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觀察】選情落後卻打「保守牌」 黃珊珊表現缺突出亮點不利催票

陳燕珩 2022年11月05日 22:40:00
黃珊珊策略仍過於保守,不脫平時政見發表、造勢演說論述基調,未辯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亮點與火花。(主辦單位提供)

黃珊珊策略仍過於保守,不脫平時政見發表、造勢演說論述基調,未辯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亮點與火花。(主辦單位提供)

年底備受矚目的台北市長「三腳督」之爭,選前唯一一場電視辯論會今午登場。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一如預期,展現對市政嫻熟優勢,相較藍綠對手諸多議題實問虛答、內容空泛,黃的回應具體切題,表現游刃有餘。只不過,選戰倒數21天,作為落後一方,黃珊珊戰略過於保守,論述不脫平時政見發表、造勢演說基調,未辯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亮點與火花,渲染力不足,對於號召投票率本就較低的年輕與中間選民,催票效果恐有限。

 

台北市長候選蔣萬安、陳時中、黃珊珊3強,在辯論會中針對市政議題互有攻防,黃珊珊一如預期,展現對市政嫻熟優勢。(主辦單位提供) 

 

 

24年議員+副市長資歷 黃珊珊主打「即戰力」

 

擁有21年北市議員、3年副市長資歷的黃珊珊,打從選戰開始就力邀對手辯論,盼跳脫藍綠口水,針對各項市政議題「直球對決」,展現自身優勢。今天辯論一開始,黃珊珊左舉陳時中「公廁換裝免治馬桶」不切實際,右打蔣萬安「深蹲換車票」政策實務上不可行,凸顯兩人是市政門外漢,反觀她是能立刻上手、解決問題的「即戰力」,點出台北面臨極端氣候、能源短缺、人口老化、居住正義等問題,「沒有時間再磨合,等待實習市長的成長。」

 

為了再強化與藍綠候選人的區別,黃珊珊在交叉詰問階段,刻意選擇對台北發展重要,但在選戰過程較少被談及的缺電問題,試圖問倒對手。黃點出台北現在是「限電進行式」,近2年包含捷運局、東區門戶計畫等22案,全部被限電,未來大巨蛋增設用電需求,台電也雙手一攤稱無法核供,她點名陳時中,未來難道要「用愛發電」?

 

 

冷門考題打趴陳、蔣 對手提「送分題」黃輕鬆過關

 

面對這項「冷門」考題,藍綠候選人顯然未事先預判,陳時中回應提及這是「假設性問題」,接著批評台北市綠電成效不彰,最後談如何省電,內容空泛;蔣萬安更是答非所問,花大篇幅在談電動公車政見,讓黃珊珊會後記者會忍不住狂酸,兩人都沒有具體回答問題,針對北市商家用電還要簽生死狀的現況,他們都搞不清楚狀況,「連問題都不了解,怎麼解決問題?」

 

反觀針對藍綠陣營提出的大巨蛋、內湖交通議題,都是黃珊珊駕輕就熟,已多次完整論述過的「送分題」。她更用簡單3句話反殺,直指大巨蛋案就是「國民黨的弊案、柯文哲市府善後,民進黨卡關」,強調馬英九市府簽下的權利金不平等條約,已在她手上重新議約,遠雄中間因無按圖施工被停工,是法院基於安全考量同意針對繡蝕部分施工,並非柯市府放水,而遠雄最後一次變更設計審查,送進中央無故被卡1年多,完全是對方的選舉考量。

 

黃珊珊用簡單3句話定調大巨蛋案,就是「國民黨的弊案、柯文哲市府善後,民進黨卡關」。(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針對內湖交通問題,黃珊珊駕輕就熟。圖為市議員李建昌指出,台北市政府過去提過過河隧道議題。(取自李建昌臉書)

 

針對媒體提問談到居住正義、社會住宅議題,黃珊珊相較2名對手回應,更為具體提出6項解方,未來不只蓋公宅,還會透過公地民辦BOT案,鼓勵旅館轉型成全齡宅,用公益回饋取回社會住宅,每年可增加1600戶,以及鼓勵長者入住社宅,把自有公寓交給團隊包租代管,快速提供社宅單元等,黃提出更多元、實際且部分已在執行的政策內容,展現自身對議題的掌握度和執行能力。

 

面對媒體提問談及兩岸議題、是否續辦雙城論壇,黃珊珊也輕鬆拆解,表明「民主自由與獨裁專制無法並存」,身為台北市長,她會以「和平第一、繁榮優先、人民至上」3原則為最優先考量。她更舉蔡英文總統在雙十國慶提及邊境解封後,要恢復兩岸交流,打臉陳時中不續辦雙城論壇的主張。另針對國民黨買辦問題,質疑蔣萬安未來如何杜絕買辦集團班師回朝,影響市政,不僅防守得宜,更順勢借題反攻藍綠。

 

 

 

酸藍綠當選第二天就開戰 黃珊珊:我可無縫接軌上工

 

黃珊珊整場辯論圍繞「即戰力」、「超越藍綠」兩大主軸,她在結論強力訴諸,若兩名對手其一當選,可想見第二天藍綠就會開戰,反觀她「第二天就可以上工,無縫接軌。」她說,8年前大家努力,共同推倒藍綠高牆,市長有任期,但市政是延續的、市民是永遠的,她參選就是要台北繼續成為非藍非綠的非戰區,打造全民政府、用人唯才,以市民利益為本,絕不能走回藍綠惡鬥老路。

 

 

 

「脫下政黨外衣,這3個候選人,誰是最適合的市長人選,相信大家一定都有答案。」黃珊珊感性向市民喊話,你們不是藍的,也不是綠的,你們是自由的。她把這戰定義為「市民共贏」或「藍綠分贓」的對決,定義為價值的抉擇,要市民別含淚含血含恨投票,1126勇敢支持她。

 

黃珊珊感性向市民喊話,「脫下政黨外衣,這3個候選人,誰是最適合的市長人選,相信大家一定都有答案。」(主辦單位提供) 

 

選戰進入最後20幾天,在兩大黨夾殺下,黃珊珊近來明顯因選情加溫,藍綠支持者歸隊,民調呈現下滑趨勢。這場辯論黃攻守兼備,一如預期表現穩健,幾乎沒有任何失分。但一向堅持不噴口水,不做政治攻擊的她,僅在申論針對防疫議題砲打陳,指大多數台灣人不會原諒在疫情最嚴峻、最需要疫苗的時刻,還用意識形態阻擋疫苗進口的人,「至少我不會原諒你!」其餘論述並未展現太多政治火力,太輕易放對手過關。

 

 

倒數拚戰階段,作為落後的一方,黃珊珊不只要辯贏對手,更要想辦法讓選民透過這場辯論,對她產生情感投射,驅動投票動力。不過黃整場僅打「保守牌」,多是在重申、強化過去臉書發文、政見發表及造勢演說的基調,缺乏耳目一新的亮點,政治攻防上也未激起對陣火花,具體而專業的應答內容,少了驚喜和渲染力,對於投票意願低落的中間、年輕族群,仍缺乏強而有力的號召,更難再往外向淺藍、淺綠拓票。即使辯論拿下最高分,回歸實際選戰,追分效果恐怕仍相當有限。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