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陳時中要參透「不選最大」的道理

陳嘉宏 2022年05月16日 07:02:00
陳時中毫無疑問是台灣現階段充滿「政治能量」的政治人物,他的一舉一動既牽動疫情,也牽動選情。(攝影:陳愷巨)

陳時中毫無疑問是台灣現階段充滿「政治能量」的政治人物,他的一舉一動既牽動疫情,也牽動選情。(攝影:陳愷巨)

有專欄作家認為,陳時中「靠勢」又「傲慢」,已無參選台北市長的機會。但本身是「選舉控」的陳水扁對此表示,距離民進黨內提名及年底大選,還有一段時間,如今因疫情嚴峻而遽下斷語,未免言之過早。陳水扁的觀察的確是民進黨內現在的主流看法,陳時中目前仍是民進黨佈局台北市長選舉的王牌;但囿於疫情,陳最後是否參選?或何時宣布參選?局勢都一直在變化中。

 

選舉操盤人總是希望提名最強的候選人來贏得選舉,不過,操盤人想的通常是「這一次的選舉」,而不會想到「下一次的選舉」,或更遠更久的政治局勢,這是操盤手最常見的盲點。陳時中身為當事人,面對即將到來的地方選舉佈局與他個人的生涯規劃,其實可以有不同的思維。

 

在這波疫情大舉入侵台灣之後,有人稱陳時中「成也防疫,敗也防疫」,已經失去了政壇「當紅炸子雞」的地位。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因為確診激增造成的民眾不便,一定會讓導致陳的滿意度下降。但這是台灣來到正常生活之前與病毒纏鬥的最後一役,陳時中做得好不好,與其看激增的確診數,還不如觀察整個防疫團隊能否有效壓低重症數與死亡數。更重要的是,台灣過去兩年的防疫成績的確在全世界名列前茅,這是陳時中很難被任何人奪走的勳章;用政治的術語來講,這政績將是陳時中累積的「政治能量」。

 

政治人物各自有不同的「政治能量」。例如陳水扁,他在第一次選上首都市長時,戮力改善北市府的官僚性格,形塑的政治文化甚至影響至今,也造就他的高施政滿意度。阿扁在尋求連任時敗給馬英九,當時執政的國民黨額手稱慶,以為「終結」了一個心腹大患,沒想到卻在兩年後的總統大選付出代價。因為,陳水扁的政治能量並不因短暫的敗選而消失,最後還用台灣第一次的政黨輪替「還公道」給他。

 

選民對於有能量的政治人物總是不吝於回報,但政客若濫用選民加諸於他身上的光環同樣會遭到反噬。陳水扁獲得選民的厚愛,一直到總統連任後爆發扁案,所有加諸在他身上的政治能量才消失殆盡。

 

韓國瑜則是另外一個濫用選民付託的例子。四年前韓流正盛之際,韓國瑜的政治能量在台灣政壇無人可出其右。當時,本土性格十足的高雄選民毫不棄嫌他北部眷村出身的背景,讓他高票選上高雄市長。沒想到韓國瑜恃寵而驕竟背棄選民的付託,最後以總統敗選、市長遭罷免幾乎結束他的政壇驚奇之旅。

 

試想,如果韓國瑜當時能珍視選民對他的信任,按部就班地做好高雄市長的職務,此刻的他不但會是非綠陣營的核心領導人,更將是國民黨參選2024年總統的不二人選。

 

阿扁與韓總的例子告訴我們:台灣的選民對於有功勳的政治人物從來不吝於回饋,但這種回饋不是無止盡的,若政治人物濫用,就可能隨時被收回這些授權。

 

回到陳時中,他毫無疑問是台灣現階段充滿「政治能量」的政治人物。陳時中可以選擇投入年底選舉,要求選民兌現他這兩年累積的政治能量;但也可以選擇持盈保泰,帶領台灣終結疫情,繼續蓄積他個人的政治能量以為後用。所謂「不選的最大」,如果陳時中能「無所為而為」,現在來自於柯文哲等等藍白陣營對指揮中心的政治攻訐將全部成為空包彈,台灣必然有一個更強大的防疫指揮中樞,選民也會更記得陳時中這兩年多來日以繼夜、宵旰勤勞,保護台灣人生命與自由的貢獻,他個人累積的政治能量將更為可觀。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這是兩條都不容易選擇的路;陳時中自己,以及負責操盤的蔡英文在決定下一步之前都應該好好深思這禍福相倚的道理。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