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不是違建拆了問題就解決

楊豐榮 2023年11月11日 07:00:00
國民黨提名的新北市立委參選人廖先翔,因為占用國有地和違建爭議成為全國焦點。(廖先翔家族房舍/新北市地政局提供)

國民黨提名的新北市立委參選人廖先翔,因為占用國有地和違建爭議成為全國焦點。(廖先翔家族房舍/新北市地政局提供)

近期,國民黨提名的新北市第十二選區立委參選人廖先翔,因為占用國有地和違建爭議成為全國焦點。有媒體指出其父親廖正良在農牧、林業用地上擅自興建了一座占地800坪的豪華農舍,除了違反了國有地使用規定,也違反了區域計劃法,且其更疑似涉嫌偽造門牌。

 

近年,政治人物參選後家庭違建問題頻頻浮出檯面。從2012年蘇嘉全的農舍事件到2019年韓國瑜的雲林古坑農舍超建,再到顏寬恆的公保地招待所等,在其參選後,個人或家人的房產通常都會受到廣泛檢視。不僅關注建築物是否違建,更涉及土地取得方式和房屋使用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然而,在台灣,房屋違建其實相當普遍。從一般民眾家中的陽台外推,到住家頂樓增建鐵皮屋或將其空間改建為住宅空間,皆處處可見,像柯文哲新竹老家的違建正屬此例。有些房子則涉及法律及地方政府行政之爭議,例如:賴清德萬里老家的工寮是否涉嫌違建,仍有待議論。

 

從筆者觀點來看,討論台灣房屋違建問題時,應該先了解這些違建是否出於個人利益,是否明知自己將蓋出違建卻無視法律規定,將其視而不見,還是出於歷史原因而導致的違建。又或者是政府監管不力,未有明確規範和指導,導致房屋的違建,這都需要釐清和深入討論。

 

台灣的違建問題從房屋是否登記開始就存在著疑慮。過去許多房屋擁有土地所有權,卻未申報建築物。這類違建如果位於住宅區,且土地是私人所有,政府即應主動協助人民申報。

 

賴清德老家的建築也應先確認該區域是否還存在礦業用途,先修正土地用途,主管機關應主動給予協助。這不僅僅是一宗事件,而是台灣長期存在的土地區劃問題。

 

至於廖先翔家族的違建爭議,則類似於過去的政治人物,在農牧、林業用地上興建豪宅,其價值匪淺,非一般人負擔得起,外觀也與台灣普遍建築不同。如果將這樣的問題與台灣普遍的頂樓違建混為一談,這是否暗示選民無法判斷,或是故意為政治目的而混淆視聽呢?

 

筆者認為,台灣存在各種不同類型的違建。對於政治人物的違建狀況,應看其是否屬於故意和是否為個人享受。將所有違建一概而論,這不僅是對台灣選民智慧的羞辱,也是對事實的漠視。這個問題並非簡單的拆除就能解決,而是要讓選民知道這些房屋,是否是為個人利益而對法律視而不見的建築,這都需由候選人對外親自說明,而非用拆掉即可的態度應付,就可解決。

 

※作者為室內設計師、YouTuber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