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永添專欄:飽合攻擊戰術可以成為台灣的殺手鐧嗎

紀永添 2023年05月16日 07:00:00

隨著中國海軍艦艇不斷侵擾台灣周邊海域,國軍計畫在今年的漢光演習中,首度進行反艦飽合攻擊的演練。據媒體報導,這項戰術主要針對四種大型目標,包括航空母艦、075型兩棲突擊艦、055型飛彈驅逐艦與船塢登陸艦,希望能強化台灣的反制與嚇阻能力。一般來說,飽合攻擊是指在極短時間內,以大量武器同時攻擊目標,使目標的防禦系統在一瞬間超過負荷,來不及攔截全部的威脅,進而突破防禦系統並成功摧毀目標。這種戰術通常用於對付高價值目標,特別是航空母艦,事實上,知名的神盾戰鬥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就是美國為了反制前蘇聯以狼群戰術,發動飽合攻擊,對付美軍的航空母艦,才研發出來的艦載防空系統。不過這種飽合攻擊的戰術,其實有利有弊,並非萬靈丹,要瞭解其中的關鍵,還得從防空系統的發展說起。

 

神盾戰鬥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就是美國為了反制前蘇聯以狼群戰術,發動飽合攻擊,對付美軍的航空母艦,才研發出來的艦載防空系統。(維基百科)

 

飽合攻擊有利有弊

 

冷戰初期剛進入飛彈時代,飛彈採用無線電導引與半人工處理的射控系統,速度慢又不可靠,不過當時的反艦飛彈也才出現不久,性能頗受質疑。不過攻守雙方都很快進步,半主動式雷達導引飛彈成為主流,射控系統也逐漸進入全自動的電腦時代。簡單來講,對空搜索雷達在發現威脅以後,會交由艦上的戰鬥中心進行判斷,決定威脅的嚴重性與反制的優先次序,確定要發射防空飛彈擊落後,再交由射控系統,以照明雷達持續追蹤目標,並點火發射防空飛彈。照明雷達會發射雷達波持續照射目標,讓升空後的防空飛彈,能追蹤反射回來的雷達波,飛往目標並擊毀威脅。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對空搜索雷達的偵搜能力,戰鬥與射控系統的處理速度,照明雷達的性能,飛彈的發射方式,都會影響一艘水面作戰艦艇的防空能力,任何一個環節太慢都不行。

 

以雷達為例,過去的傳統天線式雷達,必需使用機械旋轉的方式來進行360度的搜索。雖然後期所發展出來的雷達系統,性能可靠且旋轉速度極快,同時對付數個空中威脅不成問題,如台灣的成功級飛彈巡防艦,配備AN/SPS-49(V)5,轉速最快可達每分鐘12轉,但面對日趨複雜的作戰環境,大舉來襲的敵方機群與飛彈攻擊,已力有未逮。因此性能更強的相位陣列雷達開始受到各國青睞,使用電子掃描的相位陣列雷達,理論上不需機械旋轉,即可掌握某個角度的空域,反應快上許多,若搭配機械旋轉,則能監控360度的天空。台灣從美國引進的基隆級驅逐艦,配備的AN/SPS-48E,就屬於這種雷達。至於性能更先進的神盾艦,就是以多面固定式的相位陣列雷達,每一面負責監控一個角度的空域,組成360度的雷達網,不需機械旋轉,反應速度敏捷。

 

戰鬥系統速度決定艦艇作戰能力

 

不過只有雷達的偵蒐速度快並沒有用,關鍵的大腦是艦上的戰鬥系統,這套系統負責整合所有來自空中、水面、水下的威脅,提供敵方的資訊與戰術選項,供指揮官決策,甚至還能全自動接戰。因此運算速度越快越好,又不能犧牲系統的穩定度,許多作戰艦艇為了利用日新月異的軟硬體發展,還使用商規處理器,每次入塢大修保養時,都能一起更新軟硬體。戰鬥系統的處理速度,直接決定了艦艇的作戰能力。此外,負責照明雷達與飛彈發射的射控系統也極為關鍵,除了處理速度外,照明雷達的發展也是一日千里。舊式照明雷達必需全程鎖定目標,一次導引一枚防空飛彈攻擊,效率不佳。新型的明雷達則有分時照明的技術,一次可以導引多枚防空飛彈接戰,大幅提升了反制多重攻擊的能力。抗干擾技術也有極為顯著的提升,使目標更難以脫鎖。

 

