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教訓視角:200萬港人怒吼 不願改變原有制度與生活方式

曾銳生(Steve Tsang) 2019年07月02日 07:00:00

 

曾銳生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計劃主任

 

最近幾周香港發生「反送中」大規模抗議活動,充分表明香港人民堅持民主制度的決心。早在1997年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時,香港人民便獲得承諾,民主制度將在香港繼續得到保障。

 

此外,這次抗議活動還為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示威者自身以及中國當局上了有力的一課。

 

近年來,中國當局不斷加強對香港事務的干預,逐漸背棄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確保香港於1997年後保持「高度自治」的承諾。此次香港「送中」危機的緣起,據稱是部分中國逃犯轉移非法所得至香港,因此中國希望建立一個法律框架,向中國遣返逃犯。

 

林鄭月娥所提出的引渡條例,從各方面來看都表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反腐敗運動已波及香港;此外,也意在避免中國公安需要像2017年一樣,透過綁架才能從香港帶走富商蕭建華。

 

目前並無證據表明中國逐條指示林鄭制定該項法案。相反,該法案似乎是由林鄭自己提出。然而,她所提出的引渡條例不僅適用於中國逃犯,也適用於所有普通香港公民,以及暫居香港或訪港的外國人。

 

這一舉動實則超越了港府的職權範圍。

 

這項法案波及範圍如此之廣,以致於香港民運人士及與中國有商業糾紛的港商皆擔心自己可能被合法引渡至中國,受到中國控制的法律體系審判,香港業界也擔心資產將遭到沒收。

 

此次抗議的標語和口號表明,抗議目的並非直指中國或習近平。最終200萬人(近1/3香港總人口)走上街頭,也並非是由於港人普遍認為林鄭是北京的傀儡。實際上,此次大規模抗議反映出港人廣泛關切未來能否延續原有制度及生活方式,以及對林鄭嚴重管理不善的憤怒。

 

港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執政無能令人頗為震驚。

 

首先,林鄭並未遵循正常立法程式,一味力促香港立法會盡速通過此項有爭議的法案。更糟糕的是,她隨後下令警方以武力回應6月9日百萬人參與的示威活動。此次示威爆發的時機,適逢六四事件30周年紀念日後不久,也恰逢習近平準備會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尋求暫停中美貿易戰之時。

 

香港警方此時採取武力使中國進退兩難,這一局面中國並不樂見。

 

林鄭下令鎮壓抗議活動時,忽略了香港大規模示威活動始於1980年代的慣例。按照慣例,員警頭戴貝雷帽,攜帶瓶裝水,願為示威者提供幫助。過去這種方法一向能夠確保當局與抗議者達成某種合作。

 

但在本次抗議活動中,警方不僅部署防暴裝備,而且大量使用胡椒噴霧、催淚瓦斯和橡膠子彈,進一步激起民眾的憤怒,不可避免地導致暴力事件爆發。

 

林鄭起初對此次事件的回應是向市民致歉,並承諾暫停修法,但誠意不足。同時她仍然堅持將被捕民眾定性為暴徒,這不僅讓民眾更加憤怒,也最終導致中國撤回對林鄭的支持。隨後,林鄭再度道歉,此次她的態度更為真誠,並承諾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重啟修例。

 

此舉使得民怨有所緩和,大規模示威也平息至今,但民眾仍然抱有不滿情緒。

 

這一系列事件的經驗教訓中,最首要也最明顯的一點當屬林鄭作為行政長官,耗盡了民眾對她的信任,同時也使中國相當難堪,是一個無能的地區領導人。習近平及其政府或將暫時保留她的位置,以避免將民運的戰利品盡數相送給抗議者,而找到合適的繼任者也需要時間。

 

但林鄭能完成任期的希望相當渺茫,她能為香港所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中國政府讓她下臺前主動辭職,她很快就能發現,中國不會忘記或原諒她在這起事件中的表現。

 

其次,目前香港抗議者和民運人士可謂已獲成功。因為他們沒有直接挑戰習近平或中國,而是專注於林鄭執政不力,要求撤回引渡條例。習近平之所以收回對香港地區行政長官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已令習失望。

 

如果林鄭完全按照中國的指示來行動,習近平不會在國家權力沒有出現弱勢的情況下退縮。

 

第三,中國應該認識到,任命香港地區行政長官的過程存在嚴重缺陷。林鄭在政治上無能,主要是因為她缺乏任何一位民選的領導人透過激烈的競選獲得的政治常識。若由更高的權力層級「挑中」領導人,而非由選民「選中」,這就導致港府行政長官普遍缺乏必要的政治技巧來正確履職,這也是1997年後香港所有領導人的通病。

 

如果中國領導人不支持香港行政長官真普選,也至少應該重提經國家「篩選」程式後,民眾再行投票的方案。香港的民運人士也應接受這種折衷,最大限度地減少大規模抗議活動失控的風險,避免香港與中國之間直接對抗,這符合每個港人的利益。

 

(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ree Lessons from the Hong Kong Protest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