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蝸藤專欄:奧運會 美中兩國誰更輸不起

黎蝸藤 2021年08月07日 00:00:00
拜爾斯是美國女子體操隊奪牌的保障,她在團體比賽開賽後突然退賽,讓美國團體「痛失金牌」,美國人卻幾乎一致支持她。(湯森路透)

拜爾斯是美國女子體操隊奪牌的保障,她在團體比賽開賽後突然退賽,讓美國團體「痛失金牌」,美國人卻幾乎一致支持她。(湯森路透)

奧運進入尾聲,目前獎牌榜,美國在總獎牌數領先的優勢無法動搖,但在金牌數方面,中國暫時以五塊金牌領先,最後金牌榜之爭或非常激烈。

 

這時,中國媒體和輿論就紛紛指責,美國有的媒體用「獎牌數」進行排列,而不是和中國一樣用「金牌數」來排序。中國媒體認爲,這是「美國輸不起」,故意調整排列方式,讓自己排在第一位。一篇名爲《美國登頂奧運獎牌榜?呵呵!》的頭版文章,還認爲「國際奧委會這種排名才是舉世公認的排名」,從而把小小的排名問題上升到「美國違反國際秩序」的高度。

 

然而,真是美國輸不起嗎?我看恰好相反,輸不起的是中國媒體。

 

首先,國際奧運委會根本沒有沒有官方正式的排名。

 

《奧林匹克憲章》開始就道出:「體育運動是每個人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能力在沒有任何歧視的環境下進行體育運動,在體育運動的交流中追求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進而更加深入的體會奧林匹克精神。」奧運的象徵是五環,是把全球人民連接在一起,而不是按國家去割裂開來。在奧運精神下,運動員取得名次,甚至參與競爭,就是勝利。因此,以各國為單位進行獎牌數或者金牌數排名,違反了奧運精神的宗旨。這就是爲什麽奧運會沒有正式排名的原因。

 

在《奧林匹克憲章》第一部分第六條第一款中有:奧林匹克運動會是「運動員個人之間和隊伍之間」的比賽,「不是國家之間的比賽」。(The Olympic Games are competitions between athletes in individual or team events and not between countries.)

 

第五部分第57條更直接了當地說:「奧委會不進行國家排名」(The IOC and the OCOG shall not draw up any global ranking per country. 」

 

可見,既然奧委會沒有官方認可的正式排名,就根本沒有所謂的公認的「國際規則」一説。

 

根據這個原則,奧委會長期以來都沒有獎牌榜排名。直到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才第一次在會後給出一份「出於資訊目的的非正式的獎牌表格」。並在網站上注明:「奧委會不承認國家排名,這個表格僅作爲展示資訊之用。(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does not recognise global ranking per country; the medal tables are displayed for information only. )

 

當時的表格按照「金牌優先」的次序排行,團體項目則通通算爲按照一塊金牌。當時互聯網還沒出現,於是表格很死板,只能用一種方法排。但現在奧運會官網上有獎牌榜,實際上靈活地提供了兩種排名方式,一種是「金牌優先」,一種是「獎牌總數優先」。可見,兩種方式都存在,而且都不是「正式排名」。

 

其次,美國「自古以來」就有按照獎牌總數排行的情況。

 

長期以來,獎牌排名都是各國新聞機構自行統計的產物。在1992年之前,更是連奧委會的「參考表格」也沒有。所以按照哪種方式進行排列,完全是各國甚至每個媒體的習慣問題,根本沒有什麼一定的標準。每個國家可以不同,同一個國家的每個媒體也可以不同。每只要不是共產主義國家那種「國家規定只能有一種排名方式」的情況,這些其實都新聞機構自己説了算。

 

在中國以前的「金牌至上」的原則指導下,中國不出意外地全國統一採用「金牌優先」的方法。但在美國,沒有「全國統一」一説,於是,各個新聞機構喜歡怎麽排就怎麽排,無論是「金牌優先」,還是「獎牌總數優先」都存在。

 

記得在2008年奧運,中國首次在金牌數目中超過美國,於是才有媒體大驚小怪地注意到「美國用獎牌總數優先」,繼而質疑美國「輸不起」,「故意」地搞出這套排行方法把中國放到第二位。

 

當時,筆者就撰文指出,美國很早之前就存在兩套排名方法,因媒體而異。總的説來,還是總數優先的更多。採用排名方面,既非「輸不起」,也更不可能是「故意針對中國」。

 

當時,筆者就搜集了一些按照獎牌總數排名的證據,現在就可直接重新貼出來,它們都來自2008年之前的歷屆奧運,美國主流媒體或體育媒體對奧運排名的截圖。

 

