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近20年 產學合作育毛養髮劑獲國內第一張發明專利

楊文琳 2021年07月28日 21:32:00
陳耀寬投入研發近20年獲中華民國第一張「育毛養髮劑發明專利」。(陳耀寬提供)

陳耀寬投入研發近20年獲中華民國第一張「育毛養髮劑發明專利」。(陳耀寬提供)

英國牛津大學博士陳耀寬教授與英國牛津生技中心研發近20年,終於成功獲得中華民國第一張「育毛養髮劑發明專利」。


陳耀寬教授表示,該發明所提供之育毛養髮劑係以天然植物之萃取成分,有效地促進毛囊細胞活化,並應用至輔助遺傳性落髮或突發性落髮之患者重建適合毛囊細胞生長之健康頭皮環境,同時,藉由其安全之萃取方法與天然之成分,可避免產生如雌激素般對於人體之不良影響,因此可長期使用。


陳教授說明,通常毛囊細胞組織的新陳代謝會讓我們每天都會掉一些頭髮,同時也長出一些新的頭髮。每天自然掉髮50至70根頭髮,並同時長出50至70根的新髮,這是毛囊細胞正常的新陳代謝。但是如果每天掉頭髮超過100根,或毛囊細胞生長遲緩萎縮壞死,就會使頭髮逐漸稀疏,而導致禿頭。陳耀寬教授帶領產學研發團隊研發出「真空超音波破壁低溫萃取」以及「多層次超音波變頻萃取技術」並應用「分解酶」技術,可於低溫下進行超音波萃取,保存植物中之活性成份。陳耀寬在研究實驗過程中,將「育毛養髮劑」以比對頭髮增生Proliferation之研究,做「類毛囊細胞培植」實驗,4天後,毛囊細胞成長增生效果高達25%。依此生化實驗推估,噴在禿頭處,連續使用原液2個月,可改善不正常落髮的情形,並使頭髮成長。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陳子瑄博士,也是歐思佛生技駐英國研究員表示,落髮原因大致分為遺傳性之慢性落髮以及頭皮血液循環不佳、細菌生長等內分泌失調之突發性落髮。突發性落髮除了適時調整壓力以恢復正常,但亦須藉助頭髮保養營養劑讓頭髮正常生長。遺傳性之慢性落髮之原因主要係由於性腺分泌之睪丸酮激素,於頭皮中激發皮脂增生,造成脂溢性脫髮,遺傳性禿髮者以雄性禿較為普遍且難以治癒,男性落髮多屬雄性禿。常需借助調節雄性激素分泌而使油脂分泌正常化,然而多年來,抗掉髮或毛髮增生產品大多使用雌激素或西藥成分作為添加物,若長期使用則有導致性功能障礙亦有致癌及性早熟之疑慮,目前於台灣已明令禁止使用雌激素添加至化妝品中。針對不正常掉髮當務之急,需先抑制嚴重脫髮,及時補充毛髮生長所需之營養,活絡毛囊使頭皮健康預防落髮以促進生髮。

關鍵字: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