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蒙冤的孫立人將軍

單永信 2021年11月17日 07:00:00
孫立人將軍的悲劇人格在於,他是最不像傳統軍人的現代軍人。(維基百科)

孫立人將軍的悲劇人格在於,他是最不像傳統軍人的現代軍人。(維基百科)

往日的回憶

 

時間回到1988年11月底一個再平常不過的週末,父親大清早就穿戴整齊彷彿要去參加喜慶,殊不知那天對他而言比喜事更令人興奮!作為平日穿著樸素的老師,除非婚喪喜慶大事,不會正式到西裝領帶,為慎重起見還特別要我把他的皮鞋擦亮,正式到只差沒有焚香沐浴!看爸爸春風滿面出於好奇而問去處?父親故作神秘只留下句:為「老長官慶生」,筆者當時一頭霧水到底誰是口中的老長官? 晚上到家才跟我分享這愉快的一天!因為就在慶生會上遇到了許多長年從都不敢聯絡的往日同袍,當年分別時都還是軍中的羅漢腳,再聚首毛頭小夥多已成為爺字輩,白雲蒼狗讓人不勝唏噓!原來口中的老長官就是孫立人將軍,過去三十年父親一直低調曾經在孫將軍麾下於鳳山練兵的往事,將軍出事後舊部不敢再聚以免受株連,明知長官有冤卻也無處可訴,心中暗自佩服父親能將秘密埋藏心中三十年,想必昔日戰友也是如此低調度日的。

 

血戰淞滬

 

我們對於孫將軍的目光常為其清華大學與留學美國普渡大學,土木工程及維吉尼亞軍校畢業的高學歷吸引,而容易忽略其人是位打過硬仗並百戰餘生的軍人,在民國初年仍然盛行好男不當兵的觀念,軍人能有如此學識非常不易,理論上具備這樣的專業,即使在各行各業都有待遇極好的工作等著,知識份子能讀到大學都屬鳳毛麟角更何況放洋?作為當時中國極其稀有的留洋派卻選擇軍人刀口舔血的職業,不但獨樹一格且在當時的中國軍人鶴立雞群,以下筆者還會用到很多當時,因為我們無法用現下狀況衡量上個世紀的環境而只能儘量揣摩,但他不是靠的不是學歷而是真本事硬功夫,一步步從基層帶兵官成為一代名將。

 

返國後於財政部稅警總團駐紮在江蘇海州的第四分團團長。稅警總團是抗戰前一支非常獨特的軍事力量,望文生義必是用於緝私徵税的警力,但在財政部長宋子文苦心經營下,卻擁有絲毫不遜於精銳國軍的火力與編裝,所以雖然名義上直屬財政部,卻絕對勿為名稱內的「警」字所迷惑,因為這就是支不折不扣的準軍事力量!在上海部屬這樣半警半軍的單位其來有自;長江三角洲是國民政府稅收之重鎮,上海偏偏又有各國租界交錯其中,因此以「警」為名的兵力駐紮在此可以降低政治敏感性,順便可以增加上海週邊的軍事實力應付突發狀況,從而增加日軍駐紮租界內海軍陸戰隊正面壓力。

 

這樣的部署就曾經在1932年1月28日發生上海「一二八事變」於短時間內就加入稅警總團的兵力支援當時的第十九路軍抗擊日軍。因此在1937年爆發的八一三淞滬會戰,中央軍與各地之師會匯集上海自然也不會落下稅警總團這般精銳,孫立人率領第四團血戰周家橋兩週內死傷慘重,連其本人也因受砲擊而身負重傷之後被宋子文送香港就醫,所以雖然是難得的高學歷將領,但也是爬過屍山血海的百戰之餘,而非紙上談兵空有其名之將。

 

揚威異域

 