1996年亞特蘭大夏運會,紐約時報按照獎牌總數排名。這裏要注意排在第2位的德國金牌只有20枚,少於第3位的俄羅斯的26枚。

 

1996年亞特蘭大夏運會,紐約時報按照獎牌總數排名。這裏要注意排在第2位的德國金牌只有20枚,少於第3位的俄羅斯的26枚。(圖片擷取自網路)

 

1998年冬運會,CNN按照獎牌總數排名。這裏注意第4位的奧地利金牌只有3枚,第5位的加拿大金牌卻有6塊。(圖片擷取自網路)

 

2000年夏運會的CNN,按照獎牌總數排名。這裏注意第10名的韓國只有8枚金牌,第11名的羅馬尼亞有11枚金牌。(圖片擷取自網路)

 

2002年冬運會的體育範例網站(SI網)按照獎牌總數排名。這裏注意第5名的奧地利金牌只有2枚,少於第6名的俄羅斯。(圖片擷取自網路)

 

2004年夏運會的雅虎排名,按照獎牌總數。這裏第3名的中國有32枚金牌,而第2名的俄羅斯只有27枚金牌。(圖片擷取自網路)

 

2006年冬運會,雅虎按照獎品總數排名。這裏注意到,第3名的加拿大有7塊金牌,第4名的奧地利有9塊金牌。(圖片擷取自網路)

 

鐵一般的證據説明,美國各媒體按照獎牌總數排名,是「自古以來」,根本不存在所謂「針對中國才改排名方式」的事。因爲在2008年之前的奧運,無論怎麽排,美國都在中國的前面。

 

2008年,中國媒體對美國的排名方法不熟悉情有可原,因爲2008年之前,美國無論金牌還是獎牌都排在中國的前面,對中國來説沒有差別,當然也不會有中國人特別留意美國怎麽排。

 

但經過2008年之後,中國媒體對此應該不再陌生,這時又重新掀起「美國人針對中國改排名」的謊言,這就耐人尋味了。更奇怪的是,中國在很多問題上堅持「沒有國際標準」,偏偏在奧運獎牌排名這種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上,就忽然有「國際標準」了。

 

第三,獎牌榜按照金牌優先還是獎牌總數優先,沒有哪個更合理。

 

當然,金牌的分量一定比銀牌重,銀牌比銅牌重。這樣看來,把三塊牌一視同仁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一個國家,只得了一塊金牌,卻排在十塊銀牌的國家前面。這樣同樣是不合理的,同樣無法真正反映了這個國家的體育競技表現。

 

更何況,是不是所有金牌都應一視同仁,這同樣很有爭議。一些項目,比如沙灘排球,從開幕式之前就開始比賽,每天不間斷打了不知多少場比賽,到了尾聲還累死累活地在打。一些團體球類項目,十幾個人上場打,至少打七八場才能奪冠。反觀一些項目,比如射擊,每個項目從初賽到決賽射擊,短短半天就比完。它們的分量應該是一樣的嗎?

 

即便在同一個大項金牌的分量也不同。就説體操,團體金牌和個人全能金牌,體操界裏誰都知道分量是最重的。但在金牌榜上,卻和單項金牌都是一塊。前幾天中國在團體和全能上「失金」都說體操大滑坡要反思;到了最後兩天拿了3個單項金牌,又説體操選手史上最成功。這是搞笑嗎?其實滑坡是不錯的,因爲大家都知道團體和全能才真實反映體操的整體實力。但「史上最成功」也沒錯,反映在金牌上確實如此。這恰好證明把所有金牌都一視同仁是有問題的。

 

這也説明了,無論是金牌優先,還是獎牌總數優先,都無法完全反映這個國家的體育成績。當然,也有人認爲,應該按照分數排,比如金牌5分,銀牌3分,銅牌1分;也有人提出,應該把團體項目根據參與人數調整金牌數量(比如一塊足球金牌算成三塊金牌)。這些建議都有一定道理,但複雜的排名系統,肯定無法達成共識,事實上也沒有必要,因爲就根本違反了奧運比賽的初衷。

 

由此可見,無論是金牌優先,還是獎牌總數優先,還是複雜的系統,都無法令人滿意。因此,爲此斤斤計較,根本小題大做。

 

第四,美國和中國誰更輸不起?

