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黨該如何東山再起?「真理之家」有答案

郭慧 2017年02月11日 08:00:00
美國白宮。(美聯社)

美國白宮。(美聯社)

2016年11月9日,地產大亨川普(Donald Trump)確定當選第45位美國總統。對於許多民主黨支持者而言,在川普執政、共和黨主導兩院的情形下,未來的4年或許就像是惡夢一場。

 

然而,危機就是轉機。此時此刻與其坐困愁城,不如翻開美國政治史,從民主黨的過去尋找絕地逢生的契機。

 

 

相似的過往

 

事實上,民主黨現在的情況,與1920年總統大選的情形有些類似。當時,已獲2次連任的美國總統威爾遜(Thomas Wilson)政治生涯正走下波,不僅在內政上屢屢爆發侵犯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的爭議;在外交上,美國是否加入當時的「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也是備受質疑。

 

 

在此狀況下,整個民主黨團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以致於在1920年的美國總統選舉裡,民主黨候選人考克斯(James Cox)僅獲得34%的選票,慘敗於高喊「回歸常態」(Return to Normalcy)及「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共和黨候選人哈定(Warren Harding)。

 

 

似曾相識嗎?1920年的總統選舉只不過是個開始。

 

事實上,直到1932年,民主黨才在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領導下,重新奪回執政權。而在這交出執政權的12年裡,民主黨如何扮演好在野黨的角色、從低谷中爬起,值得現在的民主黨人借鏡。

 

「真理之家」

 

根據美國根據美國《POLITICO MAGAZINE》的報導,這段民主黨臥薪嘗膽谷底翻身的故事,可以從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杜邦圓環(Dupont Circle)上,1棟3層樓的紅屋說起,這棟紅屋,名喚「真理之家」(the House of Truth)。

 

「真理之家」可說是當時有心於政治者的必訪之地。美國知名法學家法蘭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更表示,「我已經忘記為什麼,以及這是如何辦到的,但是幾乎每個有心於政治的人,都會來到這間房子。」

 

 

而「真理之家」的主人,除了法蘭克福特之外,其實還有知名傳播學者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美國前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Oliver Holmes)、布蘭迪斯( Louis Brandeis)、雕刻家博格勒姆(Gutzon Borglum)也是此間常客。

 

也正是因為大家經常在此一同用餐、暢談人生真理,這棟房子才被戲稱為「真理之家」。

 

 

1912年總統大選

 

事實上,「真理之家」的創立,可以追溯到1912年。當時,為了支持前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重新角逐總統大位,法蘭克福特將原本的單身漢公寓,變成實質意義上的競選總部。

 

雖說最後老羅斯福總統並未勝選;然而,「真理之家」涉獵政治的特性並未就此消失:法蘭克福特與其他人仍在「真理之家」,支持新政府的運作。

 

 

這群一時之選更在1914年創辦了《新共和》(New Republic)雜誌,倡議最低基本工資、最高工時等相關立法,成為美國自由運動的發聲筒, 而這群夥伴也以「自由派人士」自稱。

 

「由於1912年進步份子,以及1916至1918年威爾遜民主黨人士的引進,自由主義( liberalism)一詞才漸漸進入美國政治中。」

 

1919年時,李普曼這麼寫道,「他們想要將他們對政治的期待,與其他黨員以及社會革命者區分開來。他們不跟其他團體結合,也不是一個政治運動,更沒有教條規範,和過去的政黨政治系統十分不同。」

 

 

紅色恐慌

 

在威爾遜政府時期,這群自由派人士更發起了新一輪的運動,為社會中的邊緣群體發聲。

 

舉例而言,在1920年代早期,法蘭克福特和查菲(Zechariah Chafee)便為第一次紅色恐慌(Red Scare,指1919、1920年間,布爾什維克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引起的恐懼,以及在此情形下,政府對言論自由的限制,和對移民的非法驅離等侵權行為)時,遭到檢查總長帕爾默(Mitchell Palmer)及其下屬非法搜查的移民發聲,使16位移民免遭驅離。法蘭克福特更成為美國公民自由聯盟(the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 ACLU)的創始成員之一。

 

 

1920年總統大選

 

1920年,來自共和黨的哈定總統成為美國第29屆總統,「真理之家」的人則是各自在其專業領域努力:法蘭克福特回到哈佛大學法學院(Harvard Law School)任教;李普曼先短暫重回《新共和》,後又到《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擔任主編,並寫作其影響深遠的傳播學鉅作《公眾輿論》(Public Opinion)。

 

博格勒姆在1924年時,第一次到訪南達科他州(South Dakota)的布拉克山(Black Hills),並開始著手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的總統雕像計畫,直到他1941年去世為止,始終致力於這件名垂千史的作品;霍姆斯和布蘭迪斯則繼續在最高法院的工作。

 

 

其中,霍姆斯更在《摩爾訴典普西案》(Moore v. Dempsey)中,創下最高法院推翻州法院死刑判决的先例。 此後幾年,霍姆斯更致力於保護美國南部黑人公平受審的權利。

 

而在威爾遜總統卸任之後,1924年的總統大選,民主黨仍是落了下風。

 

1928年總統大選

 

終於,到了1928年的總統大選,然而,這一次民主黨仍舊落敗:民主黨候選人史密斯(Al Smith)以40.8%的得票率,敗給了共和黨的胡佛總統(Herbert Hoover)。

 

 

儘管如此,「真理之家」的人們,也沒有因此而失去鬥志,反而成功阻止胡佛提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帕克(John Parker)獲選,並改由他們支持的卡多洛( Benjamin Cardozo)上任。

 

終贏得1932年總統大選

 

最終,在1932年的總統大選,他們終於讓羅斯福取代胡佛,成為白宮的新主人。

 

 

這一次,民主黨執政長達20年之久,經歷了12年的低谷,並在低谷中學習,那看似晦暗而無止盡的山谷,回頭一看,才發現是一次的絕處逢生、柳暗花明。

 

回首這段美國歷史後,不知21世紀的美國民主黨人有沒有獲得啟發?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世界帶到你眼前!】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