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COVID-19為台灣年度英文當之無愧

曾泰元 2020年12月20日 07:00:00
目前疫情還在持續,「COVID-19」的影響力仍然十分顯著,其深度、廣度、強度均無人能敵。(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目前疫情還在持續,「COVID-19」的影響力仍然十分顯著,其深度、廣度、強度均無人能敵。(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2020年就要結束了,回顧這一年,不是我消極負面,客觀看來,這個世界真的是災難不斷。

 

我在東吳大學英文系任教,教授一門「英語構詞法」的選修課,2000年的秋季首度開設,剛剛屆滿20年。這門課從不同的構詞法切入,系統性地介紹英文單字,外來語所佔的比重很高,來自拉丁文的借詞尤為重中之重。其中固定會介紹的拉丁文詞語,有個「annus horribilis」(多災多難的一年,字面「可怕的一年」),放在今年,格外恰當。

 

歲末年終,世界多地都舉辦了「年度字詞」(Word of the Year)的評選,藉此梳理回顧,總結論定。新冠疫情對詞語的影響甚鉅,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英語世界的《柯林斯英語詞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選出了「lockdown(封城)」,《劍橋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選出了「quarantine(檢疫)」,《詞典網》(Dictionary.com)和《梅里亞姆-韋伯斯特詞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俗稱《韋氏詞典》)選出了「pandemic(疾病大流行)」。至於眾所仰望、一言九鼎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則首度破例難產。OED的專家團隊坦言,今年實在非比尋常,無法以一個字詞精簡概括,只能以研究報告的方式,紀錄、分析這「空前一年的眾詞語」(Words of an Unprecedented Year)。

 

台灣也有「年度英文」的評選活動,已經辦了6屆。2014年底,第一屆「台灣年度英文」開始評選,由我在東吳大學策劃操辦,選出這一年裡在台灣影響最顯著的英文單字或片語,詞語影響力的深度、廣度、強度、與續航力,均列入綜合考量。2014年的台灣年度英文是「over my dead body(除非我死)」,2015年是「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2016年是「steadfast diplomacy(踏實外交)」,2017年是「Seafood(師父,網路的諧音梗)」,2018年是「skr(屌!)」,2019年是「foodpanda(熊貓外送)」。

 

今年因為新冠疫情以及其他因素之故,2020台灣年度英文停辦。不過作為這項活動多年的操辦者,作為根植台灣的英文觀察者和研究者,我會把這個年度詞語頒給「COVID-19」(2019冠狀病毒病,WHO官方的中文譯名)。

 

「COVID-19」的中文名稱紛雜,各地各派都有其理解與堅持,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認知,方便溝通,媒體在文字上常會以英文的「COVID-19」標示、加註,造成了這個英文新詞的廣泛流通。目前疫情還在持續,「COVID-19」的影響力仍然十分顯著,其深度、廣度、強度均無人能敵,把它封為2020年的台灣年度英文,當之無愧。

 

200年前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在其名詩《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裡寫道:「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全世界都還處在疫情的冬天,雖然寒冷漫長,但隨著新冠疫苗的問世,終將迎來疫情遠颺的春天。

 

2020年,無疑是個「annus horribilis」(多災多難的一年)。2021年,勢將否極泰來,成為「annus mirabilis」(精彩非凡的一年,拉丁文,字面「奇蹟般的一年」)。是嗎?且讓我們雙手合十(namaste),衷心企盼,天佑蒼生。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