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總理李克強逝世享壽68歲 在上海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

郭正原劉孜芹 2023年10月27日 08:17:00
李克強政策路線與領導習近平不同。圖為他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美聯社)

李克強政策路線與領導習近平不同。圖為他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美聯社)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十八屆、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近日在上海休息,26日因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7日凌晨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歲。

 

李克強歷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河南省省長、中共遼寧省委書記等職務,2007年上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13年出任國務院總理,2023年3月卸任。今年3月中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其「告別演說」只用了一小時。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卡耐基中國項目研究員莊嘉穎告訴BBC中文網,李克強是中共黨內權威性的溫和改革派聲音,他的去世讓改革路線人士看不到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這意味著,中共內部牽制權力的一股勢力削弱了,領導核心習近平就更不需要顧慮黨內的其他聲音了。」以往中國總理過世都會引發一些集體事件,這次民眾如何紀念他,值得外界觀察。

 

李克強生於1955年,安徽定遠縣農家子弟,文革期間到鳳陽農村插隊,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首批北京大學學生,先後獲授法學學士、經濟學博士學位,是中共建政以來學歷最高的總理,對經濟常有獨見解。

 

 

 

 

 

李克強出身「共青團派」,非常早便踏入政壇,在共青團期間,李克強與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因職務工作而結識。2007年中共十七大前夕,他一度被視為中共接班人,但結果與習近平同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最後習近平成為接班人,隔年李克強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並在2013年3月正式接替溫家寶擔任國務院總理。

 

隨著中國領導層由「胡溫體制」的夥伴關係,成為「習李體制」,李克強變成「弱勢總理」,隨著習近平鞏固權力、強化集權控制,並對外提升軍事及安全對抗,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政策方向,李克強越來越被邊緣化。事實上,李克強的知名度有時候低得難以記住他是國務院總理、中國政壇理應的第二人。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所(SOAS China Institute)所長曾銳生曾指出,李克強在習近平的刻意對待之下,過去十年都遠離聚光燈,然而,在這個對習近平個人忠誠壓倒一切的時代,李克強會因為「他並非習近平的擁護者」而深受民眾懷念

 

李克強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以謹慎、能幹,且極其聰明的官僚著稱。共青團派出身的他,不能避免地受到以共識為導向、本能地壓制異議的共產黨影響。1990年代,河南「血禍」蔓延整個華中地區,愛滋病由於政府政策錯誤、非法賣血集團猖獗而大規模傳播。時任河南省省長兼省委書記的李克強鎮壓了有關愛滋病爆發的報導。

 

李克強也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坦率」, 在維基解密發布的美國國務院電報中,李克強曾告訴美方,中國經濟增長統計數據是「人為的」,他更習慣將電力需求、鐵路貨運量或是貸款作為更準確的指標。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