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下的歐洲糧倉:烏俄戰爭與全球糧食危機

劉翎端 2022年03月27日 07:00:00
烏俄戰爭除造成糧食供應短缺,全球肥料價格也因俄羅斯、白俄羅斯受國際經濟制裁、暫停自身肥料出口而升高。(美聯社)

烏俄戰爭除造成糧食供應短缺,全球肥料價格也因俄羅斯、白俄羅斯受國際經濟制裁、暫停自身肥料出口而升高。(美聯社)

烏俄戰爭自二月底開打迄今,除造成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上漲,小麥、玉米等農產品價格亦增高。由於烏克蘭與俄羅斯合計供應世界近28%的小麥、近15%的玉米(圖1),且烏克蘭素有「歐洲糧倉」之稱,近年在氣候變遷等衝擊下,農作生產及物流出口已屢受影響。若戰爭與衝突事件持續,恐進而導致全球糧食供應危機,茲分述如下。

 

圖1、2020/7-2021/6全球小麥及玉米出口量(資料來源:作者繪製自 “World Wheat, Flour, and Products” “Trade World Corn Trad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

 

鬆綁土地買賣禁令,地能否盡其利?

 

烏克蘭的農耕面積在歐洲國家中居首,計33,777千公頃,且超過六成由肥沃的黑土所構成(圖2)。蘇聯解體後,土地多為寡頭或跨國企業所掌控,政府遂於2001年施行買賣禁令,以遏止國營土地私有化,但長期下來,土地交易不活絡、灌溉排水設施等投資亦受限。為充分發揮農耕資源,其國會於2020年通過土地改革法案、2021年7月起取消買賣禁令,然過半數民眾認為土地私有化會再次讓寡頭與跨國企業得利,而表態不支持,至今土地改革政策效益未顯著。

 

圖2、歐洲農耕面積前五大國家:(資料來源:作者繪製自“Agricultural land (indicator)”OECD /2022)

 

戰事對農業的多重衝擊

 

除土地政策效益未明外,近年烏國亦經歷農工業部門轉型為服務業、農業勞動力下降的趨勢,自2010年至2017年,其農業勞動人口由409萬人銳減至249萬人以下,降低近4成(圖3)。而烏俄戰爭更直接對農業部門造成多重衝擊,包含延誤三月初的春耕播種期,農業勞動力因備戰或逃難而流失,港口關閉、農產出口受限。

 

圖3、2010-2017烏克蘭農業人口變化:(資料來源:作者繪製自〈ILOSTAT database [employment by sex and economic activity]〉,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2020)

 

此外,俄羅斯的入侵軍隊也蓄意轟炸烏國境內多處耕作設施,強迫佔領區人民以農用機械支援俄軍前線工事。烏克蘭政府則表明將推出耕作計畫,鼓勵農民盡可能進行播種。然而,其所面臨的難題,不僅是現階段如何在戰火下維繫農業設施與農民人身安全,後續還可能有農地砲彈殘留,土壤水源受重金屬或輻射汙染等潛在危害。

 

缺糧引發社會動盪,中東與北非地區首當其衝

 

2020年烏克蘭小麥主要出口到中東與北非地區,例如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葉門、土耳其,亞洲地區則為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圖4)。

 

圖4、2020年烏克蘭小麥出口量與出口國家分布(資料來源:作者繪製自〈UN Comtrade Database〉,United Nations/2020)

 

烏克蘭的玉米出口,則以中國為主,歐洲地區的荷蘭、西班牙次之,以及中東與北非地區的埃及、土耳其、伊朗、以色列、阿爾及利亞等國(圖5)。當中許多中低收入國家已面臨民主體系脆弱、政局不穩、貪腐、難民等問題,缺糧會使民生物資價格波動、民眾對政府產生怨懟,進而增加衝突發生的機率。烏俄戰爭開打三週至今,這些情形已逐漸浮現於部分中東與北非地區的國家。

 

圖52020年烏克蘭玉米出口量與出口國家分布(資料來源:作者繪製自〈UN Comtrade Database〉,United Nations/2020)

 

烏俄戰爭除造成糧食供應短缺,全球肥料價格也因俄羅斯、白俄羅斯受國際經濟制裁、暫停自身肥料出口而升高。近期可預見糧食和肥料短缺對發展中出口國的直接衝擊,然而戰火對農業勞動力、工作場域及土地生態等危害,後續也將造成長期甚至跨世代的影響。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政策分析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