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台灣要加入民主供應鏈站著賺錢

冼義哲 2022年12月24日 07:00:00
中共的流氓行徑,已然催生出全世界的民主供應鏈。(美聯社)

中共的流氓行徑,已然催生出全世界的民主供應鏈。(美聯社)

在貿易領域上,中國「又」突襲台灣了,中國本月暫停台灣食品進口範圍,繼8日台灣水產品後10日再擴及金門高粱、台灣啤酒等飲品;而上一波中國以「未完成食品註冊」為由,祭出新一波水產禁令、暫停進口範圍涉及多項魚種,包含魷魚、秋刀魚、午仔魚與多項水產品、加工品。

 

而上述這些,都不只是「經濟層面」,更深層的都是「政治層面」的對台逼迫。

 

馬政府時代種下的惡果

 

過去幾年,中共對台灣頻頻發動「貿易戰」,從鳳梨到蓮霧、釋迦、石斑魚…台灣的農產品、水產品一再被中國禁止進口,變本加厲的「以商逼政」實際上就是政治打壓。

 

兩年前時逢「ECFA簽署十週年」,筆者就指出彼時馬政府的決策將導致自貶為奴的後果,從ECFA到《服貿協議》,中國將經濟當作手段、使台灣加深對中國的依賴關係,最後達到政治統一的目的,這是中國構成強國秩序一貫的戰略棋步,台灣因而被鎖入中共「帝國邊陲」的格局之中。

 

何奈「經濟靠中國」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是為主旋律,「請鬼拿藥單」的忠言太過逆耳,以至於今日馬政府時代忽視中共政權流氓本性的「惡果」正在浮現;如今,全世界都看見和中國做生意的巨大政治風險,短期的紅利終將伴隨賠上身家的代價。

 

中國從來不是講理的生意夥伴,別說「對外」,就連對中國人來說都是如此,封城可以不用法規、知名網紅的護照都可以在機場被隨意剪掉,整個中共政權對待世界的態度就是「為所欲為」,多少台商都有過遇到中共翻臉害人血本無歸甚至搭上性命的慘痛教訓。

 

但在台灣,最讓人費解的現況是,縱使深知中共毫不講道理、野蠻霸道、喜怒無常…縱使明白是中共在刁難、在欺負台商,仍然有台灣媒體與國內政黨在指責台灣政府,明知對中共「委屈都無法求全」,還怪罪台灣政府讓台灣「不夠委屈到讓中共滿意」,而中國的惡意霸凌行為卻得到這些人不停擦脂抹粉、正當化的「優待」。

 

這些「胳膊向外彎」的眾聲喧嘩,有多少是為馬政府簽下ECFA自貶為奴的搖旗吶喊者?有多少人為當初出賣台灣自主性的「服貿協議」大開便門?而今面對惡果非但不思悔改,反而還「槍口對內」,也不免讓人開始思考在這一切的不合理之下是否還蘊含著不為台灣社會所知的「神秘關係」。

 

「用腳」對中國投下不信任票

 

長達三年餘的這場中共「清零大革命」已不只是政治面的重大「疫情」,毫無科學與醫學根據為基礎的「清零封控措施」不只人禍不斷更導致供應鏈頻頻斷鍊,也促成了全球第一次對於中國扮演「世界工廠」的全面性檢討,對於生產過度集中中國給外資帶來的巨大風險,已開始促進外資加速產線「去中化」的風險佈局。

 

「成本低廉」是過去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重要原因,但近年中國的製造成本漸增,本來就已經對外資產業造成「推力」,加上中共流氓政權的本性越發暴露,美國智慧型手機大廠蘋果(Apple)為首的外資近年已逐漸在其他東南亞國家佈局多元化產線,希望藉此強化自身供應鏈韌性,中共自改革開放以來傾全國之力建構的「赤色供應鏈」盛世已看到了盡頭的顯露。

 

蘋果帶頭出走中國、前進越南和印度等國增設產線,很可能引發骨牌效應,印度的勞力成本低廉、勞力品質佳等有利因素具有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下一個製造工廠的潛力,對外資供應鏈「去中化」的發展深具「拉力」,只要印度的人才、基礎建設和供應鍊等整體製造環境的成本優化,供應鏈去中化浪潮有望近期實現。

 

另一方面,過去二十年來中國在非洲透過包括「一帶一路」倡議投資數十個非洲國家的基礎建設,以「提供貸款」與「加碼投資」兩大手段,不只「蠶食」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在非洲大陸的影響力,更「鯨吞」非洲諸國、導致非洲各國因掠奪式借貸而落入「債務陷阱」。

 

上週五,白宮官員透露拜登總統將宣布「美國支持非洲聯盟以永久會員身分加入二十國集團(G20)」(雖然G20成員大多是個別國家,但亦有「歐洲聯盟」這個「前例」),除了有意將非洲納入支持烏克蘭與遏止氣候變遷的行列,更重要的是對抗中國在非洲大陸不斷擴張的影響力。

 

從外資加速產線去中化,到非洲聯盟有望加入G20,種種跡象都能看見,當前各國政商正在「用腳」對中國投下不信任票。

 

台灣要站著賺錢

 

中共一再用行動提醒台灣「建構民主供應鏈之必要」,過去一個月兩大方向的新聞值得吾人並列思考,其一是上個月底「許多國內外大廠皆宣示要加碼投資台灣」,其二則是本文所提到的「中國再一次以突襲方式打壓台灣多項出口產品」。

 

擺在眼前的事情是:世界正在透過貿易加強與台灣的關係,而中國則是以貿易作為威脅台灣的手段,從當初的ECFA開始,加深台灣對中國的依賴度進而造成台灣自主性的脆弱度,是中國「以經逼政」的陽謀,馬政府時代造成的後患與惡果如今正由全民在承受。

 

中國海關總署近期的行動已經證明了:

 

1.所有你以為中國的讓利,都只是拿你珍視的價值去交換。

 

2.中國是不會遵守國際規範的流氓國家。

 

3.中國慣性以不平等與不透明的方式對待他國。

 

4.中國沒有貿易問題,只有政治手段。

 

5.跟中國做生意要先明白:中國沒有打算跟你講道理。

 

打壓台灣優質產品出口,對「貿易正常化」沒有幫助,對享受著台灣好品質的中國人民也只是徒增痛苦;同時也是再次提醒台灣,應該加速轉型,將「對中國的依賴」降到最低。

 

目前,蔡英文政府已立即啟動因應措施,盡一切努力去保障受衝擊的產業相關保障、生計與收入;回頭看這段時間,全球短缺晶片之際,各國為了吸引投資接連推出「晶片法案」大力補助半導體產業,但仍然追不上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上的關鍵領先地位,這是台灣要把握的優勢。

 

近日許多國內外大廠皆宣示要加碼投資台灣,為了持續鞏固這樣的優勢,行政院上個月底院會通過《產業創新條例修正草案》,針對進行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提供史上最高的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創造更具競爭力的投資環境、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於此同時,台灣全國應該齊心協力,先幫助漁民渡過難關,然後再積極開拓其他市場。既然台灣水果已經漸漸擺脫中國的掌控(好比台灣鳳梨與香蕉,日本今年已經取代中國,成為了台灣水果最大的外銷市場),水產業與各項產業也都應該開始跟進。

 

未來,台灣應該要加強打造「民主供應鏈」,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與遵守國際規範、對等平等、透明且講道理民主同盟國加強產業整合與經濟合作——既然中共的流氓行徑催生著全世界的民主供應鏈,台灣非但不能置身事外,更應該積極投入,因為台灣不只要站著,還要站著把錢給掙了。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學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