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警告:低迷的中國經濟恐增台海危機

看中國 2023年06月26日 07:00:00
美國智庫專家提醒美國政府,應優先教育美國公民瞭解台灣危機對美國人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否則輿論分歧恐會阻礙或影響華府迅速作出反應的能力。(美聯社)

美國智庫專家提醒美國政府,應優先教育美國公民瞭解台灣危機對美國人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否則輿論分歧恐會阻礙或影響華府迅速作出反應的能力。(美聯社)

據「日經新聞」報導,美國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6月20日發佈報告警告,中國經濟日益低迷,可能讓中共高層感到不安,進一步訴諸民族主義,增加台海發生軍事危機的風險。

 

這份來自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CFR)工作報告涉及美台關係的各個方面,包括政治、外交、經濟和安全等。並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訪問中國行程後發佈。

 

專家們在報告中警告,自1979年美國與中國建交以來,華府處理台灣問題的40年框架已變得「越來越脆弱」,「這一現實,加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現狀的不安以及他對統一的決心,增加了台海發生衝突的風險」。

 

報告分析,由於人口老化和失業率升高以及中共對創新科技公司的打壓、美國對先進技術的出口管制等一系列問題,中國經濟可能會進入漫長的放緩期。

 

報告指出,「隨著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他越來越訴諸民族主義,來為中共壟斷權力辯護。而在中國經濟進一步低迷的情況下,他可能會以台灣問題來爭取對中共及其個人統治的支持。一旦習近平的任期接近尾聲,他又著眼於想在歷史上留名,台灣發生衝突的風險將會增加」。

 

本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習近平進行了會面。雖然美中同意保持溝通,但布林肯這次出訪再次確認了美中在台灣問題上的分歧。中共最高外交官員王毅宣稱,北京在台灣問題上「沒有妥協或讓步的餘地」。

 

報告認為,在習近平衡量可能入侵台灣的問題時,軍事實力是決定性的因素,如果美國決定保衛台灣,日本是最關鍵的盟友。美軍若無法使用日本的基地,美國戰機將無法迅速參與衝突,「最重要的是,盟國之間應進行定期的、嚴肅的對話,使每一方都能傳達對另一方的期望,並為危機期間的事先協商鋪平道路。」

 

專家們在報告中指出,相對於中國,美國最顯著的優勢是印太地區強大的聯盟網路。儘管盟友們越來越支持美國協防台灣,但仍需要更加明確。報告建議,美國應開始與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等盟友討論衝突中各自的角色和責任,制定更加綜合詳細的戰爭計畫。

 

為了應對中共的經濟脅迫行為,報告還建議美國與台灣、日本、韓國、澳洲和菲律賓組成一個印太經濟聯盟,這個集團加起來將占全球經濟的35%左右。同時也呼籲美國國務院和商務部要確認中國「最脆弱的行業」以及確認採取哪些制裁可以對北京施加最大的壓力,然後與研擬結盟的成員分享這些調查結果來採取協調行動。

 

專家最後還提醒美國政府,應該優先教育美國公民瞭解台灣危機對美國人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否則輿論分歧恐會阻礙或影響華府迅速作出反應的能力。

 

另一方面,英國每日電訊報專欄作家漢德森(Matthew Henderson)近日撰文指出,北京政府搶了台灣邦交國洪都拉斯,希望在國際社會孤立台灣,然而對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中國實施資料安全法,西方科技公司卻成群結隊撤出中國,「去中」浪潮更危及中國世界工廠地位。

 

漢德森表示,面對出口低迷、房地產爛尾、青年失業創新高,習近平幾乎沒有能力解決中國經濟問題,挑戰世界新秩序的夢想正在一點一滴消逝。

 

※本文授權轉載自《看中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