最後一環是飛彈發射器與飛彈,傳統的方式是以發射箱來儲存與發射飛彈,優點是結構較為簡單,缺點是攜行的飛彈數量少,同時無法改變飛彈發射角度。台灣的沱江級巡邏艦,已為二號艦塔江號配備海劍二防空飛彈,採用的就是發射箱發射的方式。而為了改善發射箱的缺點,又發展出發射臂發射的方式,除了擁有全自動填裝能力,發射臂還能360度旋轉與調整發射角度,讓發射速度更快,如台灣的成功級飛彈巡防艦就配備了一座單臂式的Mk 13發射器,射速約8秒。只是隨著威脅越來多大,Mk 13的射速也不夠快了,於是出現了雙臂式發射器,如基隆級就配備兩座雙臂式的Mk 26發射器。配備神盾戰鬥系統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前五艘所使用的飛彈發射系統也是Mk 26,每一座的射速為5秒,兩座加起來的速度,已可因應多數的空中威脅。

 

海軍公布的塔江號海劍二對空飛彈射擊畫面。(海軍司令部提供)

 

不過隨後出現的垂直飛彈發射系統,射速更快,以美軍的Mk 41為例,射速來到每秒鐘一發。而且垂直飛彈發射器還有一個好處,萬一遇到發射失敗,不會影響下一枚的發射,同時能採用垂直飛彈發射器發射的飛彈,都具備發射後快速轉向的能力,能立即朝目標飛行。最新型的防空飛彈,還開始採用主動式雷達導引或部份主動式雷達導引,不再需要照明雷達的協助,或照明雷達只在飛行中段進行導引,居於輔助地位。採用主動式雷達導引的防空飛彈在接近目標時,會自己發射雷達波來鎖定目標,讓飛彈更靈活,也更準確。如台灣的海劍二是從天劍二型中程主動式空對空飛彈發展而來,就一樣使用了主動式雷達導引。而美國海軍最新型的標準6型,則採用了AIM-120中程主動式空對空飛彈的導引部,也擁有主動式雷達導引的能力,性能極為優異。

 

美軍伯克級導彈驅逐艦 USS Milius (DDG 69) 在一場實彈演習中,從 Mark 41 垂直發射系統 (VLS) 發射標導彈。(圖片摘自U.S. Pacific Fleet臉書)

 

美國為了反制飽合攻擊的威脅,發展出的神盾戰鬥系統,就配備了多面固定式相位陣列雷達、先進的戰鬥與射控系統、垂直飛彈發射器,擁有極為先進的區域防空能力。中國近年來積極追趕,一開始先從俄羅斯引進現代級飛彈驅逐艦,獲得了俄製的相位陣列雷達與垂直飛彈發射器等技術,並仿製出051C與052B兩型的驅逐艦,但性能差強人意。機械旋轉式的俄製相位陣列雷達,並不如西方的同級產品,而且俄製垂直飛彈發射器的射速與穩定度也不佳。但中國很快汲取經驗並改良技術,推出052C驅逐艦,改用多面固定式的相位陣列雷達,但仍採用俄系的垂直飛彈發射器,雖然進行了細部改良,但整體布局沒有太大差異。這些發展中的型號,建造數量都不多,只有一艘或二艘,052C的初期型只有二艘,比較成熟的改良型才增加到四艘。

 

中國主力艦艇都已擁有區域防空能力

 

但接下來的052D已擁有成熟的設計,除了改良過的相位陣列雷達,垂直飛彈發射器也變成類似歐美系統的矩陣式布局。中國目前大量建造052D驅逐艦,前三批次共有25艘服役,第四批次也已開始動工,已成為解放軍的海上主力。另外排水量破萬噸的055型驅逐艦,有8艘服役,第9艘也在興建中。055型最大的特點是擁有兩座垂直飛彈發射器,共可填裝112枚飛彈,雖然不會全部配備防空飛彈,但整體火力非常驚人,是中國航空母艦與兩棲突擊艦的防空主力。由於中國的軍事發展完全不透明,從目前已曝光的操演影片或公開的數據,不易判斷艦上相位陣列雷達、戰鬥與射控系統的真實性能,但中國善於模仿與改良,緊追美軍神盾艦的腳步已顯而易見。在中國的主力艦艇都擁有區域防空能力下,台灣要用飽合戰術來反制,並不是那麼容易。

 

中國目前大量建造052D驅逐艦,前三批次共有25艘服役,第四批次也已開始動工,已成為解放軍的海上主力。(中新社)

 