歷經淞滬會戰的巨大傷亡使稅警總團剩餘兵力整編後改隸屬其他部隊,1941年11月,孫將軍指揮重整後的稅警總團改編為新編第38師加入滇緬作戰,也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英屬殖民地的緬甸對當時的中國有非常重要,因為當時海岸線盡失,緬甸仰光成為中國唯一能得到軍火的入口港;另一方面當時剛成為同盟國的一員,赴緬甸支援潰中的英軍有其必要性,所以赴緬作戰都是國軍的精銳之師,其中甚至包含當時中國唯一的機械化部隊第200師。1942年4月孫立人奉命為日軍圍困的英軍解圍,孫將軍以所屬113團僅八百餘人兵力,在部分英軍坦克與火炮配合下擊潰優勢日軍,救出包圍圈中英軍七千餘人及西方記者,譜下遠征軍入緬作戰史上最輝煌的仁安羌大捷,也使孫將軍一戰成名,並榮獲英王授予之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但是本戰也暴露出英國於緬甸戰志低落的殘酷現實,與當時中國亟需滇緬公路生命線的重要性完全不同!否則包圍圈內擁有坦克與重炮的七千英軍不可能衝不破日軍包圍,而產生需要113團之八百餘人拯救的怪事?國軍雖然有如此局部勝利,最終還是不敵英軍根本沒有付出代價守住緬甸的考量,因為其主要戰略著眼點在確保印度,也因此造成遠征軍不得不撤退回中國境內的潰敗,時任副司令長官的杜聿明,堅持率軍翻越野人山回到雲南,這點與作為下屬的孫立人打算在部隊最小損失下退入印度的想法完全不同,以致二人分道揚鑣!也埋下了日後在東北不合的因子。

 

事後證明翻越野人山幾乎是死路,全軍四萬人入山居然只有八千人出山退至雲南,原始森林中的兇險讓人難以想像!轉往印度的孫立人將軍及廖耀湘將軍,之後被譽為「東方隆美爾」的孫立人與號稱「叢林之虎」的廖耀湘分任新一軍軍長與新六軍軍長,並且以勢如破竹之勢於1945年初消滅了緬北日軍勢力。

 

既生瑜何生亮

 

1946年3月新一軍進入東北參加國共內戰,一開始國軍具有壓倒性優勢,不論在人數與裝備上都完全輾壓共軍,由上到下全套美式裝備的新一軍是共軍心頭之患,甚至流傳「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的說法,可見當時實力尚不穩的共軍如何忌憚此部隊,初期血戰都有其身影,後來表現和孫立人與上司杜聿明的相處狀況有絕對關係,因為不是冤家不聚頭,新一軍抵達東北後受東北保安司令部司令杜聿明節制,兩人之前在緬甸種下的心結此刻又擴大發酵 ,杜聿明視孫立人為桀驁不馴下屬,而孫立人認為杜聿明雖然是十足的蔣介石的嫡系將領,但二人卻在東北戰事的部署上看法完全相左,兩人嫌隙達到互不信任的地步,由曾經的爭議可以看出上下不合到何種地步。

 

孫立人覺得杜聿明的調兵遣將中帶有私心,好處都給同為黃埔系的新六軍軍長廖耀湘,以致在國共兩軍激戰的四平外圍血戰月餘的新一軍沒有拿下打進四平的首功。反讓相對損失輕的新六軍廖耀湘率先入城,這引起了孫立人對杜聿明的不滿。隨後1946年5月杜聿明指派新一軍救援防守海城的第60軍184師,孫覺得這又是個考慮東北國軍派系狀況的不合理命令,因為新一軍當時位置離海城甚遠,捨近求遠下有許多友軍距離更近,在此當口,孫將軍要求參戰至今連續參加二個月四平血戰的新一軍休整,杜聿明不許,多次表達所請後,孫又藉蔣介石巡視東北時提出同樣請求獲准!

 

從此孫杜二人關係再無修復可能,因為杜聿明視孫立人為越級報告的下屬。竊以為此不合與雙方的私德無關,而純為上下級相處的新仇加舊恨所致。杜聿明為抗日及國共內戰時,國軍難得之帥才而且屢建戰功,這從往日在緬甸及後來在徐蚌會戰的表現可以看出,因為他在之後的徐蚌會戰中被俘,所以台灣的著墨甚少。但當時東北將帥不合的後續影響是巨大的,共軍未能在羽翼未豐的1946年被消滅,以致日後局勢完全改觀,由鼎盛至糜爛不過兩年!

