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台灣不能繼續依賴「拚死拚活的工程師」

林正二 2024年05月27日 00:00:00
台積電對台灣的貢獻很大,讓台灣成為全球不可或缺的高科技產業鍊,這個成就應歸功於「拼死拼活的工程師」。(資料照片/攝影:王侑聖)

台積電對台灣的貢獻很大,讓台灣成為全球不可或缺的高科技產業鍊,這個成就應歸功於「拼死拼活的工程師」。(資料照片/攝影:王侑聖)

賴總統的國慶致詞勾勒台灣未來多方面的發展方向,在高科技領域上強調AI人工智慧等方面的發展;然而,台灣的大學與學術研究,在AI、大數據與物聯網等發展上最關鍵的電腦科學(CS)研究上卻比美國與中國差距很多。

 

美國的「卡內基梅隆大學」(CMU)CS科系,這幾年一直是全美與全球數一數二的。CMU國際學生佔44%,亞裔即佔了全校三分之一,其中華裔尤其是中國大陸學生特多。CMU是大陸學生眼中的神校,因為CMU的CS科系是全美唯一有學院規模的,AI人工智能研究、機器人研發與程式語言等力壓麻省理工與史丹佛,全美、全球第一。

 

最近二十幾年,中國大陸學生從CMU、麻省理工、史丹佛等頂尖大學,學到高科技專業知識,返國後在學界、企業界等領域工作,讓中國的大學CS科系整體平均在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台灣好像80幾名; 因此,中國的物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手機與電動車等產業蓬勃發達,可跟美國競爭,但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與飛天汽車等研發上還落後美國。這些高科技發展,都跟CS與IS(Information Science )等的學術研究有關。 

 

台灣這二十幾年,則在半導體產業、晶片產製上獨霸全球,約佔全世界晶片產量的百分之九十。由於全世界的汽車、飛機、火箭、太空船等都需要晶片,否則沒辦法開動,因此台灣的晶片在全球經濟發展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雖然外資在台積電股權結構上比重較多,但產製晶片的工程師與經理階層幾乎都是來自台、清、交與成大等校電機與資工等科系的學士、碩士等畢業生,加上一些台清交畢業、自美學成返國的碩博士。

 

當然,半導體產業的研發製造過程很艱辛,是非常辛苦「賣命」的工作。台積電的工程師,除了要輪大夜班工作外,白天下班後,也要隨時待命,有狀況發生,三更半夜也要趕去支援協助。台積電員工的薪水雖高,但耗損率太強,很多人五十幾歲即退休。

 

由於半導體產業需要大量的工程師,各大學電機系學生很多。十幾年前,台大電機系即有220幾人;該系畢業生只要名列100百名以內,即可不用考試,直升台大電機研究所,而碩士班竟然有500多位學生,再分十幾個不同小組攻讀碩士。  

 

台積電對台灣的貢獻很大,讓台灣成為全球不可或缺的高科技產業鍊,這個成就應歸功於拼死拼活的工程師。雖然台積電的股權為外資所掌握,這些外國董監事可決定台積電在那邊設廠,並決定董事長等高階人選,但台積電的設廠營運還是要靠那些專業工程師與經理人員。像台積電美國廠因美國企業文化跟台灣不同,招聘不到像台灣一樣拼命工作、有經驗的工程師,因此在亞利桑那的設廠已延宕甚久,不知何時才能開始營運。  

 

此外,半導體產業像台積電等科技大公司,外國無法幾年內複製成功;那是台灣科技人才經過一、二十年拚命地研發、工作,才打造出傲人的晶片產業。然而,台灣雖有護國神山台積電等高科技廠商,但以全球高科技產業發展趨勢,AI 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駕駛車、飛天汽車、電動車等的研發以及物聯網、大數據的運用、電子商務等的發展,因為台灣的CS、IS 等科系的研究落後美國與中國大陸,以致台灣沒有像蘋果、谷歌、微軟、輝達、亞馬遜等那麼大、如此會賺錢的高科技公司,只能在晶片上替蘋果等大公司代工,拚死拚活,賺的錢卻沒有蘋果那麼多。

 

如何讓台灣的高科技學術研究與產業發展更多元化,加強CS的研發與學術研究,讓台灣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電動車、無人駕駛車與飛天汽車等高科技產業方面更發達,讓台灣人可以賺更多錢,是賴政府與民間亟需研究思考的事情。

 

※作者為退休駐美外交人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