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成就健康台灣 公共衛生師是關鍵

李芳盈翁瑞宏 2023年10月02日 00:00:00
「健康憲章」作為國家未來發展方針,以健康促進觀念來規劃國政走向是正確且具高瞻遠矚。(美聯社)

「健康憲章」作為國家未來發展方針,以健康促進觀念來規劃國政走向是正確且具高瞻遠矚。(美聯社)

日前,賴清德副總統召開「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第三場發表會,以「健康台灣、樂齡幸福社會」為主軸,列舉「健康憲章」為首要,強調國家所有建設和政策皆應以促進國民健康為至高原則。

 

健康為基本人權,受到憲法保障,國家對人民之身心健康負有照顧義務。隨著時代演進,健康的定義也在改變,更加重視積極增進生理、心理與社會的整體安適與福祉。「健康憲章」作為國家未來發展方針,以健康促進觀念來規劃國政走向是正確且具高瞻遠矚;期許國人可以平等地享受高品質的健康服務,非僅不受其社會地位、種族、性別或其他背景所影響,更應被國家各項政策所照顧。如此呼應人權國家之文明價值,有助於建立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會。

 

「健康憲章」的理念源自世界衛生組織於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華召開的第一屆國際健康促進大會所頒布的「渥太華憲章」,該憲章包括五大行動綱領:建立健康的公共政策、創造支持性環境、強化社區行動、發展個人技巧、調整健康服務方向,涵蓋影響健康促進成效的環境、社區與個人層次因素。因此,健康不應只是個人責任;透過法規訂定、政策推行,讓健康成為國民容易獲取的社會資源,使其實現願景,政府責無旁貸。

 

健康議題的處理攸關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通常侷限於健康部門的責任範疇,即展現於「公共健康政策(Public Health Policy)」。然而,若欲實現全民均健 (Health for all) 的目標,延長健康的平均餘命、增加健康的公平性、使人民享有永續的健康服務,或是應對新興或重大健康議題,單一部門是不足以應對的。各部門制定的政策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民健康,這正是落實「健康的公共政策(Healthy Public Policy)」至關重要的原因。各部門的政策制訂者都應意識其決策皆可能對於健康或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而理解並願意共同承擔維護民眾健康之責任;如此權力思維重構,才能達到賴副總統所強調:國人更健康,國家才能更強大。

 

此外,私部門和社會組織同樣是健康政策之利害關係者。過去,學界高聲疾呼將健康納入所有公共政策(Health in all policies)。如今,身為總統候選人的賴副總統明確宣示以「健康憲章」為其國政藍圖的核心理念,期許破除各層級之觀念藩籬,促使公私部門和社會組織在橫向與縱向的合作得以真正落實。

 

以「健康憲章」為國政核心來思考,絕對需要跨領域專才擔負倡議健康、協助個人與組織賦能、於不同利害關係者間居中協調的工作,公共衛生師即是最佳人選。在成就「健康台灣」的道路上,公衛師不可或缺,但須公私部門更加重視與愛護,早日落實其執業服務,成為打造「健康台灣」的關鍵力量。

 

※李芳盈為臺北市公衛師公會常務理事;翁瑞宏為臺北市公衛師公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