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遊中國趣》武夷山古樸民俗系列:驚蟄喊山祭茶儀式

岳瑞麒 2017年05月03日 07:01:00
中國福建將農民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定為「祭茶喊山日」。()

中國福建將農民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定為「祭茶喊山日」。()

武夷山春茶採摘在喊山祭茶儀式後正式開始。「喊山祭」是武夷山茶區獨有的古樸民俗。此一特有的季節民俗要追溯至宋元朝時期,當時地方官員將中國農民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定為「祭茶喊山日」。原因是驚蟄節氣至,草木冬眠解除,靈芽發萌。

 

這時漫山遍野的茶園裡,茶芽萌發,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萌發不久的兩張嫩葉猶如兩面舒展開的「旗」,堅挺的一支芽尖,又似古代尖銳的「槍」。

 

當春風一拂,無數面「旗」飄動於風中,無數支「槍」則隨之搖曳。對新生茶葉「兩旗一槍」的比喻,由此得來。此一獨特的古樸祭茶民俗,容筆者細細說之,娓娓道來。

 

 

喊山祭茶儀式的起源

 

每年此時武夷山茶區地方官員或年長者依循古禮率眾茶農以「一拜天!二拜地!三拜山神!」行禮祭拜,並恭讀祭文:「惟神,默運化機,地鐘和氣,物產靈芽,先春特異,石乳流香,龍團佳味,貢於天下,萬年無替!資爾神功,用申當祭。」頌讀祭文結束後,眾茶農則齊聲高喊:「茶發芽嘍!茶發芽嘍!」喊山聲此起彼落,迴盪山群,傳向遠方。這就是現代版著名的武夷山「喊山祭」。

 

武夷山「喊山祭」最早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宋代,甚至更遠的五代時期的南唐。當時在建安(州)北苑御茶園,每當穀雨時節採製御茶時,地方官員都特別重視,親自參加並主持北苑的喊山儀式,以隆重慶祝皇家茶葉的採摘。

 

元代詩人劉仁本在《建甯北苑喊山造茶是日大雷雨高奉御至》中有詩為證:「建溪三十裡,北苑擅茶名。地聳岩巒秀,川洄瀧瀨縈。溪山元蘊瑞,草木亦敷榮。遠土修職貢,官曹任榷征。君恩濡澤降,天助振雷轟。鼓噪千軍勇,喧嘯萬蟄驚。仙靈煩酒禮,使者引旗旅。白玉堂前客,紅雲島內行。靈根連夜發,凡草感春生。漸覺龍芽吐,先期風嘴萌……」開山儀式,用敲鑼打鼓去傳令「茶發芽」,實質是用封建官僚的權力,施之於草木。

 

元代武夷山的御茶園,在九曲溪之四曲溪畔的平畈處、茶園的正面有仁風門,迎面是發殿,亦名第一春殿,旁有精舍三十餘間。茶園內有一井,稱通仙井,井之畔有高臺,稱喊山台。據說,古時每年驚蟄這一天,都要舉行隆重的開山儀式。先由崇安縣縣令拈香跪拜,然後隸卒們敲鑼擊鼓,鞭炮齊鳴,齊聲高喊:「茶發芽!茶發芽!」場面極為壯觀。

 

 

 

曾令茶農深惡痛絕的「喊山祭」儀式

 

「喊山祭」在古代並非民間祭祀活動,而完全是官方行為。貢茶是皇權下的產物,茶農不堪其負荷,對此儀式是深惡痛絕。

 

根據《中國茶經》所記載:「建安(建甌)離京師(開封)三千五百里,每年採製新茶時,都要舉行開焙儀式,監造官和採製役工都要向遠在京師的皇帝遙拜。」說明古代「開焙儀式」就是今日的「開山儀式」。

 

然而,過去的地方官員和貢茶監製官假借「祭山神」的儀式來「遙拜皇帝」,原因還是希望「以口腹媚至尊」向皇上獻媚而舉行的儀式,並非老百姓的意願。

 

換言之,貢茶採製役工參與其儀式僅僅是為場面造勢的需要,讓此儀式能符合官場的需要,基本上古代的喊山祭茶儀式與茶農茶工是完全沒有任何的關聯性。

 

 

 

今日「喊山祭茶」的意涵

 

今日武夷山的喊山祭茶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其一,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祈求風調雨順的求安心境。武夷山峰巒疊嶂,怪石崢嶸,晴雨變幻,茶農要求在艱辛的勞動中,能得到氣候順應,勞作坦然,就要借助喊山來排除心理上對強大神秘的大山及災害變幻莫測的恐懼感,以求得一個風調雨順的季節。

 

因此,對山神的求和安撫,對惡劣環境的求安順應,對災害恐懼纏繞的擺脫,都極需從心理上進行安全防範的構築,這種心理防範顯得非常重要。

 

藉由使勁地喊,喊出潛藏在大山深處雄渾的力,震撼的力,才能驚天地,泣鬼神。清代詩人周亮工曾留有描寫喊山的詩句:「御茶園裡築高臺,驚蟄鳴金禮數該。那識好風生兩腋,都從著力喊山來。」

 

其二,對茶神楊太白的崇敬,呈現茶農的精神寄託。武夷山茶農所供奉的茶神以製茶祖師楊太白為主。楊太白是武夷岩茶主產區的「茶神」,但究竟有無其真人?至今仍莫衷一是。

 

但是,楊太白在武夷山岩茶產區卻被當地茶農奉為神靈的歷史,已成為岩茶產區茶事活動的保護神,這一傳說至少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從開山儀式上祭祀楊太白,體現了茶農對茶神楊太白的精神依賴,希望在採茶及製茶葉生產加工的農忙季節中,能得到他的庇佑,開工吉利,生產順利,勞作如意。

 

 

其三,以茶為祭品是武夷山民間的普遍現象。至今武夷山民間還保留著用鹽、茶葉和米粒加樟樹片放在一起燃燒,借此驅邪避穢的習俗。以茶為祭品,據說是從南北朝時才逐漸興起的。

 

南北朝齊武帝蕭頤永明十一年(493年)遺詔說:「我靈上慎勿以牲為祭,唯設餅、茶飲、乾飯、酒脯而已,天上貴賤,咸同此制。」齊武帝蕭頤是南朝比較節儉的少數統治者之一,他提倡以茶為祭,把民間的禮俗,吸收到統治階級的喪禮中,並鼓勵和推廣了這種制度。武夷山民間用茶作祭品,就是受到這種制度的影響。

 

古樸民俗值得我們細細賞味,保留、發揚,以及傳承,在武夷山的「喊山祭茶」傳統儀式中我們看到了。

 

 

《慢遊中國趣》專欄隔周推出,由目前講學於中國福建省武夷學院的國際關係博士暨專業領隊岳瑞麒執筆,他在當地記錄中國旅遊文化轉型的第一手觀察,供台灣讀者參考與反思。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