 

蔣介石考量鑑於孫立人和杜聿明不和,所以明升為南京剛成立的陸軍訓練司令部,負責全國新軍訓練的虛職,實為將孫調離東北以避免帥將間的衝突,後又於1947年11月調整至台灣,任代理陸軍總司令並兼陸軍訓練司令負責國軍訓練事宜,因此他早在國共情勢逆轉前,就已赴台任職而終生未返大陸,個人認為孫的調任對於東北戰事有不利影響,當初要求渡過松花江後直接攻佔哈爾濱的構想與杜相左,後來也證明未攻下哈爾濱的是東北戰事是相當大的錯誤,以致共軍後來得以從北滿東山再起,最後席捲整個山海關以北! 然而對於孫將軍個人卻是非常大的人生轉折,因為東北最後的敗局不會因新一軍而產生結構性變化,三易其帥使東北「剿匪」始終未能統一方略,最後落於被動挨打反為匪逼出東北!名列國軍「五大主力」的各軍長中只有他及胡璉能夠安抵台灣,張靈甫與邱清泉都身死殉國,廖耀湘兵敗被俘。

 

鳳山練兵

 

孫將軍調至台灣練兵時,這樣的人事安排算是投閒置散,當時國共雙方都不曾預料到戰局變化如此之快,他將陸軍訓練司令部遷到臺灣鳳山,並從往日其新一軍抽調幹部,一同前往臺灣從頭開始訓練新兵,雖然沒有往日在東北的美式一流裝備,往往甚至頭戴斗笠,但卻能完全遠離大陸戰事而專注部隊訓練,其中第201師就是整訓後的範例,該師在台訓練期間,由意志消沉之師改頭換面為驍勇善戰之旅。

 

在台灣接收新兵後,班排帶兵官多是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與訓練班軍士隊,可說是從頭到尾在台灣重建的國軍武力,完全沒有昔日國軍在大陸的包袱。孫立人相當重視基本戰技,不但在官兵飲食,紀律與儀容上更要求練出支浴火重生的隊伍;射擊技術與體能訓練,完全承襲了在印度蘭姆伽訓練出新一軍的效率,本單位在派赴金門作戰前已脫胎換骨,於1949年有關台灣存亡的古寧頭戰役,打出良好戰績而獲得蔣介石頒發虎旗褒揚,並被評為本戰首功!

 

將軍百戰身名裂

 

1949年9月1日,將軍就職臺灣防衛司令,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在台復行視事,重新任中華民國總統,當時由大陸撤退的嫡系國軍尚未完全抵達台澎,在台以久的孫立人掌握了在台主要國軍,這是蔣最忌憚處,因為孫從來不是其親信班底,非其黃埔學生,做事風格更像西方軍人,而不是傳統軍人自曾國藩以下奉行忠於長官的治軍理念,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孫立人對於「軍隊國家化」的強烈追求,這點在當年忠於黨國的思想下與後來蔣經國在軍中推行的政工體制多有扞格,1954年6月蔣介石將孫立人明升暗降為無實際軍權之總統府參軍長。

 

1955年5月爆發下屬郭廷亮匪諜案,蔣以莫須有的罪名羅織孫將軍入罪,實為避免美國以孫代蔣,長達33年被軟禁在台中市向上路寓所,此案許多舊部被牽連,所有媒體再也沒有出現其人消息,直到1988年才恢復他的自由,兩年後一代名將以89高齡與世長辭!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形容孫將軍遭遇非常貼切,作為國軍中一枝獨秀的非黃埔系將領,欲達成軍隊國家化理想而受人妒忌可想而知,傳言美國圖謀欲立孫代蔣純然子虛烏有,至少其本人並無此心,非常簡單的理由可以證明:如果他有此企圖,蔣來台立足未穩之際,孫將軍大可利用此時機行改朝換代之事,何必等到1955年?美國人心中傾向於他而非蔣乃人之常情,畢竟孫受美教育,具有西方思維又是少有聞名與國際的國軍將領,就美方於1949年後對於蔣介石政權具有強烈懷疑之際,私下青睞孫是合情合理的。

 

孫立人將軍的悲劇人格在於,他是最不像傳統軍人的現代軍人,受到西方教育影響而有獨立思考習慣,接受不合理命令會勇於挑戰上級,這些在歐美軍隊都是相當稀鬆平常之事,卻與當時只會接受和執行命令,而不重思考的國軍習慣相異,此種取高和寡的狀況即使到如今國軍同樣存在,也因此使孫成為上司眼中釘, 甚至始終不為蔣介信任的主因!

 

筆者感嘆將軍沒有血灑沙場,卻因黨國的內鬥與猜忌終老此島,用辛棄疾詞中「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首萬里故人長絕」形容孫將軍一生再合適不過,不但身經百戰,卻也因名聲太顯而無端受屈被軟禁直到晚年,難以想像在人生黃金歲月無法離開家門半步,長年在四方天地坐看每天日升月落是何種滋味? 希望這種枉死風波亭的沉冤不會再現!

 

※作者為關注近代史與戰史和時事的工程人,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學士及紐約佩斯大學MBA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