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與國經濟制裁效果不佳 卻只會愈來愈多

張良任 2023年02月24日 07:00:00
歐美國家想透過經濟制裁來終止普丁發動的戰爭,可能是抓錯了藥方。(美聯社)

歐美國家想透過經濟制裁來終止普丁發動的戰爭,可能是抓錯了藥方。(美聯社)

2月20號中國外交部發佈《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其中第三段是「巧取豪奪的經濟霸權」,細數美國如何在二次大戰後建立起國際經濟金融領域的制度性霸權。整個的報告可以說是將近年來受到美國打壓的怨氣整個宣洩而出,不吐不快。

 

報告發表前幾天,中國商務部決定對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 公司、雷神導彈與防務公司(Raytheon Missiles & Defense) 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這兩家企業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禁止在中國新增投資、禁止相關公司高管在中國工作並予公司高額的罰款。這是中國第四次對這兩家公司做出制裁的決定。

 

中國針對這兩家公司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過去幾年他們對台灣出售了大量的中國稱之為「攻擊性的武器」。「嚴重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罰款金額為《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實施以來對台軍售合同金額的兩倍,估計高達9000億人民幣。由於涉及的兩家公司跟中國並沒有業務的來往,中國這個舉動政治宣示的意味大過實質的「制裁」。

 

美國總統川普與拜登對中國採取了一系列的經貿、科技、投資、旅行的打壓、限制、取消、禁止措施。其嚴重程度還不能稱之爲「經濟制裁」,只能稱為維護美國政治霸權之下的「反制措施」;中國對美國的反應亦復如是,但力道遠遠不足。

 

回顧至1960年代以來,美國對其他國家祭出40多次經濟制裁。最著名的案例如1962年「古巴飛彈吧危機」後,美國予以經濟制裁;1962年之後的30年間美國也對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實施經濟孤立;另外在阿富汗、北韓、敘利亞、索馬利亞都祭出過經濟制裁的措施。近年來認定伊朗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資助恐怖活動,進行核武研發,乃受到全面性的經濟制裁與禁運。

 

去年二月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的戰爭之後,美國與歐洲國家聯手對俄羅斯予以嚴厲而廣泛的經濟制裁,包括不准俄羅斯銀行利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機制,凍結俄羅斯中央銀行在海外的三千億美元資產,限制其石油及天然氣的外銷等。俄羅斯面對的壓力除了來自各國政府之外,連民間企業界、國際組織也以行動對俄羅斯施壓,從晶片、麥當勞到世足賽禁賽不一而足。

 

另一方面,中國對台灣在經濟方面的打壓也時有所聞,如水果、冷凍魚類、食品等。受到影響的產品金額有限,如白帶魚產值約1000萬美元,竹筴魚1200萬美元,柑橘約1000萬美元,糕餅類約5000萬美元。最近被禁的還有午仔魚、秋刀魚、魷魚、台啤及金門高梁等。明面上的理由是鳳梨有介殼蟲等,未言明的是對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不爽等。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做法仍然停留在「有限度的反制」,帶有警告的意味,還不至於限制台商到大陸投資或電子產品的進口,沒有達到經濟制裁的程度。

 

中國大陸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反制也不乏先例。如2010年劉曉波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挪威鮭魚外銷到中國幾乎崩盤。2014年菲律賓向國際法院提出南海主權問題的訴訟後,中國表示菲律賓的香蕉受殺蟲劑污染而被暫時禁止。南韓部署了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之後,樂天集團在中國大陸的超市被迫關閉了90家,藉口是防火措施不足。中國又限制旅客去韓國旅遊,致韓國的損失高達50億美元。2016年11月達賴喇嘛訪問蒙古之後,中國向蒙古提供價值42億美元貸款的會議叫停並終止了其他的經濟合作。2021年6月中國大陸制定了《反外國制裁法》,為其反制外國岐視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主要的矛頭還是對準美國及歐盟。

 

經濟制裁通常是以大對小,以強凌弱,比較有實質的效果;大國對大國的經濟制裁可能只是有一時的效果,達不到長期的政治目標。近年來,歐美國家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是比較成功的例子,但受害者是絕大多數伊朗的老百姓,使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但伊朗政府迄未改變其發展核武的決心。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發動了將近一年的經濟制裁,普丁政府困獸猶鬥,發展出「去美元化」的「俄羅斯金融資訊傳輸系統」,運用石油及天然氣作為經濟武器跟美歐抗衡,目前也還看不出來普丁有從烏克蘭撤軍的打算。歐美的經濟制裁反而引起了全世界通貨膨脹,能源價格高漲,肥料短缺等問題。俄羅斯畢竟是一個大國,雖然他的GDP只有中國大陸的8分之一,不過要用經濟制裁的方法來終止一個獨裁大國發動的戰爭,可能是抓錯了藥方。

 

美國杜克大學知名學者簡特遜(Bruce W. Gentleson)去年底出了一本新書《制裁》((Sanctions: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 書中分析了美國、俄羅斯等國執行制裁行動為什麼成效不彰,他認為美國很多總統都「濫用」(overused)了制裁這個手段,把它當作是執行美國外交政策的一把萬用瑞士刀(Swiss Army Knife),既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屏蔽了其他更好的選擇。

 

發動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制裁原因不止一端,有因軍事侵略、反恐、人權、核武,宗教,經濟、甚至破壞熱帶雨林等。制裁範圍有大有小、時間有長有短、有官也有民。即使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效果不大,但今後國際社會國家之間實施經濟制裁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多。

 

※作者為前國防部軍政副部長、前駐以色列及駐印尼代表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