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普丁的「軍事不干預主義」就是鼓勵中共犯台

郭寶勝 2022年03月06日 00:00:00
一旦普丁用武力成功控制烏克蘭,緊接著就會對整個歐洲動手。(美聯社)

一旦普丁用武力成功控制烏克蘭,緊接著就會對整個歐洲動手。(美聯社)

普丁超出大多數人的意料、悍然發動對獨立主權國家烏克蘭的侵略戰爭,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西方國家一再宣示北約不會出兵烏克蘭、西方不會直接軍事干預,普丁掌握這個底線後就更加壯膽來肆意妄為。戰爭開始後,烏克蘭總統澤林斯基也多次請求西方及聯合國安理會仿照伊拉克、利比亞案例在烏克蘭上空設立禁飛區,但均遭到北約和西方國家拒絕。

 

北約及西方國家不派兵進入烏克蘭、不設禁飛區的原因,一是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不適合北約憲章第五條集體防衛(Collective Defence)的條件,二是一旦北約與俄羅斯直接交鋒,就會引起世界大戰,俄羅斯可能會對整個歐洲和北美投擲核彈,世界要承受的成本會無限擴大。除以上原因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的國際行為準則和國際秩序,不允許西方國家主動干預烏克蘭戰事。很多人現在斥責拜登、強生、馬克宏等西方領袖的怯懦,其實他們不是懦夫,他們都是願意遵守目前國際規則下不干預主義(Non-interventionism)的正人君子,問題不出在他們身上,問題出在目前國際秩序下的不干預主義上。   

 

當前由西方國家締造的國際秩序,最初的源頭是歐洲在1648年簽訂的韋斯特法利亞條約(Peace of Westphalia)。該條約是歐洲在經過三十年宗教戰爭(The Thirty Years』 War)後痛定思痛簽下的規範國際秩序的重大約定。該條約強調每個國家都擁有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能以他國的內政、宗教、政治制度等原因干預他國內政和發動戰爭。這個條約保證了歐洲近兩百年的和平,後來雖然在拿破侖戰爭、一戰、二戰中遭到破壞,但是二戰後,韋斯特法利亞條約成為聯合國憲章規範國際秩序的基石。聯合國大會1965年12月21日也通過了《關於各國內政不容干涉及其獨立與主權之保護宣言》的第2131號決議,再次強調不得幹涉各國內政的不干預主義。   

 

然而從二戰後至今,不干預主義非但沒有阻止獨裁專制國家對他國的侵略與干預,反而對民主國家主張國際正義、懲治霸權獨裁者設置了巨大限制。一方面,獨裁專製國家一再違背不幹涉主義破壞國際秩序。如前蘇聯,曾武力侵略阿富汗、捷克斯洛伐克等國,也如俄羅斯侵略喬治亞、吞併克里米亞,目前正在侵略烏克蘭全境,他們公然違背不干預各國獨立主權及內政的聯合國準則,野蠻挑戰國際秩序。另一方面,西方各國及民主國家,卻在不干預主義的束縛下,對他國發生的人權災難、民主政權被顛覆、國家被侵略,都愛莫能助、束手無策。   

 

緬甸民主政府被軍政府顛覆、委內瑞拉獨裁者鎮壓民眾、新疆發生種族滅絕、香港被中國違反國際條約徹底吞併、俄羅斯悍然吞併克里米亞、野蠻侵略烏克蘭等等,西方民主國家都以不干預主義為理由旁觀坐視,頂多進行口頭譴責和經濟制裁,毫無進行軍事干預的想法和衝動,因此國際間非正義行徑得不到絲毫矯正。在這次烏克蘭事件中,西方首腦多次言明不派軍隊進入烏克蘭,這似乎是很遵守國際規則、遵循國際不干預主義,但其實也給侵略者壯膽、任其橫行霸道、肆意妄為。如此發展下去,不僅烏克蘭大部分會被吞併,而且也會給習近平等國際社會大小獨裁者們壯膽,讓他們繼續發動各地的侵略戰爭!  

