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稱美中台戰略小三角的「台」或指台積電

烏凌翔 2021年02月25日 07:00:00
若有政治經濟學學者在套用「美中台小三角」分析美、中科技戰時,以台積電代表其中的「台」,也不用意外。(湯森路透)

若有政治經濟學學者在套用「美中台小三角」分析美、中科技戰時,以台積電代表其中的「台」,也不用意外。(湯森路透)

美國知名的《外交政策》雜誌,本月16日發表了一篇特別報告,標題為「半導體與美、中創新競賽」,副標題是「供應鏈的地緣政治與台灣的中心作用」(Geopolitics of the supply chain and the central role of Taiwan),建議拜登政府同時加強與台灣的「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conomic Prosperity Partnership Dialogue)、以及與中國大陸的「戰略與經濟對話」(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以求取美國國家安全與企業利益兩難之間的平衡

 

拜登政府有可能接受嗎?若可行,已經被認定為具有中心作用的台灣,可以從中獲益嗎?

 

報告中的行為者有三:美、中、台,常被學界畫成一個三角形,稱之為「美中台戰略小三角」,用來分析三者的互動。互動力量來自於綜合國力,主要是政治、軍事、經濟力量。夾在兩大之間的台灣,力量小小,通常是一個被動的角色,自主的「能動性」不高。

 

美、中科技戰開打之前,台灣的戰略地理位置,也就是報告副標題強調的地緣政治之前提,幾乎是唯一最被美、中同時看重的條件。但是,美中科技戰開打之後,不產石油、也無稀土礦等天然資源的台灣,卻因為擁有強大半導體產業這項「人造資源」,尤其是外交政策雜誌特別報導中特別提到的企業-台積電,使得台灣的經濟力量,受到兩強高度重視,連帶也使得台灣擁有了一些政治籌碼。

 

台灣的戰略地理位置,也就是FP報告副標題強調的,台灣地緣政治幾乎是唯一被美、中同時看重的條件。(圖片擷取自《外交政策》網頁)

 

如果哪一天有政治經濟學學者在套用「美中台小三角」來分析美、中科技戰,把其中的「台」,以台積電來代表,也不用意外。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早在前年十一月2號的台積電運動會中,不就已發出「亂世下,台積電成地緣策略家必爭之地」之慨嘆了嗎?

 

回到外交政策雜誌這篇報告,撰稿專家的研究發現-也就是他們提出建議的依據有4項:

 

半導體是美國與中國相互依賴之技術野心的關鍵(linchpin),也是雙方的技術脆弱點(vulnerability),為了最尖端的半導體元件,彼此都需要對方與台灣。

即使投入大量資金,中國也很不可能在未來5~10年內,建立自給自足的半導體製造能力。中國缺乏製造設備與軟體,還有產業知識。

 

台灣將成為美、中緊張關係的中心。由於台灣處於半導體製造與供應鏈的中心作用,中國會利用貿易限制、挖角、網路攻擊重要公司,做為槓桿來施加經濟影響力,以獲取半導體的智慧財,來加強其自身的產業。

 

單邊限制造成公司與國家間的不信任導致經濟脫勾的危險。

 

報告認定半導體處於美、中戰略與技術競爭的核心。此言不虛,台灣因而重要,才得以於去年十一月20日在華盛頓召開「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會議,而且雙方合作範圍更擴散到科學與技術以外。按報告的估計,大陸的半導體產業若5~10年建立不起來,台灣被兩強都需要的態勢,就可能保持5~10年。

 

同時,報告指出,拜登政府追求同時加強美國的競爭力與限制中國的技術野心,但報告也認定美、中「經濟脫勾」是一種危險,所以才建議拜登政府加強與中國的「戰略經濟對話」。這項建議,依中國近來發出的訊號看來,也是中國的期望,但進度還要看美國國內疫情消散的成績。

 

補充一下:美、中「戰略經濟對話」始於2009年的歐巴馬與胡錦濤時代,年年舉辦到2016年,直到2017年川普時代才暫停,今年是否會恢復,是一個觀察拜登政府政策方向與節奏的指標。拜登雖然強調多邊主義,應該也不會排斥與中國的雙邊接觸,尤其是經濟領域的對話。

 

至於報告中引用了美國半導體協會(SIA)的一份報告,提出美國應該大力舉資投入半導體產業,此其時也,因為如此做可以強化美國本土的半導體供應鏈,有益經濟與國家安全。筆者以為,此建議有些不切實際。

 

SIA的建議,可以觀察中國2015年成立的所謂專門投資半導體產業之「國家大基金」成效即知:光有錢是無法成事的,人才更重要。美國雖然有更雄厚的半導人才基礎,但是集中在設備、材料、設計、電子自動化設計軟體等上游部份,從事下游晶片製造的廠家,只剩英特爾、格羅方德,而且技術落後台積電,要想補足上、下游,面對已經失去製造業產業環境與產業文化的美國社會,豈是容易之事?

 

美國當年為了集中發展獲利豐厚的上游,而把獲利微薄的下游-製造部門-外包給發展中國家,這項策略,種下今天必需回頭仰仗台灣與台積電的結果,始料未及也。

 

這也是台積電牛氣沖天之處,甚至有可能牛到下一個牛年。只是報告中提到的國家安全與企業利益之間存在兩難,對台灣與台積電的關係來說,也一樣成立。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博士候選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