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潛在缺水危機 高雄力推水資源再利用

陳喬伊 2020年12月21日 18:39:00
全台首座再生水廠座落於高雄。(高雄市政府水利局提供)

全台首座再生水廠座落於高雄。(高雄市政府水利局提供)

台灣身為海島國家,雖然降雨量豐富,但由於地形、降雨時間過度集中在夏季,再加上降雨地區分布不均的情況下,可供取用的水量非常少。且氣候變化影響日趨上升,將面臨更多的乾旱現象。除此之外,身為「工業首都」的高雄,「水」更是必不可少。正因此環境與經濟問題,高雄受制於限水之苦,近年來不停強調廢水回收再利用,就是因應缺水危機的有效手段之一。

 

為了應對此劣勢,高雄市政府在2018年完成國內首座再生水廠「鳳山溪污水處理廠」 (後更名為鳳山水資源中心)建設。由原先污水處理系統新增再生水處理系統,可將廢污水回收效率提高至75%以上,是全台灣第一座把民生汙水處理成工業用水的再生水廠。不僅可提供臨海工業區每日4.5萬噸再生水的使用,還可以解決工業遇到乾季時所遇到的缺水問題,為高雄未來產業發展提供穩定供水。

 

鳳山水資源中心主要單元設施有原水池、快濾池、UF過濾系統、RO處理系統、再生水產水池,產出的再生水可以提供臨海工業區每日約四分之一的需水量。而水再生利用的功能在於將排水區域之雨水、家庭污水及事業廢水,經回收處理至合乎各用途別之水質標準後,達到回用之目的。以生活常見的廢水為例,當民眾使用水,生活汙水就會從家庭管線流到汙水處理廠,經過三級的汙水處理後就會變成放流水。如果將原先要排放的放流水經過原水池、砂濾池、UF膜、RO逆滲透過濾,藉由多個步驟的程序處理就可以將水質淨化到可以再次利用,因而轉變成可用的水源-再生水。倘若摻雜不可溶於水之廁紙或其他異物的民生污水進到再生水廠時,會經由污水處理程序中攔污機撈除,收集後運至焚化爐焚燒。

 

鳳山水資源中心運用UF中空纖維薄膜系統,濾掉水中微粒、細菌和病毒和以RO 逆滲透膜,濾掉離子物質。(高雄市政府水利局提供)

 

除了鳳山污水處理廠外,廠區內也打造具備鯨魚意象設計的水科技教育館,並結合臨近的鳳山公園、保安濕地公園等景點,打造成10餘公頃、兼具環保教育和景觀生態的水資源觀光園區。水科技教育館透過展覽並結合聲光科技,讓民眾能化身飛天小水滴參觀鳳山水資源中心,提升學習珍惜水資源的成效,擁有節約用水的意識。水科技教育館也結合高雄各國中小學的教育課程,讓妥善運用水資源的觀念納入地方教育之中。

 

水利局也呼籲民眾勿將垃圾或異物丟入馬桶,除減少家戶中馬桶阻塞,也可降低污水下水道系統的負荷。一起來共同維護作為城市內重要公共資產,更為城市進步象徵的污水下水道系統。

 

在鳳山水資源中心周邊興建水科技教育館,打造新型態水資源園區。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提供)

 

自鳳山水資源中心啟用後,提高廢污水回收效率至75%以上。目前,每日可穩定供應4.5萬噸再生水給臨海工業區使用,未來預計可擴增至日產5.2萬噸之再生水,為高雄產業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石。但也有專家預測,大高雄地區將會在2031年時出現嚴重的用水缺口,為了避免此狀況發生,除了鳳山水資源中心之外,高雄未來將會陸續設置臨海污水處理廠、岡橋污水處理廠以及楠梓污水處理廠,分別供應給臨海工業區和橋頭科學園區。此舉能消除以往工業用水排擠民生用水的疑慮,也能降低高雄旱季的衝擊。

 

 

高雄市政府廣告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