歹徒持槍闖奈及利亞寄宿學校擄人 140名學生不知下落、僅25人趁亂脫逃

國際中心 2021年07月06日 19:00:00
3月初,奈及利亞軍人欲載回兩百多名在北部贊法拉州(Zamfara)遭綁架的女學生。(湯森路透)

3月初,奈及利亞軍人欲載回兩百多名在北部贊法拉州(Zamfara)遭綁架的女學生。(湯森路透)

西非奈及利亞(Nigeria)中部及東北部村落,長期被武裝組織侵佔,掠奪貧窮農家的經濟支柱牛隻、誘拐平民勒索贖金,從2020年底將攻擊目標轉往當地學院。

 

週一(5日)清晨,許多持槍歹徒大肆進攻東北卡杜納州(Kaduna)伯特利浸信會寄宿中學(Bethel Baptist HighSchool),多達140位學生遭武裝份子綁架,目前下落不明。

 

 

伯特利浸信會寄宿中學教師保羅(Emmanuel Paul)回應《法新社》,稱當時共165位夜宿學生中,僅有25人成功脫逃,而那天共有185人上學,「他們拐走了140名學生,我們到現在都不知道這些學生究竟被帶到哪」。

 

對此,學生家長只能以淚洗面、當地人仍引頸期盼有佳音回傳。


卡杜納州警署發言人穆罕默德.賈利格(Muhammed Jalige)證實有這起案件,但未能提供確切細節,「戰術部隊(tactical police teams)已在著手追查⋯⋯救援行動持續進行當中」,而今日事件已成為2019年12月以來、連續綁架案中的前四重大案件。

 



警方稱,目前藉由專家與當地官員出面談判後,已救出包含教職員共26人,但至今已有千人被拐走。

 

報導表示,維安措施較鬆散的寄宿學校已淪為武裝份子的目標,這使他們能夠輕易轉移大量被害者進入叢林中的藏身處,使其在索取贖金的談判上佔有話語權。

 

 

而奈國綁架事件,從2014年一起由伊斯蘭武裝團體「博科聖地」(Boko Haram)所發動、近300名女學生遭綁的奇博克綁架案發生後,便受到國際關注,網路更掀起「#BringBackOurGirls」(還回我們的女孩)社群運動。

 

近來多起事件,已促使當地6間公共學校以防萬一、決意停課。

 

而這次被遭襲擊的伯特利浸信會寄宿中學,其實距離奈國首都阿布加(Abuja)不遠,位在北邊卡杜納州赤昆縣(Chikun)地區的馬爾馬拉(Maramara)小鎮,由基督教浸信會於1991年成立。

 

 

警方也,早在週一發生學生綁架案前,卡杜納衛生中心另有8位醫護人員、1名剛滿週歲的嬰兒被拐走,不確定是否為遭拐學生有醫療需求。

 

作為長期深陷綁架案所困擾、卡杜納州的州長魯法伊(Nasir Ahmad El-Rufai),堅持當局不會向恐怖份子低頭、付出贖金。

 

國際危機組織(ICG)分析師歐巴西(Nnamdi Obasi)也說卡杜納州綁架情況,確實相較奈國他州嚴峻,「持續針對該州學校的動作,表明了武裝組織企圖打破州政府不願支付贖金的立場」。

 

 

雖然奈及利亞總統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誓言絕對會嚴懲罪犯,但這已成為布哈里政府現今最大的挑戰。

 

自2009年起,當地反恐部隊便開始與駐守在奈國叢林中、部分位在北邊鄰國尼日(Niger)的伊斯蘭武裝分子,又稱「Bandits」抗衡,至今已導致4萬人死於雙方衝突、2百萬人迫遷。

 

 

《衛報》奈吉利亞版評論便說,如今當地民眾基本已對分崩離析的國家失去信心,僅存幾場公民不服從運動,期盼能修改現行1999年憲政體制、重建社會秩序。

 

輿論普遍認為,布哈里政府根本無法有效應對內亂、在內政上也貪污腐敗,有時更無視於博科聖地恐怖作為。以奈國商業重鎮拉哥斯(Lagos)為首的南方州州長,在5日更達成協議,稱下一位奈國總統絕對不能來自北方。
 

關鍵字: 奈及利亞 綁架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