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OK繃」使用率增高 食藥署提醒:蠶豆症患者別用

上報快訊/賴婕羽 2023年09月06日 18:30:00
「液體OK繃」防水又用在關節等處,近年來愈來愈多民眾使用。(示意圖,取自freepik)

「液體OK繃」防水又用在關節等處,近年來愈來愈多民眾使用。(示意圖,取自freepik)

近年來,愈來越多人使用「液體OK繃」,而非傳統的OK繃,因為液體OK繃不僅防水,還可以用在像是關節等用在不易包紮處的傷口。不過食藥署特別提醒,這類商品通常含有樟腦的成分,蠶豆症患者應避免使用。

 

食藥署表示,液體絆創膏就是俗稱的「液體OK繃」,由液體、半液狀或液體粉末混合物所組成,用於覆蓋於皮膚傷口以提供外部保護。而液體OK繃又可分為塗抹式及噴霧式,通常適用在手、腳指間或指關節等不規則且較不易包紮處,但要避免用在大面積的傷口、大片擦傷、潰瘍、化膿、燙傷等傷口,還有眼睛、鼻子周圍、黏膜及皮膚敏感部位。

 

食藥署說明,這類產品包含Pyroxyline(硝酸纖維素)、Benzyl alcohol(苯甲醇)及 Camphor(樟腦)等成分,利用苯甲醇及樟腦先於皮膚傷口表面微消毒,再藉由硝酸纖維素快速乾燥後,形成一層透明保護薄膜,進而免於水份或細菌的侵入及刺激,所以該產品又稱「液體OK繃」或「醫用三秒膠」。不過,這類產品通常含有「樟腦」成分,所以蠶豆症患者,應避免使用。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