台灣的優勢在於經過多年的備戰,擁有許多的防空飛彈,不只數量上仍在快速的增加,而且發射平台都不同。國造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與亞音速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都有艦射與岸射的不同發射方式。美製的魚叉反艦飛彈,除了艦射與潛射外,還可由F-16V掛載,從空中發射,未來也確定將引進岸射型,採購數量高達400枚。不同的彈種與發射方式,會有不同的攻擊特性,讓敵方更加難以防範。台灣庫存的反艦飛彈數量,的確可以在前幾波的攻擊中,採用飽合攻擊的模式,嘗試癱瘓敵方艦艇的防空系統。不過,飽合攻擊絕對不是與敵方比拚飛彈的消耗,這個觀念極為重要,因為中國的艦艇數量多,而且艦上搭載的防空飛彈數量龐大。台灣要採用的飽合攻擊戰術,應該是由不同平台發射不同彈種,在同時間抵達目標,瞬間讓敵方難以反制。

 

陸海空同時彈著(Time-On-Target , TOT)威力最大

 

可以這麼說,同步攻擊的間隔時間越短,成功的機率就越高,所消耗的飛彈也會越少。4枚反艦飛彈同時抵達,讓敵方的防空系統難以在短短幾十秒內處理所有的威脅,與40枚反艦飛彈先後抵達,讓敵方的防空系統可以一一擊落,哪一種成功率會比較高,並不難理解。但問題在於不同平台所發射的不同彈種,速度不一樣,飛行彈道不一樣,終端攻擊模式不一樣,要達到同步抵達的難度其實非常的高。再加上台灣的空射反艦飛彈隸屬於空軍,艦射與岸射的反艦飛彈雖然都隸屬於海軍,卻在不同單位。平日三軍聯合作戰的訓練不足,協同能力薄弱,即使同為海軍,恐怕在資訊交換與聯合作戰方面,也還有很大的精進空間。要達到同時彈著(Time-On-Target , TOT)恐怕還要多加演練,更不用說要在空中、海上與岸上進行聯合反艦作戰,難度更大。

 

標準二型飛彈目前配備在海軍4艘紀德級軍艦上,單艦最多可配備68枚標二飛彈。圖為海軍飛彈班官兵執行飛彈上架前檢查。(中華民國海軍臉書專頁)

 

此外,台灣還面臨另一個劣勢,中國在戰時一定會封鎖台灣,讓盟國難以提供彈藥補給,這一點許多人都已提出過警告。飽合攻擊戰術,無可避免的會快速消耗庫存的反艦飛彈,一旦台灣的反艦飛彈庫存消耗殆盡,中國將能肆無忌憚地在台灣海峽建立補給線,讓國軍的地面作戰變的更為艱困。因此飽合攻擊戰術要非常謹慎使用,這也是國軍為什麼要特別點出四種高價值船艦做為目標的原因。而要避免這個問題,必需強化目標的識別,避免將飛彈浪費在不值得的目標上,同時飽合攻擊既然是以耗盡敵方防空系統的運算能力為目標,海軍應該要強化無人機的使用,一來這能協助識別海上目標,二來以相對便宜的無人機來干擾敵方的防空系統,也能節省反艦飛彈的使用。甚至海軍還可以考慮發展可消耗的誘餌式自殺無人機,來掩護昂貴的反艦飛彈。

 

台灣目前只有基隆級驅逐艦,曾進行新威脅升級(NTU),並配備標準二型飛彈,具備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圖為中華民國海軍基隆級驅逐艦蘇澳艦。(海軍司令部提供照片)

 

反過來說,中國也一定會採用類似的戰術,來攻擊台灣的水面艦艇,特別是中國在戰機、船艦、飛彈等方面,都佔有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偏偏台灣目前只有基隆級驅逐艦,曾進行新威脅升級(NTU),並配備標準二型飛彈,具備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成功級的雷達與飛彈發射器速度都不夠快,更只有標準一型飛彈,只具備點防禦能力,康定級以反潛為主,防空能力更薄弱。雖然康定級已開始加裝海劍二與新型雷達,但需要一段時間,至於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發展計畫,則已失敗喊停。台灣的水面艦艇若面對中國的飽合攻擊,將很難全身而退,歷次兵推都呈現一樣的結果。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讓海軍的水面艦艇,盡量留在台灣周邊海域活動,依賴本島的陸基防空系統,但這需要雙方的緊密配合,國軍應該加強相關演練,以提升我方艦艇的存活率。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