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進口蛋風波 讓人聯想到當年關西機場事件

吳海瑞 2023年09月24日 00:02:00
進口蛋真正的問題也是難題所,即量的控管,太少或太多均會被質疑。(資料照片/攝影:張哲偉)

進口蛋真正的問題也是難題所,即量的控管,太少或太多均會被質疑。(資料照片/攝影:張哲偉)

商品買入,會考慮幾個關鍵因素:採購目的、請購點(或請購的時間點)、交期、價格、品質、數量,以及後續的管理。進口蛋的爭議,也可以用此流程檢驗。

 

為避免連篇累牘,拙文先將品質、價格、數量、管理等四個較有爭議的議題,各簡化為坊間質疑、官方說明的對話方式,最後再連結其餘項目作總結。

 

為什麼巴西的蛋有毒,還要進口?

 

巴西是產蛋大國,日本也自巴西進口。國產、進口,政府均有管理機制,有食藥署在邊境把關,該批不合格品,未流入市場。

 

同樣從巴西進口,為什麼台灣買貴?

 

日本進口的蛋,完全用做食品加工,以進口蛋液為主。規格、用途、通路不同,價格會不同,日本是長期客戶,價格也有優惠。

 

為什麼進口那麼多,才要銷毀?

 

二月、三月雞蛋供應缺口最大,每天有200萬顆到300萬顆差距,以此推算需要約1.4億顆的進口量,方能滿足需求,但後來因業者「囤蛋」後又釋出,使得有5400萬顆因為耗損與到期必須銷毀,銷毀預算超過2億元。

 

農業部要求業者將進口蛋液冒充國產?帶頭做假?還是管理問題?

 

畜產會誤解雞蛋製成冷凍蛋液屬於「實質轉型」,可標示產地為台灣,但跟食藥署確認後,7月底通知業者調整為進口國。為監督失周之處致歉。

 

品質、價格曾被炒作成謀財害命,經合理解釋後,後續議題陸續登場,其中蛋液標示,證實農業部管理有缺失,但及時修正,未造成消費者實質損失,問題不大。真正的問題也是難題在量的控管,太少或太多均會被質疑。

 

高達38%的誤差(預計銷毀量除以進口量),除了「囤蛋」釋出之因素外,需求估算(含安全庫存)有無高估?養雞協會提供的調查(生產)數據是否精準?進口下單的時間有無機動調整?有無掌握到民間業者自行進口的數量?而產業鏈各相關業者(如有)自律、管理能力的不到位,也會帶來質、量不可測的風險。總之,導致負面發展的因素太多,這一切陳吉仲該當責,但留任的技術幕僚,應當檢討可以改善的空間,建立更好的控管機制,不該隨部長換人就畫下句點。而從行政院長陳建仁22日在立院專案報告時,提到未來會以澳洲、泰國,運到台灣只要10幾天的蛋,同時能在出產地就包膜、洗鍊,到台灣時就能直接上到通路等對策,也顯示檢討工作已在進行中。

 

最後談談最重要的策略性目的──供應無缺、回穩市場次序(價格)。針對後者,農業部預估減少消費者支出效益有六十億元。至於前者,讓糕餅店、早餐店等相關業者,可以持續營運、維持生計,這部分的乘數效應還沒有計算在內。這是「瑕」(執行面可精進處)不掩「瑜」(策略任務達成)。

 

然而,特定媒體過度炒作已讓不同立場者彼此的溝通似乎不可能,有人理解其作業難度,不苛求完美;有人放大檢視,隨政客魔棒起舞。媒體人、閱聽大眾的認知,已經比真相重要。這也讓人聯想到關西機場事件,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還好,陳部長是自信地離開,留下不認「受委屈」的瀟灑身影。衷心祝福他。

 

※作者為專業經理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