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咬碎敵人 萬邦來助

王文勝 2022年04月05日 00:00:00
芬蘭在冬戰中重創蘇聯紅軍的信心,但也讓蘇聯軍方和史達林意識到蘇聯紅軍的一大堆弱點。(維基百科)

芬蘭在冬戰中重創蘇聯紅軍的信心,但也讓蘇聯軍方和史達林意識到蘇聯紅軍的一大堆弱點。(維基百科)

歷史上唯一一次把敵人咬得粉碎卻沒有得到實際幫助的只有一次:芬蘭第一次冬季戰爭。但那一次之所以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援助,是因為挪威和瑞典擔心得罪納粹德國,雖然納粹德國也支持芬蘭,但對英國與法國援助芬蘭削弱德國勢力的作法無法接受。

 

但即便如此也有大量的志願軍進入芬蘭,協助芬蘭國防軍對抗蘇聯紅軍的入侵,最後蘇聯用非常不符合成本效益的代價拿下芬蘭的卡累利阿峽谷、薩拉、雷巴奇半島、芬蘭灣的4座島嶼和租借漢科半島給蘇聯30年,這一場戰爭重創蘇聯紅軍的信心,但也讓蘇聯軍方和史達林意識到蘇聯紅軍的一大堆弱點。

 

事實上翻遍所有歷史,小國被大國入侵,或者弱國被強國入侵,前者沒得到幫助的狀況只有一種:就是你撐得不夠久。最有名的就是波蘭,不過拿波蘭比有一個比較不公平的地方在於,當時英國的情報單位透過義大利墨索里尼拿到的消息是,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實際上當時波蘭軍力並不差,壞就壞在希特勒在此前派了自己的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訪問蘇聯,在史達林的見證下和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署「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並且說好瓜分波蘭領土:(Договор о ненападении между Германией и Союзом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Nichtangriffsvertrag zwischen Deutschland und der Union der Sozialistischen Sowjetrepubliken)導致波蘭西邊被納粹占領,東邊被蘇聯佔領,這種夾攻最後誰都無法兩面反擊,順帶一提,烏克蘭在這一戰之前是波蘭的領土。

 

所以對防守方而言沒有贏不贏的問題,只有不要輸的問題,從芬蘭冬季戰爭到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戰)以及越中邊境戰爭都應證這個理論,小國防守方只要可以讓大國付出慘痛代價,吃虧的永遠是侵略方。

 

以上還沒計算外援。俄烏戰爭的啟示在於,美國沒有幫不幫的問題,只有我怎麼幫你的問題,現實狀況就是國際不可能放任一個國家與地區的現狀被強行改變之後還沒有感覺,當年克里米亞之所以美國沒有動作,就要回歸我上面所說,克里米亞是民族自決脫烏入俄,俄羅斯也是民主國家,和中國要武統台灣的狀況是完全不一樣的,只要你要侵略就不可能不被大家制裁,因為不制裁損失一點眼前的利益,損失的是往後更大的全球經濟秩序,美金是全球秩序的核心規矩,他不會不懂。

 

何況,美軍磨刀霍霍的讓內亞秩序割據化,這個全球最大的海軍與航母打擊群,正大規模湧向太平洋的東岸,朝著東亞紅色大陸噬血而來,跟著美軍揍人的下場就是軍工產業和科技供應鏈多元化。

 

※作者為退役少校政治作戰官,研究紐澳和大洋洲關係史。退役前因公務去過馬紹爾群島、帛琉、紐西蘭等國,目前在印度金德爾大學念博士班。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