 

從以上討論可知,美國媒體沒有因爲「輸不起」,才採用「獎牌總數」。事實上,美國一向對金牌總數都不是非常重視,至少沒有完全以金牌為導向。美國傳媒在報導的時候,也總強調「得牌已經很不錯了」。今年同樣如是。這裏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今年新增加的田徑項目,男女混合4x400米接力。本來,無論男子還是女子,美國的4x400都是非常有實力拿金牌的。於是,沒有理由男女混合4x400米會拿不到。然而,美國只拿了一塊銅牌,原因是派出的選手都是二線選手,其他國家倒都是精英全出。在初賽中,美國就是以二線選手出戰,表現已不太好(甚至出現站位錯誤的怪事,後來申訴才獲得決賽資格),如果美國重視金牌總數要爭金的話,沒有理由在難得重獲決賽資格後,還放著一綫好手不上(規定可換人)。然而,美國上的還是那幾個。可見,美國寧願讓二線選手「利益均沾」也拿個牌,比一定要奪金放在更前。

 

第二個是今年的拜爾斯事件。體操女皇拜爾斯是美國女子體操隊奪牌的保障。拜爾斯在團體比賽開賽後突然退賽,不但令美國少了王牌,還不能換人頂上,美國團體「痛失金牌」,拜爾斯是「罪魁禍首」。然而,美國全國上下幾乎都一致支持拜爾斯,罕有的質疑聲音很快都偃旗息鼓了。

 

從運動員層次,美國運動員若大熱倒竈憾負,雖多少會失望,但絕大多數依然表現出風度。特別是田徑場上的「老黑」,這次多個比賽「掉鏈子」得銀牌或銅牌,但都和冠軍道賀,還興高采烈地披上國旗慶祝。

 

具體到這次奧運說美國「輸不起」更不懂美國國情。事實上,本屆比賽是美國整體最不關心金牌總數的一次。美國籃球輸球,美國女足輸球,在前總統的帶領下,都一大堆美國人幸災樂禍,大喊輸得好。唯恐他們輸得不夠多(這種罵是真心不想他們贏的罵,不是恨鐵不成鋼那種罵)。你會認爲美國會「輸不起」?

 

反觀中國,不可否認,最近中國確實曾逐步嘗試扭轉「金牌至上」意識。中國也開始向美國學習,強調宣傳「得牌也很不錯」。在前一階段,日本金牌追平中國,中國媒體發出的文章是《日本金牌榜比肩中國又如何?國人已不再唯金牌論了》,以爲這是真的。

 

最近中國確實曾逐步嘗試扭轉「金牌至上」意識,但實際證明,到了「關鍵時候」就不再是這種論調了。(湯森路透)

 

但實際證明,平時説得再好聽,到了「關鍵時候」就不再是這種論調了。筆者瀏覽中美兩國的體育論壇,其中中國論壇(虎撲)上的帖子主要討論的是「慶祝美國掉鏈子」、「美國能否追上中國」、「美國還有多少衝金點」,美國論壇(reddit)上,根本沒有多少金牌總數的討論。兩個人民,誰更在意金牌,誰更在意排名,一看而知。

 

其實,如此針對美國的「獎牌榜」,本身就是一種過度重視排名的明證。如果不重視,爲何盯著美國民間的媒體如何排獎牌不放呢?這種只能自己排第一,不能別人排第一,不是「輸不起」是什麽?

 

在中國桌球混雙輸給日本之後,中國社交媒體對日本選手伊藤進行網絡欺淩,從打球姿勢、到外貌、到所謂「人品」,發動潮水般的攻擊,攻擊是如此猛烈和不堪,最後伊藤不得不清空微博。在中國女單「復仇」之後,中國社交媒體還不放過伊藤,繼續做各種「醜圖」進行抹黑。伊藤堂堂正正地贏了中國人,中國人有這種反應,是誰輸不起呢?

 

在中國體操男子個人全能項目,中國運動員以0.4分的劣勢輸給了日本選手。中國輿論同樣大肆指責「裁判不公」。其實,中國選手自己忘了向裁判致敬被扣0.3分,這明明白白地寫在規則上,而且就在本屆團體賽,已有另一個中國選手同樣忘記致敬被扣0.3分,中國選手不吸取教訓「梅開二度」又能怪誰?這個中國選手在發現忘了致敬後又擅自跑上臺重新致敬,其實根據規則可再扣0.3分(屬於幹擾其他選手比賽),裁判已手下留情了。況且,即便沒扣那0.3分,中國選手不也落後日本選手嗎?這件事本來毫無爭議,結果不但自媒體和體育記者抨擊裁判,就連很多前體操運動員,理應明白一切,也在通通指責「裁判不公」。

 

同樣在體操項目中,有中國前體操金牌選手擔任直播解説時,每當外國運動員出場,就不斷在說「希望他失誤」、「怎麽不失誤」、「哈,真的失誤了」。有這種惡劣的心態,是誰更輸不起?而偏偏他還能在中國大帶流量,叫好者眾。這説明,這種「輸不起」的心態,還大有市場。

 

看來,中國要擺脫「金牌至上」和「輸不起」,還有很長的路。

 

※作者為旅美學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