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快速崛起 將嚴厲衝擊傳統農產品運銷體系

焦鈞 2021年02月08日 07:00:00
計畫用七年時間改建的台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還是以舊運銷體系架構思維為規畫基礎,不無可能成為一巨大蚊子館。(圖片摘自吳音寧臉書)

計畫用七年時間改建的台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還是以舊運銷體系架構思維為規畫基礎,不無可能成為一巨大蚊子館。(圖片摘自吳音寧臉書)

日前,國內連鎖超市龍頭與第三方外送平台業者簽訂合作案,並整合其電子支付系統,立即引發金融界、連鎖超商業震撼,紛紛提出因應對策,避免市場被這支巨獸獨吞;同一時間,電視廣告鋪天蓋地播出外送平台24小時全品項服務。受疫情影響引爆的「宅經濟」,已讓國內的前二大「第三方外送平台」業者公開駁火。在此通路巨幅變動下,傳統農產品運銷體系(批發市場通路)未來何去何從,著實令人擔憂。

 

農產運銷重量級學者李皇照老師,在2019年魚期刊發表一篇「臺灣農產品運銷體系變化與新情勢」文中,便已強調電子商務、ITC產業導入對農產食品運銷體系的衝擊。如今,2020年全球爆發的新冠肺炎,不僅讓這樣的改變加速,第三方外送平台架構的全新經營模式,滿足後疫情時代消費者需求的同時,更將嚴重衝擊現有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的存續。

 

宅經濟下的外送經濟大爆發,如果再加上5G網路平台架構,農食商品(Agri-food)物流體系還需要傳統批發市場嗎?農食鏈(Agri-food chain)的變革因為疫情所致,已經從消費端啟動,且以極高速創新與滾進;以國外研究數據顯示,5G+IIoT應用農業目前只占1%、物流零售占4%,一旦這個架構成熟之後,整個農產品物流體系勢必會發生天翻地覆的巨變。

 

眼前最大的問題是,政府農業部門與農業產業從業人員,是否已做好準備?

 

回到一個重要統計數字:國內自2021年起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人口死亡率大於出生率,且高齡化社會的到來,人口結構從梯形/金字塔形,變成紡錐形;另一個統計證明了上述人口形態改變,造成的消費習慣變化:第三方外送業者以超過10億元的廣告預算,創造了百倍的業績成長。同樣的問題再問一次,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何去何從?

 

當老齡化、高齡化社會到來,當科技改變人性,時間要留給自己做更有趣的事情時候,上街購物被外送平台取代,傳統的生鮮蔬果、即食商品「一指就到你家」、「剪刀取代菜刀」,上市場買菜會不會終有一天消失?在消費習慣巨幅改變下,從產地/工廠直接到消費者手上的市場經營模式,只會愈來愈大,供應鏈的縮短影響的不是消費者,而是生產者:農民,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時代到來?

 

當線上線下已經整合,5G+IoT應用的無限可能,一定會加速傳統通路的滅絕,農產品自不可置身事外。以台北市耗資140億元、計畫用七年時間改建的台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是以舊運銷體系架構思維為規畫基礎、在七年後(甚或更晚)才能啟用的「新」果菜批發市場,最終是否會成為一巨大蚊子館?電商平台結合第三方物流所形塑的龐大市場,與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通路,兩者之間會是不相交的平行線;當農產品批發市場最終只剩下服務傳統市場時。批發市場轉向成為物流中心功能導向,現在仍為時不晚!

 

地狹人稠的台灣,創造了全球密度最高的便利超商;如今,後疫情時代宅經濟的台灣,因ITC產業基礎優勢,更讓電子商務進程提至少前了五年。服務業創新原本就是台灣競爭優勢,也是台灣之光,更是台灣特有的經濟發展特色;農產品運銷體系,切忌再故步自封,自絕於這樣的產業大變革與大脈絡之外,跟上時代變化腳步,才是農民與消費者之福。

 

※作者為策略顧問公司執行長

關鍵字: 宅經濟 農產運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