位科技為契機,去創造滿足人類社交天性的新工作?這種思維不單單能解決「工作終結(end of work)」的問題,還能解決現代社會最大的文明病:孤獨(loneliness)。

 

比起人際關係良好的人,社交孤立者的身心相較羸弱,而孤立者的人數正不斷攀升。根據2016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一篇評論指出:「自1980年代以來,表示感到孤寂的美國成年人比例已經從20%翻倍到40%。」

 

一個社會暨數位經濟體能同時因應自動化技術和孤獨招致的問題。

 

機器和演算法早已主宰了數位經濟。人們必須接受在效率和演算能力上無法與之抗衡的事實。我們更應引頸期盼,迎接一個未來,一個由機器駕駛客機或執行心臟手術的未來。擁有如此技術的同時,我們何必還要忍受會出錯、分心的機師或外科醫生呢?

 

肯定的是,部份人力將掌管數位經濟的事物,但無法與昔日程度相比。同時,本來要成為機師、外科醫生或會計師的人能改而從事機器無法勝任的工作。

 

社交是人類天性

 

正如麻省理工學院的特克(Sherry Turkle)指出,就部分活動而言,機器的介入會破壞體驗。以社交媒體為例,由於臉書(facebook)和推特(twitter)都提供使用者社交體驗的偏誤樣本,兩者終究無法降低人們的孤獨感。

 

好比數位糖果(digital sugar),它們雖然能立即滿足人們社交互動的慾望,但空虛感總是伴隨而來。

 

擬真的社交體驗最終只會使我們更寂寞(By offering merely a simulation of social experience, they ultimately make us lonelier.)。

 

在過去,「社工員(social worker)」指的是幫助弱勢社群的專業人士,但在一個社會暨數位經濟體中,該標籤的含義相當廣泛。畢竟咖啡師沖咖啡時,隨口問一句「你今天好嗎?」也形同提供社交服務。這句話縱使簡單,也不過是工作規定的內容,但它卻含著機器無法提供的深層意義。 

 

人類對社交互動的需求是演化的結果。

 

社會神經科學家卡喬坡(John Cacioppo)指出人類是「強制性群居(obligatorily gregarious)」的生物。假設有動物管理員被任命「去為智人(Homo sapiens,人類的學名)這個物種創造一個適當的棲地」,卡喬坡寫道,她「不會把人類家族中的一位成員單獨隔離」,正如她不會「把國王企鵝養在沙漠裡」。

 

換句話說,若有人想要折磨某種具社交天性的動物,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將之隔離(to isolate it)。

 

說故事無法取代

 

歷經工業和後工業時代,在社會文化不斷追求效率下,我們的社交天性一直遭到壓抑,但數位革命能幫助我們重拾失去的東西。如今,在工作場域裡,數位科技只應用於提高生產力。但是透過以社交為導向的出發點,我們著重讓人類在工作時能更自在地表達自我。

 

在社會經濟中仍追求效率,但我們能為人類留下犯錯的空間。正如不會苛求另一伴要完美,我們也不應去苛責身為人類的老師,護士或咖啡師。

 

除了效率之外,我們還應思考如何強化各種職業的社交面向,包括那些看似不需要社交的職業。以太空人為例,對效率的迷戀使我們遲早要淘汰太空人,畢竟機器修正航向和收集數據的能力在人類之上,也不像人類需要額外的設施以在太空中維持身心健康。

 

不過,還有另一種以人類存在為意義,思考太空探索的方式。

 

對人類來說,「講故事(Storytelling)」一直是令人愉悅的社交經驗,雖然機器探測車可以在火星的奧林巴斯山頂上傳輸資訊,但它們永遠無法以引入入勝的方式講述攀爬山峰的感覺。

 

若不能為人類的故事增添新的一頁,那我們為何還要探索太空?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用機器取代太空人無疑就像用CGI動畫取代影星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

 

重視真實互動

 

對那些焦慮的父母來說,預測孩子未來工作的最好方法不是去研究最新科技,而是研究人類的過去。在智人變成農民以前,我們歸屬於覓食社群(forager communities),也正是這些社群滿足了我們當今所無法滿足的社交需求。

 

那些存在於社會經濟裡未來的工作也將勢必再次正視這些需求。

 

但要實現這一點,我們首先要讓政策制定者和企業財團改變心態。以現實情況來看,那些必須與人打交道的工作者將首當其衝被自動化服務取代。但這只是一種選擇,而非經濟上的必要需求。

 

數位革命並不代表我們要停止重視人類本身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

 

我們應該好好善用自動化技術來恢復強制性群居生物間的緊密聯繫,而非將自動化技術帶來的盈收送入幾個億萬富翁的口袋。

 

若人類能成功做到,這無疑將會是個精彩萬分的故事。

 

 

(翻譯:王姿云,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Social Solution to Automatio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