 

二戰後,不干預主義非但沒有阻止獨裁國家對他國的侵略與干預,反而對民主國家主張國際正義、懲治霸權獨裁設置了巨大限制。(美聯社)

 

在此方面,只有雷根、小布希和柯林頓總統是個例外。雷根在任時施行雷根主義(Reagan Doctrine ),就是積極主動軍事干預國際非正義事件,如民主國家被侵略、被政變等,並用低烈度戰爭遏制蘇聯勢力在全世界的擴張。雷根主動向全球反共抵抗運動和軍事組織提供了公開和秘密的援助,積極干預第三世界國家反獨裁、反共產主義運動。1983年10月25日美國後院格瑞納達發生軍事政變推翻了合法民主政府,美軍隨即登陸格瑞納達,將不得人心的軍事政變集團徹底殲滅。雖然國際社會當時認為美國有違不干預主義的國際規則,但雷根的行動得到瑞納達各階層人民的廣泛支持。10月25日被格瑞納達定為國定假日,稱為感恩節!   

 

2003年3月20日,美國總統小布希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過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並占領巴格達,俘獲獨裁者薩達姆。之後美國重建了伊拉克政權,伊拉克已成為中東地區最大的民主國家。雖然國際社會和美國學界至今將這次戰爭定性為侵略戰爭,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美國伸張民主價值、鏟除獨裁政權的國際正義之舉,值得肯定。   

 

另民主黨總統柯林頓與北約,以種族滅絕為理由,對南聯盟進行轟炸,從1999年3月24日持續至6月10日,終於迫使犯下種族滅絕、戰爭罪等的獨裁者米舍洛維奇投降,使南斯拉夫、科索沃等地恢復和平。此次行動雖然未經聯合國授權,而且對象是對北約會員國並未造成威脅的國家。但美國和北約的正義行動受到一致好評,這是干預主義的又一次勝利。   

 

目前,普丁正採取攻占車臣模式對烏克蘭各大城市進行狂轟濫炸,雖然烏克蘭人頑強勇敢的抵抗力不容低估,但是由於軍事力量懸殊,烏克蘭形勢非常危急,而一旦烏克蘭淪陷,那麽鄰國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喬治亞就會受到威脅。按照歷次世界大戰的規律,侵略者如德日法西斯一旦發動戰爭機器,就不會停止下來。

 

故烏克蘭之後,俄羅斯侵略歐洲和北約盟國是大概率的事情。而與其今後與俄羅斯發生直接對抗,還不如今天就應該直接在烏克蘭境內打擊消滅俄軍。美國和北約不能對烏克蘭作為主權國家淪陷而坐視不理,也不能對俄軍在烏克蘭境內造成的生靈塗炭、哀鴻遍野無動於衷,北約最該拿出雷根、小布希或柯林頓時期的干預主義政策,直接派兵干預俄羅斯在烏克蘭境內的野蠻侵略。   

 

烏克蘭雖不是北約成員,但正如出兵伊拉克、轟炸南聯盟時,美國和北約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種族滅絕等為理由一樣,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罄竹難書的種種暴行,篩選出幾件就足以成為北約實施軍事干預的理由。如普丁的多次核威脅、控製了歐洲最大的核電站有可能導致核泄漏、對烏克蘭人慘無人道的屠殺滅絕等等。   

 

也有人認為一旦北約與俄羅斯開戰,將會是核大戰,所以絕不應直接開戰。這個理由也正好被普丁利用,用核威懾(Nuclear deterrence)迫使北約不敢軍事援助烏克蘭。其實根據曾經是美國政治學會會長的著名國際政治學家Kenneth Waltz的理論,核武是終極的純防禦性武器,其威嚇力正在於其不可使用性。 兩個擁核國家,都擔心對方會毀滅自己,故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都能保持相對和平與穩定。如冷戰期間美蘇兩個擁核超級大國之間反而保持了和平、沒有直接衝突,更沒有核大戰。那麽北約與俄羅斯如果交戰,雙方也會因為擔心導致地球末日而不會使用核武,戰爭仍然會以常規武器狀態出現。   

 

故而北約和美國的當務之急,就是積極準備軍事干預烏克蘭戰爭,或設禁飛區,或先派某一北約盟國軍隊參戰,最終要把俄軍的侵略和普丁的圖謀消滅在烏克蘭境內。否則普丁就會很快武力控制整個烏克蘭,緊接著對整個歐洲動手。更嚴重的是,如果任整個烏克蘭淪陷、北約不軍事干預,那麽就會極大地鼓勵中共政權,讓習近平有足夠的膽量和資源來侵略台灣、來突破第一島鏈跟美國叫板!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會全面開花,全球形勢會非常兇險。我們期望西方國家領袖及其智囊們能夠作出睿智的抉擇與決策,將第三次世界大戰阻止在初發階段!

 

※作者為獨立評論人、旅美中國異議人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