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冰之夏】北極升溫危機刻不容緩 《2020年終報告》測出42年來最少海冰

邱惠鈺 2020年12月13日 10:00:00
綠色和平組織船隻在北極海浮冰間航行。(湯森路透)

綠色和平組織船隻在北極海浮冰間航行。(湯森路透)

《衛報》日前報導,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發布的《2020北極年終報告》(Arctic Report Card)顯示,歐亞北極仍持續受升溫、融冰威脅,且由於過去一年西伯利亞等地野火頻燒等因素,北冰洋及極圈陸地皆遭逢大範圍生態危機。

 

報告指出,自2020年9月往回算1年的極圈平均溫度,已連續7年創新高、成1900年來第2高溫。另由於氣候危機,北極圈正已相對全球的兩倍速度升溫。

 

其中西伯利亞部分地區,前半年平均溫度更測出超過以往的攝氏5度,該地6月測得冰雪覆蓋率也達到54年來最少量,另外應是全球最冷小鎮的維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也竟在7月測出38度高溫、創下極圈135年來最熱紀錄。

 

 

2020年北極夏季海冰的萎縮程度,也突破42年來衛星監測紀錄。報告表示,以目前融冰程度再加上表層海水溫度攀升,相對1982至2010年平均測溫還暖上約1到3度,已大幅扭曲了北冰洋植物生長。而過去30年成功保育並繁衍的北極弓頭鯨,也因氣候變遷飽受生存威脅,它曾做為當地沿海原民過去千年的主食來源。

 

而在極圈陸地,嚴重且異常的野火肆虐,也促使沿海永久凍土遭逢融化危機,使不應受茂密植被覆蓋的陸面,竟萌生轉為綠地,並潛在動搖沿海工商旅遊業及軍事活動。

 

「北極突破性變革又走入另一年份」伍德威爾氣候研究中心( Woodwell Climate Research Center)的資深專家法蘭西斯(Jennifer Francis)眼看西伯利亞這一年來皆超標的溫測紀錄回應道,且「北極洋的船隻通行期間也都比去年來的長」,於此同時,格陵蘭超過183萬平方公里的冰蓋也正持續萎縮。

 

坐擁世界最廣冰層的極圈大幅融冰現象,也成各地因海平面上升、沿岸城市災害頻傳主要因素,因此各地專家2006年以來皆高度關注南北極的《年終報告》,將其視為未來環境衝擊的潛在警示報告。

 

7月底,加拿大極圈內僅存的完整冰棚米爾恩冰棚(Milne Ice Shelf)便崩塌了80平方公里,不到2天就喪失4成面積,於此同時,俄國也傳出重大漏油事件釀成凍土污染的生態危機。種種的氣候變遷災害與專家警示,再適逢《巴黎氣候協定》簽訂五周年,皆喚起國際持續關注氣候變遷嚴重性。

 

 

「這一切都得歸因於溫室氣體排放,北極多數凍原氣候地區正在轉移」美國國家大氣中心(NCAR)研究員蘭登(Laura Landrum)也警告,若各國不努力降低排放量,往後數據也不會多好看。

 

「北極正大喊要我們注意」科羅拉多州大學博士後研究者拉貝(Zack Labe)也呼籲,除非各國能系統性的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否則我們可能在有生之年面臨首個「無冰之夏」,而該問題關乎全球的氣候系統。

 

 

關鍵字: 北極 氣候變遷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