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學上海? 陳時中認真想好久...「想不通要學什麼」

上報快訊/洪子凱 2022年04月10日 16:08:00
衛福部長陳時中10日前往義光教會分享台灣防疫經驗,並讚揚「防疫是台灣的驕傲」。(王侑聖攝)

衛福部長陳時中10日前往義光教會分享台灣防疫經驗,並讚揚「防疫是台灣的驕傲」。(王侑聖攝)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10日)受邀分享台灣防疫經驗,全程以台語演講,過程中他多次提到「防疫是台灣的驕傲」,並反駁外界質疑致死率高等問題;陳時中表示,今年防疫不會再升級,也預告要讓人工疫調轉換科技化,將推動自動化感應的App,落實實聯制,邁向正常生活。針對外界建議防疫可學上海,陳時中說,台灣確診率是全球主要國家中最低,「我實在想不通,但台灣很多元,我還是認真想了一下,最近想通了,就是不要學。」

 

陳時中今赴義光教會演講,面對近日疫情緊張,他指出,從疫情爆發以來,台灣全民防疫成功,經歷過一波波疫情,更數度強調「防疫是台灣的驕傲」,如今面對疫情近期有新的變化,傳播速度快的Omicron襲台,他希望台灣人民能夠一起努力,再創奇蹟。

 

陳時中表示,Omicron雖然症狀較輕,但潛伏期短、傳播力強,染病後1天半就有傳播力,匡列人數比其他變異株要多10人,要準備16萬間旅館才能滿足隔離需求,難度相當高,防疫戰略必須改變,才能在維持正常生活的情況下,有效抗疫。

 

 

陳時中也反駁外界批評台灣疫情期間死亡數,他強調,台灣死亡數很少,致死率已從以前4至5%降低到現在1.3%,在國際上數據來看,表現看起來沒有很好,主因是致死率的分母是確診人數,分子是死亡人數,而台灣特別之處在於,台灣高達252天是零確診,分母較小,這還要考慮台灣是把解除隔離後60天內死亡都算,數目才會較多,分子較大,致死率才會看起來較高。

 

陳時中全程以台語演講,並分享多項防疫數據。(王侑聖攝)

 

陳時中表示,根據《經濟學人》的數據,台灣每10萬人的的超額死亡數是負數,疫情期間減少3707人死亡,由此可見,COVID-19疫情沒有增加台灣很多死亡,因為醫療量能並未受到擠壓,不讓人因為沒接受到妥善醫療而死亡。

 

國內每百萬人口的死亡數36.1人,低於美國3025人、英國2478人、香港1137人,還有日本227人,在226個受疫情影響國家中,台灣排名194名,遠低於其他先進國家;陳時中說,很多人建議防疫政策要跟國外學,但不能照單全收,要依國情調整,他說「還有人叫我學上海,我實在不知道是要學什麼?」後面還補上,台灣是民主社會,還是別學中國好,此話一出引發台下哄堂大笑。

 

未來防疫政策,陳時中說明,不會再採用去年5月的策略,宣示今年不會再將防疫升級,要邁向正常生活,他也預告要讓人工疫調轉換為科技,將推動自動化感應的App,落實實名制,預計下周就會開始宣導。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